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湖北省委宣傳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湖北省政府、省住建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教育廳、省直機關事務管理局、省供銷社、武漢市城管執法委等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湖北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有關情況。
如何推行垃圾分類?
主要任務和措施
1. 推進源頭減量
限制商品過度包裝、限制一次性消費用品、從嚴實施「限塑令」、倡導「光碟行動「等措施,減少垃圾排放量。
2. 確定分類方式
湖北垃圾分類將全面推行「四分法」,根據城市和農村生活垃圾產生特性和處置特點,以簡便易行、群眾容易接受為原則,湖北確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方式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農村分類方式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其他垃圾」。
3. 完善分類體系
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加快有害垃圾設置建設;探索「網際網路+資源回收」模式,實現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和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兩網融合」;推進其他垃圾處理方式轉型,提高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
4. 加強法制保障
加快研究制定省級城鄉生活治理的地方性法規,推動設區城市加快城鄉生活垃圾分類立法。
圖為收集容器標識顏色
紅色代表有害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物質。
包括:廢電池(鎘鎳電池、氧化汞電池、鉛蓄電池等),廢螢光燈管(日光燈管、節能燈等),廢溫度計,廢血壓計,廢藥品及其包裝物,廢油漆、溶劑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劑、消毒劑及其包裝物,廢膠片及廢相紙、廢農藥包裝物等。
藍色代表可回收物,是指生活垃圾中未經污染且適宜回收循環使用和資源利用的物質。
主要包括: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包裝物,廢舊紡織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玻璃,廢紙塑鋁復合包裝等。
綠色代表廚餘垃圾(易腐垃圾或濕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以有機質為主要成分,具有含水率高,易腐爛發酵發臭等特點的物質。
主要包括:單位食堂、賓館、飯店和酒樓等產生的餐廚垃圾,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生鮮超市產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蛋殼、畜禽產品內臟,過期食品等;以及居民家庭產生的廚餘垃圾,包括果蔬及食物下腳料、剩菜剩飯、瓜果皮、盆栽殘枝落葉等。
灰色代表其它垃圾(干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廢棄物。
湖北垃圾分類目標
2020年
武漢市、宜昌市建成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襄陽市建成區實現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至少有2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
其它設區城市、直管市、神農架林區建成區實現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
武漢市東西湖區、宜昌市夷陵區、鄂州市梁子湖區、仙桃市、京山市5個農村生活垃圾試點縣(市、區)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其他縣市選擇1個鄉鎮(街道)開展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2022年
設區城市至少有1個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其他區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
襄陽市建成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直管市、神農架林區建成區基本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縣市建成區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實現全覆蓋,至少有1個社區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至少有2個鄉鎮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至少有5個行政村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村。
全省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社區200個,分類示範村1000個。
2025年
設區城市基本建成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直管市、神農架林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不低於60%;
縣市建成區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不低於50%。
全省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社區500個,分類示範村2000個。
來源:長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