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世界的遊戲總是以殘酷為主

2019-08-20     丁明念響

《西遊記》一書的開篇說道: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開篇說道萬物皆成善,其實不然,從前看電視版《西遊記》的時候,只看到一隻猴子如何天不怕地不怕的戰鬥成佛,然後唐僧師徒四人一路闖關去西天求得真經,除了運氣不好的白骨精,後續死的一些小妖之外,其他妖怪都是有後台並不沒有被懲罰,應該是所謂的佛曰普渡眾生,以感化為主,不由感嘆我佛慈悲。

當真正的把《西遊記》讀透時,卻發現實際情況應該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生命在這部小說中並不是被溫情的對待。

看一部《西遊記》可以從猴子的角度看,是斗戰勝佛光輝燦爛的鬥爭史,若是從天庭或是佛的角度看,也許只是一隻不知道命運為何物的小人物爭強好鬥史罷了,若從那些小妖們眼中看,只嘆命不好,跟錯了主人,那就挨上猴子的一棍子,去往另一個極樂世界往生了。

不同的角度來看,人生依舊如戲,戲如人生,而主色調則是殘酷和血腥。

猴子的野蠻成長和代價

當石猴從石頭中蹦出來之後,才開始的歲月是無憂無慮的,但是弱小就得要挨打這句話是永恆的真理,哪怕是石頭生的也能悟出來,因此猴子終究踏上了尋仙之路。

當猴子藝學得差不多,人性也學得差不多並開始賣弄的時候,祖師就已經預見到他終會闖禍,因此趕出師門前對孫悟空說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

當孫悟空回去的第一件事看到兒孫們受到了混世魔王的欺負,書中只說是欺負,並沒有殺生之類,但是孫悟空一回去,一言不合就是:照頂門一下,(混世魔王被)砍為兩段。領眾殺進洞中,將那大小妖精,盡皆剿滅。

去傲來國去取兵器,也是狂風大作,然後順手把無數器械取回來武裝自己,完全是巧取豪奪,對於孫悟空來說,武力才是解決一切的問題的王道。

去龍王那裡搞來了如意金箍棒和鎖子甲,再到地獄森羅殿里消了自己和猴子猴孫的名號,消完了還不解氣,然後再是:一路棒,打出幽冥界。

若是縱觀全書,前期幾乎都是孫悟空以武力來惹事,一言不合就動武,也應了祖師對他的判斷:定生不良。

對於天界來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孫悟空惹的這些事在天界看來可大可小,所以才有了開始的金星下凡帶孫悟空上天授官,可惜天界的大官都封得差不多了,哪裡有空餘的職位,只好給了一個弼馬溫的職位,猴子很委屈,後面的則是分分合合,一路與天庭死磕,但是基本上來說,前期天庭還是節制的,等到了孫悟空大鬧蟠桃會之後,雙方才開始水火不相融。

當孫悟空被壓山下之後到保唐僧取經,未曾回過花果山,直到打死了白骨精被唐僧趕走時,回到花果山時卻是:山上花草俱無,煙霞盡絕;峰岩倒塌,林樹焦枯。500年過去了環境依舊沒有恢復過來,如同書中寫道的是:想是日前行惡念,致令目下受艱難。

而全勝時期四萬七千群妖,最後是老者小者,只有千把,死的死,逃的逃,而且後續的歲月持續被獵戶追殺,若是追起原因來,孫悟空的率性而為倒是第一個原因。

雖然已經保唐僧去西天取經,心性未定,因此對於那些曾經欺負的獵戶最後也是大開殺戒,千餘人馬,一個個石打烏頭粉碎,沙飛海馬俱傷。依舊很自豪的說,唐僧讓他千日行善,今天一回家,倒是結果了許多獵戶。最終是把死人的屍首推進深潭,死去的馬,剝皮做鞋,肉腌著慢慢的吃。

影視中為了追求正能量無法展現,小說中若是細細看來,卻是發現裡面的弱肉強食、任意打殺無處不在,只為了一己之願而已。

西天之路殘酷依舊

除了白骨精是孫悟空打殺了之外,後續的許多妖怪倒是孫悟空搬遷救兵,但是收尾工作還是要做的,如菩薩收了紅孩兒之後,孫悟空和沙僧則是:舉兵器打入洞裡,剿盡了群妖。

對於這些小妖,正是應了那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對於妖出身的孫悟空來說,打殺這些小妖依舊不手軟。

打殺妖也罷,對於無辜的人應該是如何,在《西遊記》中可以看到不管孩子有沒有錯,一切只看父母親的身份。在第二十七回,唐僧又不識好歹,把悟空趕走,然後自己卻是誤入了黃風怪的洞府,這個怪雖然成精,不過倒是痴心的很,搶來的公主老婆放了唐僧,他也就認了,卻不知道百花羞倒是寫了一封書信帶回家了,正如書信中說的:是以無奈捱了一十三年,產下兩個妖兒,儘是妖魔之種。

八戒、沙僧原來就敵不過黃風怪,被一群凡人一吹捧就不知道姓什麼了,不自量力再去營救百花公主,最後才惹出事端出來。沒辦法才再請孫悟空出山解決問題,可憐孫悟空還沒正式開始重整花果山的雄風,只得再次西天取經。

對於黃風怪與百花公主的兩個兒子:八戒、沙僧,把兩個孩子拿到寶象國中,往那白玉階前捽下。可憐都摜做個肉餅相似,鮮血迸流,骨骸粉碎,慌得那滿朝多官報道:「不好了!不好了!天上摜下兩個人來了!」八戒厲聲高叫道:「那孩子是黃袍妖精的兒子,被老豬與沙弟拿將來也!

而實際上黃袍怪卻是天上的奎星,公主是玉女下凡,生下的一又兒女可以說並不是妖魔之種,只是對於習慣於打殺的八戒、沙僧來說,看到的是妖魔就是妖魔,而妖魔的孩子也是妖魔,哪怕這些孩子並沒有做地傷天害理之事。

一邊是求佛,一邊是殺生,除卻唐僧之外,悟空三兄弟倒是不手軟,西天諸佛即使看在眼中也認為理所當然,誰要是擋著道了,除了那些領頭的有來路當然得要收服回去,剩下的蝦兵蟹將只能是可憐的犧牲品了。

犧牲了別人沒問題,若是犧牲自己呢?

一路之上,並不見得太平,師徒四人並沒有完全的團結一心,累積之下,到了56回則是:孫大聖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說有嫉妒之意,師徒都面是背非。正是這種不和諧之下,才有了真假孫悟空之爭,並沒有什麼真假,只是二心不合導致罷了,所以除了西天如來佛能夠解決這種問題,其他諸天神佛都無法慧眼識別。

而最終可悲的是,當如來降伏了二心時,孫悟空卻忍不住,輪起鐵棒,劈頭一棍打死。在如來面前能夠打死其他人這可是件奇怪的事,但是如來並沒有阻攔,因為只有自己殺死了另一個自己,孫悟空才能真正定下心來歸佛,如來亦有私心。

哪怕打殺了二心,一心只向西天求佛,但是一路之上還是血腥不斷,妖擋殺妖,不必說什麼我佛慈悲,更不必說普渡眾生(妖)。

在小雷音寺,當東來佛祖前的黃眉童子被收走之後,孫悟空和東來佛祖一起去洞中,東來佛祖是去收金饒的碎片,小妖們的生死與他無關,所以面對想逃散的小妖們,東來佛祖是看不見的,不過孫悟空是見一個,打一個,見兩個,打兩個,把五七百個小妖盡皆打死,小妖們去了另一個極樂世界。

而佛祖將金收攢一處,吹口仙氣,念聲咒語,即時返本還原,復得金饒一副,別了行者,駕祥雲轉極樂世界。

佛說不可殺生,這個不可殺生可能只是針對人而不是妖罷了。

當師徒四人加上白龍馬取經得道之時,旃檀佛、斗戰佛、凈壇使者、金身羅漢,俱正果了本位,天龍馬亦自歸真,諸佛讚揚如來的大法。

至於那些求經路上的小妖們只是這路上的點綴而已,當不得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3vjrWwBvvf6VcSZIIi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