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甘醫生 | 半載援甘路 一生津甘情

今年2月份,我院派出第六批派駐人員前往甘肅地區開展對口幫扶工作。

轉眼間半年幫扶已經結束,參與此次援甘工作的胃部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柯彬已經順利完成了前期幫扶計劃所制定的目標。

現在,我們跟著柯彬醫生一起,回顧一下他半年以來的幫扶成果吧!

援甘手記

作為天津市第二批組團式援甘醫療隊員,我於2019年2月23日抵達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開展了為期半年的援甘幫扶工作。初到高原時,我出現了高血壓、胸悶、心慌、憋氣等一系列的高原反應,尤其是在來幫扶前半年,自己有過突聾的病史,高原缺氧導致的耳鳴也曾讓自己心生退意。院領導知道情況後,第一時間購置了制氧機以及防治高原反應的藥物,並對我的生活給予極大的關懷,幫助自己順利克服高原反應,更好的開展幫扶工作。

在這半年的工作中,我將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在腫瘤防治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帶到了甘南,順利完成了制定的幫扶計劃。同時,這次援甘也讓自己得到了極大的鍛鍊,與當地的醫生和患者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人生中有這樣的一段援甘經歷,將令我永遠難忘、受益終身。

——胃部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柯彬

在這半年的幫扶工作中,我將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在快速康復外科以及術後靜脈血栓防治方面的經驗引入州醫院普外科,減少了術後併發症的發生,加快床位周轉,並率先在州醫院應用Caprini量表進行血栓風險評估,開展圍手術期血栓防治的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幫助科室申報院級的臨床新項目。半年以來,開展示教腹部腫瘤手術10餘例,通過手術示教、專題講座、教學查房等多種形式,對胃癌根治術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使科室醫生對胃癌手術規範已全面掌握。

援甘期間最後一台手術

同時我將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胃部腫瘤科在術中淋巴結清掃、離體淋巴結分揀、標本的規範化處理等方面的先進技術進行傳授。半年以來,州醫院胃癌手術病人術後平均淋巴結清掃42枚,已達到國內一流中心水平。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在援甘幫扶之前普外科很少開展腫瘤化療方面的工作,醫生腫瘤綜合治療的理念比較薄弱。我以此次幫扶為契機,在州醫院率先開展腫瘤多學科病例討論(MDT)制度,並幫助科室定期開展消化系統腫瘤疑難病例討論,開展腫瘤患者的隨訪登記,逐步在科室開展腫瘤新輔助化療、輔助化療的工作,推廣腫瘤綜合治療的理念,使科室腫瘤的綜合診療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作為現場醫療保障,參加甘南州「一會一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援甘期間我制訂相應幫扶授課計劃,半年累計授課12次,將胃癌診治規範、外科治療進展、規範化手術治療模式、胃癌影響診斷、化療治療、胃癌隨訪預後等內容進行講解,並結合臨床實際病例,定期進行教學查房,提高年輕醫生的腫瘤疾病的臨床診療水平。結合科室實際,定期讓年輕醫師選擇相應的專題,在科室內進行學術講座,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同時通過「師帶徒」的幫扶模式,工作中注重與科室年輕醫生討論交流,向年輕醫生分享論文書寫的相關經驗;並結合當地疾病流行譜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研究方向,指導年輕醫生開展論文撰寫,提高科室的學術水平。

天津市藍盾基金會組織的臨夏回族自治州義診

轉眼間半年幫扶已經結束,我也順利完成前期幫扶計劃所制定的目標,在州醫院的幫助配合下,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相信醫院和科室在醫教研防等各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希望通過腫瘤醫院後續各個專業的幫扶工作,醫院和科室的各項臨床工作能取得更大的進步,助力甘南州早日打贏「醫療扶貧」攻堅戰。

圖片素材由柯彬醫生提供

文字整理 | 趙迎

編輯 | 曹亞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QZ12wBJleJMoPMKB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