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懂事,聽起來很刺耳

2019-10-25   簡愛的窗戶

1 有一種懂事,是「偽裝」自己

懂事的人總是能替別人著想,為人親和,善於觀察,能夠很容易理解別人,能做到換位思考,這都是他們的優點,所以很容易得到別人的喜歡,也很容易親近他們,和他們交朋友。

懂事,確實是一種很好的品質,是一種善良的表現,這樣的人,沒有人不喜歡的,他們不會給自己樹敵,人緣很不錯。

可懂事也有「真懂事」和「假懂事」之分,「真懂事」就是真的很善解人意,與人為善,樂於助人,而且性格比較開朗,沒有什麼脾氣,為人隨和,這是真性情的流露,這樣的人能夠贏得別人的喜歡和尊重,而且他們也不怕拒絕別人,也不會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的懂事,是心甘情願的。

而「假懂事」同樣是與人為善,並且有同理心愿意幫助別人,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不麻煩別人,但也不懂拒絕別人,會犧牲自己成全別人,很在乎別人的評價,他們所有的表現大多數是極力壓抑自己的結果。

他們沒有脾氣不是不生氣,而是壓抑了自己的情緒,是為了不讓別人討厭自己;他們不拒絕別人,不是自己無所不能,而是為了討好別人。

他們與人相處,會先照顧到所有人的感受,無論是親人、愛人、朋友、同事、領導,還是陌生人,他們總是以別人的利益為先,總是忽略了自己,這樣的人,太過懂事了,也太委屈了。

他們其實就是在「偽裝」自己,為了迎合別人,讓別人喜歡,明明心裡不願意,明明很為難,但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可以答應,為了「懂事」這兩個字,他們一直在為難自己,因為他們不想被別人說自己「不懂事」。

2 懂事,背負著太多責任,一輩子的束縛

有一句話印象很深刻:這些年,我被貼上了各種關於好的標籤,然而我的內心早已面目全非。

過分懂事的人,從小到大都要因為「懂事」這兩個字,而背負太多的責任,他們逐漸失去了自我,也處理不好與任何人之間的關係,包括親密關係。

他們一直為別人而活,在他們的認知里,活著就是幫助別人的,就是服務別人的,就是認同和理解別人的,這樣他們才能從別人那裡得到好的評價,這就是活著的意義。

他們存在的價值,都來自於別人的評價,如果有不好的評價,他們就會急於否定自己,要麼極力辯解,要麼懷疑自己,認同別人說的話,以至於他們被「懂事」束縛了一輩子。

小時候父母都喜歡懂事的孩子,為了讓父母喜歡自己,他們極力控制自己,壓抑自己的情緒,變成了懂事的孩子。

長大後,人們喜歡懂事的朋友、同事,他們就極力迎合和討好別人,為自己營造一個懂事的形象,讓別人喜歡自己。

戀愛時,他們為了贏得戀人的喜歡,繼續維持自己懂事的形象。

結婚後,他們為了讓家人、孩子、老人都喜歡自己,繼續扮演一個非常懂事的人。

他們一直都很懂事,很好相處,總為別人著想,可始終沒有獲得一絲快樂和幸福,太懂事的人都是不斷地在壓抑自己。

他們有委屈不能說,有淚不能流,有氣不敢撒,有話不敢說,這樣做,只為了讓別人喜歡自己,如果不這麼做,他們就是不懂事的人,就不是好人。

可是越懂事越不被人心疼,你沒有爭,別人認為你根本不需要;你沒有脾氣,別人認為你是不計較;你沒有拒絕,別人認為你很樂意。你什麼都能接受,別人認為你真那麼沒心沒肺;你沒有哭,別人認為你根本不難過。

其實這樣的人才最委屈,最需要有人懂,有人心疼,最需要別人的理解、關心和關愛。

3 有一種「懂事」,聽起來好刺耳,它變成了一種道德綁架

越懂事的人,越不想聽到「懂事」這個詞,但總有人拿這個詞來「綁架」他,讓他為所謂的不懂事感到愧疚,於是他會按照別人的意願去做事。

比如,室友未經你的允許,總是拿你的東西來用,他會說:「你那麼懂事,那麼大方,我就知道你不會計較的。」

同事有事找你幫忙,他會說:「你那麼好,一定會幫我的。」

你在學校被人欺負,老師會說:「原諒他吧,你一直都是很懂事的好孩子。」

領導迫於壓力要裁員,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他會說:「從你進公司以來,一直幫了我們很多忙,現在也不差這一次,你也很優秀, 就算去別的地方,你也一樣有一個好工作。」

被愛人傷害、背叛之後,他會說:「你不是一直很懂事嗎?不就犯了一點錯誤嗎?我相信你會原諒我的!」

沒幫上親戚的忙,他會說:「你一直都很懂事,很好的,沒想到你現在變了!」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太懂事的人總是聽到「你那麼懂事,就理解一下吧」、「借點錢唄,別那么小氣」、「你很懂事的,就讓著他吧」等等這樣的言辭。

所有的語言,一旦加上「懂事」、「好人」、「善良」等詞語,你就沒有拒絕的餘地,理解別人,幫助別人,委屈自己,成全別人,都成了應該做的事。

如果你不那麼做,會令別人失望,別人會說你不懂事,而自己又沒有自我認同感,為了維持一個好的形象,從別人那裡得到自我價值,只能委曲求全,這樣的人能不累嗎?

4 懂事的人,人人都喜歡,可偏偏只有自己最討厭自己

越懂事的人,其實越討厭自己,無論你是一個孩子還是成人,他們都很討人喜歡,一個無條件迎合你的人,你當然喜歡。

可他們自己卻很討厭這麼懂事的自己,他們的懂事從來都不是自願的,是被逼的,為了別人喜歡,為了讓別人認同自己,他們早早的就失去了自己。

那些總被稱為「乖乖女」的人,其實都不想聽到這句話,但又為了維持這樣的形象,又不得不壓抑自己,其實他們內心一直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自己,是一個有點自私的自己,有點「壞」的自己。

可有的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只感覺很痛苦,很矛盾,一方面要得到別人的認同,讓自己非常懂事,不被孤立,另一方面又因為迎合所有人,讓自己疲憊不堪。

小時候的乖乖女,其實都想變成那個「壞孩子」,他們不想那麼懂事,希望自己想哭就哭,想發脾氣就發脾氣。

成人也一樣,不想總是為所有人考慮而忽略了自己,關鍵是你付出那麼多,別人並不領情,甚至認為理所當然,或者是自己自作多情,這樣真的太累了。

宮斗劇《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和魏瓔珞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皇后深明大義,大方得體,善解人意,深得皇上、宮女以及所有人的喜歡,而魏瓔珞大膽敢說,對壞人絕不手軟,為好人伸張正義。

劇中的富察皇后是最悲情的人物,她的一生有太多坎坷,經歷了太多痛苦,她一次一次的懂事和原諒,讓她遭受了太多的陷害和委屈。

身為皇后,她就要懂事一些得體一些,就要母儀天下,做個典範,這是她的標籤,她不敢做自己,所以一直視魏瓔珞為心腹,為知己。

她最喜歡魏瓔珞,連跟了她很多年的丫鬟都吃醋,其實只是因為魏瓔珞做了她不敢做的事,她就是那個一直壓抑的自己,因為太顧全大局,太謹小慎微,她的一生活得極不快樂,也遇到了非常多的苦難,最終絕望離世。

懂事的人總是有太多束縛,沒有了自己才那麼不快樂,才活得那麼痛苦。

5 餘生,不需要那麼懂事了,多愛自己一點

因為失去自我才不快樂,所以餘生要做一個不那麼懂事的人,沒那麼懂事,是沒有什麼影響的,你要知道,你根本不需要那麼做。

餘生要懂得多愛自己一點,要找回那個失蹤已久的真實的自己。

不要再去壓抑自己了,你也無需再去討好和迎合別人了,你可以哭,也可以不高興,你可以不為別人考慮,可以自私一點,你可以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你只需要讓自己開心和快樂。

要明白你一直在維護好人、懂事的形象,其實都是在折磨自己。

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中也提到過:我一味地想去維護自己好女人、好媳婦、好太太的形象,所以不惜待在一個沒有感情的婚姻裡面,不斷地折磨自己。有一天,當我發現,這一切不過就是我的觀念在作祟的時候,我終於放下了,也就走出來了。也許你要看看,你的自在幸福比較重要,還是緊抓著這些觀念讓自己痛苦重要。

你自己以為的懂事,其實是你自己的觀念在影響著自己,你以為你的犧牲,你的付出會給你帶來一些價值和好處,可帶給你的都是委屈,其實如果你不那麼做,也不會對你有任何影響。

只要把觀念轉變過來,不再為了所謂懂事的標籤,不斷地委屈自己,傷害自己,犧牲自己,這根本不值得,也沒有什麼用。

你的價值不是來源於別人,而是自己,當你開始改變之後,你就會發現,快樂已經悄悄地走來了。

----END----

作者簡介:土生土長的南方姑娘,用樸實的文字寫走心的文章,與你一起談情感,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