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會表現出不同的生理和學習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根據階段特點因材施教,就能事倍功半哦!
那麼1-8歲的小朋友,都有著哪些特點和需要培養的側重點呢?一起來看看吧~
1-2周歲:培養語言環境
除非孩子從事危險行為,否則家長最好是少用「不可以」這樣的否定詞彙了,否則的話,會很容易打消孩子對於實踐的積極性,無法建立自信。
家長一定要多和孩子說話,這個階段孩子的語言能力飛速增加,家長要引導孩子說話,並且教給其正確的語言方式。
每天和寶寶一起閱讀情節簡單的圖畫書半個小時,加強孩子對文字、圖形的理解能力。
最後,給孩子買玩具也要有方法,玩具儘可能選擇益智類的,不要一次性買太多,會令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2-3周歲:規範語言、親近文字
家長需要放棄嬰兒化的語言,比如吃飯飯、睡覺覺等等,還是多給孩子買些圖書,用正確的語言給他們念故事,啟發他們的心智,培養正常的語言環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讓孩子留意書本、招牌等文字,並教給他們,讓他們對文字產生興趣。
最後開始教育孩子一些基礎的自理技能,比如洗手、繫鞋帶等,這時候父母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讓孩子把這些小事做好,培養自信心。
3-4周歲:邏輯思維和注意力
家長要和孩子溝通時應該像和成年人說話一樣,正確且條理清晰的表達,幫助他們提升邏輯思維,帶著孩子讀書也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哦。
這個年齡階段是孩子大腦發育的第二個高峰,如果外界環境有意識的刺激孩子,大腦發育就會更好,所以,千萬不要放任孩子單純的的玩耍,而錯過了這個培育的機會。
家長也應該要營造出井井有條的家庭氛圍,無論做事還是布置物件,都要提出具體的要求,給予孩子具體的指導,引導他們有始有終。
遊戲時孩子最重要的「工作」,寓教於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投入遊戲,提高孩子注意力,還能增進親子關係喲。
4-5周歲:閱讀和表達、數字和方位
鼓勵孩子自己看書,家長也可以主動為孩子閱讀書報,並鼓勵他們給更小的孩子念書,當然,家長自己也要養成看書的習慣哦。
手工勞動、繪畫舞蹈等等……儘可能為孩子提供多種藝術體驗吧,教會孩子感受藝術和手工,在藝術體驗中探索到自己的特長和愛好。
教會孩子將物品分類並計數,時時提醒孩子方位、遠近、大小的概念。
當孩子熱衷於某一件事時,家長不要打斷他,不要對他的天馬行空的想法指手畫腳,要平等、尊重、認真的聆聽孩子的問題,鼓勵孩子提出問題的行為,並一起思考共同尋找答案,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探索精神。
6-7周歲:培養學習的興趣
這個年齡階段正值幼小銜接,主要是以適應為主,告訴孩子什麼是學習,知識的累計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培養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
家長有時候沒有那麼多時間管孩子,這個時候就要開始教會孩子自己如何安排時間,漸漸培養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的習慣。
對於新環境的適應可能每個孩子都會表現出不一樣的態度,有的抗拒,有的興奮,家長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好好溝通,平等的看待,了解孩子的想法後作出引導。
7-8周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和6-7歲時不同,這個時候家長培養的重點要以習慣為主,培養好學習的習慣,比如寫字、看書、做作業等,糾正孩子不良的學習行為。
這個時候也是孩子自信心形成的關鍵期,家長要多表揚和肯定孩子,隨時注意孩子心態與情緒的變化。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先別著急,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正處於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從可塑性轉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家長需要的是幫助孩子夯實好基礎知識,一時的考試成績代表不了什麼。
8周歲+:情緒引導和知識累積
這個時候的孩子會進入人生中的第二個叛逆期,在情緒上可能會有很大的波動,家長這個時候就要多多留意和多多疏導,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經過一二年級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後,三年級後,家長就要循序漸進的幫助孩子累積知識,同時培養孩子從被動吸收知識到主動學習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