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2年時間建了50個體育公園,明年還將建42個,公園遍布各地

2019-12-30     行走在重慶

(大學城匯賢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改造前後對比)

隨著重慶快速的發展,城市開發新區也如雨後春筍般快速的擴張,我們看著一座又一座新城區快速的崛起的同時,各個新城區入住率也不斷的攀升。而因為開發遺留下來的城市邊角地,卻成為大家望而卻步的地方。為了讓這些城市邊角地變成可利用之地,重慶利用城市邊角地打造成92個社區體育公園,可解決近兩百萬人的日常健身需求。

(市民在大渡口心湖北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唱歌)

通過將邊角地"變廢為寶"提升城市品質,增加城市公共開敞空間,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在2018年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建設工作正式開展,經過2年時間的建設,截止到2019年底,目前利用城市邊角地已建成50個社區體育公園,到2020年,還將建設42個,總數將達到92個。

而根據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介紹,重慶利用邊角地建設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是低效用地再開發利用典型案例之一。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的主要建設理念是突出"社區味""體育味""文化味",在充分徵集市民需求基礎上將體育文化的內涵及體育運動標準融入到設計建造中。

(市民在大渡口心湖北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內健身)

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的主要功能體現在"社區""體育"與"文化"三方面。通過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務設施,以及體育活動和文化休閒場所,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如在體育健身方面,設計結合場地地形特點,除了安排基本體育功能外,各類運動場地還植入科學健身規則,通過地面運動符號、圖案、數據,進行標準運動姿勢示範,幫助市民更加科學有效地健身。

小編也實地打探過目前已建成的50個社區體育公園中的部分公園,例如位於大學城的部分公園幾年以前這些公園大部分還是雜草叢生的城市邊角地,如今已經是一座座功能設施齊全的社區體育公園。清晨能看到青年在社區體育公園內跑步晨練,上午時分能看到老年人在社區公園內練習太極拳,下午能看到大人帶著自家小孩子在體育公園兒童區盡情的玩耍。

(市民大渡口心湖北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內打桌球)

社區體育公園在日常運營中,也在探索著公園管理新模式,以著力提升公園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通過24小時全天候監控設備,可以隨時了解全市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的運行情況。

同時,通過中控中心也解決了幾大問題,首先,對公園保潔、設施的監控,看到有地面污染、設施損壞的情況,可以第一時間派專人去解決;其次,公園的監控是高清攝像頭,可以有效對公園內的違法行為、不文明行為進行及時勸導;第三,可以利用園內終端設備發出的語音、文字和視頻,對遊園的市民進行各種提示。

(兒童在渝北鳳鳴路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兒童區玩耍)

重慶用實際行動把一塊又一塊城市邊角地變為大家常去的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待明年全部92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建成投用以後,將會給更多市民日常休閒娛樂帶來便利,既優化了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又增強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你如何看城市邊角地變身社區體育公園?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i8pXG8BMH2_cNUgpT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