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跳槽,鬥魚褪色

2019-08-11     讀娛

文| 楊三喜

商業江湖的每一個領域,都有屬於它們的傳說,比如谷歌的不作惡、馬化騰回郵件的效率、王健林的小目標等等;而在直播行業,也有屬於它們的傳說,比如在鬥魚上市前後,就有這樣一個說法屢屢被提及:

「某鬥魚的大主播合同快到期的時候,被競品看上了,但鬥魚的大領導直接帶著一眾工作人員去了這個大主播家裡,兩個小時簽約成功……」

這個故事應該是真實的,但在當下,這個故事的含金量可能需要重新衡量。為什麼?其實很簡單,雖然直播行業的百團大戰早已經結束,剩下的玩家背後的資本似乎都來自一家,但它們之間的競爭仍然是白熱化的,近期,圍繞鬥魚王者榮耀區的超級大主播跳槽虎牙引發的風波就可見一斑。

張大仙跳槽記

大主播和平台的博弈

圍繞張大仙跳槽前後和鬥魚平台之間發生的故事,或者才是直播生態中,平台和主播關係最真實的寫照。

誰是「張大仙」?張大仙,即「指法芬芳張大仙」,是熱門手游「王者榮耀」最有知名度的主播之一,發跡於企鵝電競、聞達在鬥魚直播,近期跳槽至虎牙。應該說,無論在哪個平台,張大仙都是牌面之一,這或許也使得他的每一次跳槽都會引發一些額外的風波。

兩年前,張大仙從企鵝電競跳槽到鬥魚,就付出了40餘萬元違約金及300萬元賠償金,而在今年8月,張大仙和鬥魚之間的合同到期,圍繞續約與否也是上演了一出直播領域的宮斗大戲。

在鬥魚的王者榮耀版塊,除了張大仙之外,還有騷白、嗨氏等大主播,以及以兩億簽約費從快手來的純白——但嗨氏因為諸多原因已經涼涼,而騷白和純白也並沒有壓制住張大仙的人氣,這也使得在合同到期之前的幾個月,圍繞張大仙和鬥魚之間的博弈也是相當熱鬧。

首先,張大仙直播間的熱度的人氣明顯下滑,這也就是很多網友所說的鬥魚鎖熱度;

其次,坊間可以盛傳張大仙給鬥魚要了3000萬的簽約費,但鬥魚方面沒有答應,所以張大仙開始划水,平台方面就以「降權」來應對;

再次,也是被業界比較認可的說法就是雖然張大仙的人氣很高,但其對於平台營收的貢獻度並不大,一方面張大仙不呼籲網友多送禮物,另外一方面,對於鬥魚發起的諸多年度活動和PK,張大仙也並不積極參與……這也使得平台方面認為張大仙作為大主播的商業價值需要重新衡量,這或許也是張大仙跳槽的真正原因。

這其實也揭示出遊戲區大主播和直播平台之間存在一個衝突點,很多遊戲區的主播,大都拿著很高的簽約費,但對於平台直接營收的貢獻並不多,這個衝突點早已經存在,不僅鬥魚遊戲區存在這個問題,虎牙的韋神也曾經以網友刷禮物影響其訓練賽而暫停直播——這對於已經上市的鬥魚而言,主播的貢獻度不大影響財報數據,自然也是可以放棄的。

而在張大仙和鬥魚續約不利的時候,坊間都在傳張大仙最有可能和B站簽約,這當然也非空穴來風,B站在上市之後也是能夠承載大主播的成本的,而且「王者榮耀」的內容在B站的用戶群里也是相當熱門,但最後,張大仙還是選擇了虎牙。

正所謂「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張大仙跳槽虎牙的邏輯其實和無數次發生過的大主播轉會一樣,大仙對於虎牙王者榮耀版塊的人氣和流量在剛開始就體現出強大的號召力:首秀當日,張大仙的虎牙直播間人氣就突破2600萬,開播不到一周最近直播間的訂閱數已經超越了555萬,這個數據不遜色於旭旭寶寶和PDD到鬥魚後的表現,同時,也說明王者榮耀這款遊戲仍然是最受歡迎的手游。

但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是,近期鬧得大主播和UP主被搶注商標的事情也發生在鬥魚和張大仙之間,有網友爆料說「張大仙」被「鬥魚」註冊了商標……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透過大仙跳槽,可以看到,雖然直播行業尤其是遊戲直播領域已經形成寡頭格局,而且投資方中也都有企鵝的身影,但相互之間的競爭絲毫不會降低,而曾經的傳說也一定會被重新書寫。

搶奪大主播?

虎視眈眈的新老對手們

在過去兩年多時間裡,鬥魚看著一個又一個對手倒下去,遊戲直播似乎只剩下虎牙這個老對手,以及觸手、企鵝電競等沒那麼有威脅的競品,勝利似乎已經在招手….但在鬥魚一波三折的IPO終於完成之後,環顧四周,鬥魚才發現,遊戲直播賽道里不僅有老對手還有新面孔。

從全球範圍內來看,遊戲直播行業也是有著全新的局面。根據StreamElements發布的報告顯示,在海外市場,直播平台的前四名分別是Twitch、YouTube Live、Facebook Gaming、Mixe,其中Facebook Gaming的進步十足,首次成為行業第三——雖然Twitch的表現仍然很有統治力,但遊戲直播的競爭壁壘似乎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強。

而在國內市場,同樣也在上演類似的競爭。今日頭條、快手、B站等也都攜用戶優勢試圖在遊戲直播領域分得一杯羹,當然,對於今日頭條旗下的諸多產品而言,制約它們發力遊戲直播的最大阻力,就是來自於騰訊的鉗制;但對於快手和B站而言,這個鉗制並不存在,所以業界近期對於快手和B站等遊戲直播的布局也是相當關注。

當然,不僅來了新對手,僅就遊戲直播平台紛紛押注的電競領域同樣也是挑戰頗多。

電競賽事的種類繁多,其實也使得每一種遊戲的電競賽事的版權和直播也都需要區別對待,所以雖然很多人會把「電競賽事」展望成類似NBA/世界盃那樣的美好未來,但現實可能很殘酷,還需要很長的努力:

——首先,真正具備統治力的電競遊戲並沒有出現,近期熱播的電競劇《全職高手》里的數億用戶同時在線的盛況其實僅僅存在於虛幻的影視劇中,現實中的情況是,雖然LOL和王者榮耀等在國內相當火爆,但想和傳統項目一樣實現無門檻觀看仍然很難實現;

——其次,這個情況,也使得電競賽事的版權和直播的商業價值需要被打上一個問號?所以很多熱門電競的版權費用以及電競賽事的直播招商也都需要一個市場培育的過程,對於目前而言,電競賽事直播的贊助和招商,其實還相當圈層化。

——再次,目前的遊戲直播,尤其是獎金最高的dota2、人氣火熱的王者榮耀KPL等也都有內置賽事直播系統;其他是沒有內置直播的遊戲,比如csgo、pubg等 會出於最大化的傳播目的,會將直播版權授權多家平台;

最重要的,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遊戲區的直播和遊戲區的用戶,對於直播平台的營收貢獻度究竟有多大,也是需要划上一個問號的。畢竟,在鬥魚平台組織的諸多需要粉絲消耗送禮物的賽事中,冠軍往往都是來自於戶外區和顏值區的,那些主播的粉絲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明顯高於遊戲區。這或許也是鬥魚和虎牙的真正隱憂,其實,把陌陌和YY的財報拿過來對比也會得出類似的結論;但遊戲和電競畢竟是未來,萬一押對了方向吶!

但對鬥魚,在新老對手不退場,營收成本高的大環境不變的情況下,其對大主播控制力強的傳說或許真的會「褪色」,畢竟,有一個張大仙出走,就有可能有第二個……

最後:眾所周知,直播行業是二八原則最明顯的,20%甚至是10%的主播,貢獻了超過80%的收入,這也使得大主播作為直播平台最優質資產被對待的;但同時,大主播也是最有風險的資產,過去數年,鬥魚的「10大主播」已經被封殺了很多……雖然如此,對於中小主播而言,成為大主播仍然是唯一的目標,近期最熱門的「喬碧蘿事件」其實就可以看做是小主播奮力一搏的失敗案例,但除非是如同小團團那樣的「天選之女」,想要成長為大主播,背後沒有平台、公會和自己的努力和炒作基本上是沒有可能的。

所以,圍繞大主播跳槽引發的糾紛仍然會持續,而對於鬥魚而言,IPO確實值得恭喜,但缺席ChinaJoy、張大仙跳槽、喬碧蘿被封殺等等,也應該讓處於行業領先位置的鬥魚冷靜一些:除了讓主播們多打比賽、多打賞,以及發力電競之外,還需要做些什麼才能夠穩住金字招牌?

*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1LzfWwBvvf6VcSZ0x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