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作為一家發展至今僅有9年之久的科技公司近幾年可謂是在行業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雖說小米公司發展年限並不是很長,但其卻給人們帶來了很深的印象,至於是什麼樣的印象,可能無非就是這兩種印象。
首先,小米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印象就是「廉價」。當然,這裡所說的「廉價」並不是指我們所理解的廉價,而是小米產品的性價比很高。充分了解過小米這一品牌的朋友可能都知道,自從雷軍帶領著小米正式「攪局」手機市場之後,市場均價就出現了急劇下滑的現象,以往那些高高在上的品牌廠商在小米這一「攪局者」正式加入之後也「被迫」收起了以往那高傲的態度,畢竟誰都不會跟利益過不去。
同樣的,誰也不願意跟自己過不去,如果繼續一意孤行而不去適應行業發展趨勢的話,總有一天會被市場以及消費者給淘汰,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自己將自己給淘汰了的情況。
其次,小米給我們帶來的第二印象就是缺乏一定的技術研發,此前網上對小米這一家公司就有著這樣一種評價:小米只能稱得上是一家「組裝廠」,不但沒有過硬的技術實力,而且對其它科技公司有著很高的依賴。
其實我們都知道,小米並非「一無是處」。之所以小米會給人一種是在靠「砸錢」借技術的感覺,或許還是因為我們對小米的期望太高,在用華為的「標準」來對小米進行衡量,畢竟華為給人的感覺是在靠技術賺錢。
相比較於華為而言,小米在技術研發上確實不及華為,無論是晶片方面還是系統方面,小米對高通以及谷歌等公司均有著很大程度上的依賴,因此很多人會覺得小米是在「砸錢」向高通等公司借技術也不奇怪,換做是小編我也會這麼認為。
然而,小米真的是在白白給高通「砸錢」嗎?或許並不是這樣。雖說小米在晶片以及系統研發方面略顯落後,但在「黑科技」方面,小米可謂是一點都不落後。正如小米高管所說:世界上沒有哪個企業或者國家能夠包辦一切,都是依靠著明確的分工合作,中美都是工業大國,美國以及國民離不開中國,同樣的,中國以及國民也離不開美國。
確實,小米這一位高管所說的這一番話並非沒有一點道理,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情況下,任一企業想要擁有更好的發展或許只有與其它企業達成合作,只有合理分工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將所有工作全部都包攬於一身的話,不僅達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還有可能會就此將自己「累」垮。
對於華為能夠自主研發出自己的晶片以及系統這一事實,毋庸置疑,華為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均值得我們給予充分的認可,但對於小米而言,雖說小米目前對美國一些科技公司還存有很大程度上的依賴,但並不能用華為的「標準」去否定小米,畢竟每一家公司的發展理念與模式各不相同,只有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式才是最好的發展方式。因此對於小米高管所做出的「誰都不能包辦一切」這一表態,大家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