不出京,我背上環保袋從朝陽區去東城區「旅行」了兩天

2021-03-05     TimeOut北京

原標題:不出京,我背上環保袋從朝陽區去東城區「旅行」了兩天

不出京,我背上環保袋從朝陽區去東城區「旅行」了兩天

一年過去了,疫情仍在。

它令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我們生活方式的

其他可能性。

當不能遠行時,我們在原地還可以做些什麼。

我們該如何重新認識我們所在的城市。

我們該如何面對「倦怠期」。

——像《假裝我們在城市》的Fran Lebowitz

一樣,觀察它,審視它,並試圖重新愛上它。

本文提供了一種可能,簡潔環保易操作。

歡迎讀者留言提供你的原地旅行故事。

2020一整年,跟很多人一樣,我也被原地「困」在了所在的城市。疫情是主要原因,當然還有工作。所有需遠行的操作也都很自然地轉為了線上,慢慢我們習慣了口罩,習慣了測體溫,習慣了健康碼,習慣了消毒水和間隔座位……隨之而來的,還有一部分人「城市幽閉恐懼症」的爆發。

「城市幽閉恐懼症」——是我跟朋友根據「幽閉恐懼症」延展而出的新詞症狀是由長期未離開一個城市環境所導致的「類似於身處密閉空間」的壓抑、低落情緒,用一個詞形象比喻就是「窒息」,必須離開一下透透氣,才能重新恢復與所在城市的溫情。

而我也很多年沒有跟北京如此「形影不離、親密無間」過了,我不得不重新審視它,一些時刻會重新愛上它,一些時刻則是類似於婚姻倦怠期。我需要點私人空間,來再次思考我們的關係。

但工作讓我無法走遠,代價也有點大。核酸報告是基本,落地是否要隔離?回京是否要隔離?途中會不會有感染風險?此類新聞過後的公共輿論令我們不得不高度自律,我也在積極尋求其他「自救」方式。

最終,我決定保守一點,先就地進行。用最經濟環保的方式,從熟悉的生活區,到另一區去「旅行」兩天。僅僅是兩天,所以無需行李。我決定只帶一個環保袋。

北京太大了。從一個區,到另一個區,有時候就是從一座城到另一座城。我願意做這個實驗,試試它的效果。

目的地的具體位置在東城區北新橋。這裡很老北京,比鄰鼓樓,也很時髦——周邊又美食雲集,我也相對熟悉,如有緊急工作,我也能隨時回到崗位(註:作者不坐班)。

說走就走。我找出了一個環保袋,它來自泰國清邁,手工拼布,很能裝。

環保袋裡的內容:

全套護膚品、美妝用品、面膜、雅萌美容儀等。一個模擬出來的「旅行」,必須也得美美的,做足全套日常護理,心情才能抵達「旅行」效果哈。

一本書史上最年輕的布克獎提名作家,Daisy Johnson的《沼澤》,這本書剛剛購買自單向街書店,我被這位90後女作家的驚人敏感及詞藻美麗的翻譯征服了。

《沼澤》

一套內衣。一件睡衣。

筆記本電腦。移動辦公必備。

所有電子設備所需的插頭、充電線等。

就這樣,除了環保袋,我還隨身背了一個日常斜挎包,就打車出發了——除了環保袋略大點,沉點,一切其實跟我平時出門的裝束也沒有不同。

從家到所訂酒店——念念行旅,車程僅需半小時。

到達後,我在 酒店一層的mini咖啡廳「兩杯兩杯」坐了會兒,點了杯熱騰騰的「蜜橙美式」,感覺大腦慢慢放鬆下來,酒店前台偶有拖著行李箱辦理入住的旅客,總體來說很安靜,這讓我很快就有了旅行感。我很快默認自己也是他們中的一員。

@兩杯兩杯

這個酒店屬於設計類民宿,一層有個「專業」圖書閱覽室,裡面陳列了不少外版雜誌。這是它除了地理位置外,最傲人的優越性。閱覽室內清新、靜謐,不少人攜本在此辦公,但永遠還會有可供閱讀的空位。它太治癒了。很多時刻一抬頭,看看周邊,甚至會有一種身處東京書店的錯覺。

辦理入住,到了房間,其實會發現很多細節上的「不如意」。譬如它的床、榻、窗戶的高度,都像是為高大的西方人設計的。而黃銅的洗臉台,面積過大。一開水龍頭,很容易濺一台面水,垂頭洗臉,又常常會磕在高度尷尬的水龍頭上。但窗外就是北新橋腹地景致,視野永遠那麼雋永與秀美。

它符合小而美範疇的所有。調性也很日式,標籤註定是「治癒」。

@念念行旅

在此兩天,除了在酒店咖啡區處理工作,我還溜溜達達去逛了一些店。

譬如鼓樓的Caf%uE9 Zarah,走過去大概20分鐘。沿途會經過赫赫有名的 小協奏曲商店,那裡賣老闆從各個地方淘來的神奇玩意兒,從古著美軍軍服到十塊錢仨的瓶起子,各種筆記本,充電線,印第安風格的老銀飾,還有泰國醒腦清涼油。總之,是個深得鼓樓混不吝氣質真傳的店,且開了許多年,擁躉者眾。老闆以前就是設計師,很酷,所以店也很酷。在普遍都是網紅店的當下,它格外real、生猛——那可能也是北京當下偶有失散的一種氣質。

我還驚喜偶遇了「鐵塔」。因為之前有在巴黎生活過的經歷,所以抬頭看到這座「低仿鐵塔」,竟也心頭一喜。真是「胸中有鐵塔,就會遇到鐵塔」。

低仿鐵塔

周邊散步的路上,我還曾幫一個端著一盆燒茄子騰不開手的大姐主動拉開了她家臨街的房門,她對我說聲謝謝,我微笑而去——這個經歷,也是旅行的標配。大家都飽含比平日更多的好奇心與善意。我甚至看上了她那盆燒茄子,看上去油潤多汁,配米飯應該很妙。

Caf%uE9 Zarah在鼓樓是泰斗級寶藏老店。開了十多年,客人黏性很高,我也曾把它視為北京最無國界感的咖啡館之一。點一份早餐麥片酸奶,外加一杯黑咖啡,置身多語種環境,就很像在柏林的某處Nice Place了。我感覺我愈發鬆弛,嘴角習慣性上揚,甚至想跟每個對視上的人Say Hello。我還喜歡這裡的一位女服務生,她梳個辮子,常常有點笨拙,但每次都很認真跟客人溝通,澄澈、可愛、迷人。

@Caf%uE9 Zarah

——在旅行中,你對人類的觀察會自然放大。尤其是一個人的旅行。

我還去了 Alba Caf%uE9,吃了一碗心心念念的杏仁豆腐。儘管都是熟悉的店,但因為有「旅行」的自我預設,感官體驗卻不太一樣了。

晚上回到酒店,本來想去旁邊的 網紅麵館胖妹面莊吃面,但隊伍排的太長了,我失去了耐心。最終我選擇了麵館旁邊的 日式居酒屋,它沒有任何名氣,也不在任何榜單內。但當日冷冷的空氣里,一碗熱騰騰的日式拉麵、一份烤秋刀魚、一碟銀杏就能迅速溫暖到你。

@不知名居酒屋

酒店一層的小咖啡館晚上會變身酒吧,朋友想來跟我匯合喝一杯,被我婉拒。我只想快點回到房間,跳完30分鐘「小馬哥」,儘快入睡,驅趕連日來的精神疲憊。最終我收穫了質量超高的睡眠,一夜無夢——早上醒來的時候,身體很輕盈,有什麼東西似乎自動消失了。

次日白天我一直泡在酒店比鄰的小咖啡館和閱覽室,在自在、愜意的氛圍里處理工作、看看書——中午去吃了 附近3分鐘腳程的鈴木食堂,這是又一次的「假裝在日本」。晚上,打車到我非常喜歡的美術館附近的「 水果空間」,看了場小眾電影放映——總體來說,這種行程,跟我在其他心儀的國外城市旅行大同小異。

@鈴木食堂

附近隆福寺廣場有幾家館子也是我的心頭好,但留給下次吧。還有 段祺瑞執政府大院,愚公移山Club何時重啟呢,殷殷期待。

兩天很快。打車回家時,我確實有一些旅行歸來感,就像被注入了一些力量。可能我也重新正視了北京——它仍是如此多元與親和,充滿了可能性。我已經迫不及待計劃下次跨區「旅行」了,當然還有周邊游,春天來了,郊野在呼喚我們——其實,所有你日常生活區域之外的地方,理論上都可視為「外地」,都有探索發現的空間。

而旅行,就是在別處。別處,也許無需太遠。

註:作者有工作但無需坐班,上班族可周末試試哦。

另:北京周邊民宿也不錯,應該能達到更好的「旅居」效果。

讀者福利

我們將從評論區抽取2位讀者

各贈送天橋藝術中心中劇場

音樂劇《如果》門票2張

(場次:3月6日 14:30)

再抽取1位讀者

贈送繁星戲劇村

戲劇《奮不顧身的愛情》演出票2張

歡迎關注我們的視頻號「孤獨探店家」

更多好內容,給熱愛城市生活的你ὄ7

TimeOut北京「孤獨探店家」

那些大城市裡努力工作的年輕人,他們可能一個人住,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去影院,一個人看展……希望「孤獨探店家」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撫慰。讓我們一起探索城市生活,愛生活,不孤獨。

創作不易,拜託鼓勵。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內容還不錯,

歡迎轉發,歡迎留言。

也不妨點亮在看,別吝嗇點贊哦

編輯/溫特

文、圖/線條

或許你還想看

》遇到緊急醫療情況,別慌!和睦家急診科助您轉危為安

》三月京城看展指南

》五棵松精神生活指南

收藏

舉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6n8AngB8MnI47IjvxH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