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少年的你》終於和影迷們見面了。面對這一期待已久的消息,影迷們當然不肯錯過,肯定要第一時間守在影院。儘管眾人期待,但往常也有期待歸期待,爛片歸爛片的情況。那麼《少年的你》是哪種情況?
看過近來的熱搜就知道,觀眾們的滿意度比較高,很明顯褒大於貶。想來此片之所以被觀眾買帳,有這幾點因素不能忽略。
校園凌霸類題材在影視劇里不常見,而在現實中屢見不鮮。在近來幾起校園暴力事件的影響下,人們的關注點顯然已經被這類事情吸引。隱藏在這一現象背後的根由是什麼,接下來該採取何種行動進行防患,目前看來比懲罰和抨擊更重要。
儘管電影化的藝術表達比起赤裸裸的現實要有所收斂,但它仍然能通過人物和情節來刺激觀者的情緒,將我們並未親眼目睹的真相,通過鏡頭進行最大限度的還原,從而以通感的體驗,讓觀眾有種身臨現場的真切感,而後從中產生對校園暴力的更近距離的感受。
從觀眾的評價中不難看出,兩位主演——周冬雨和易烊千璽的演技得到了多方認可。如果將劇本比作某樣上等珍饈的原材料,演員則好比一味味調料。當然扮演大廚的導演,烹飪功力也不會差。
男女主角在演技上的口碑素來不差,這次應該說是更近一步突破了自我。除此之外,配角的表演也不容忽視。全體演員作為貼有各自標籤的調味品,哪一味出錯,對最終的味道都可能是破壞性打擊。因此在誇讚主演的同時,配角也值得享有同樣的讚許。也許今天的配角,便是明天的主角。
每年上映的電影不少,可真正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卻不多。如今觀眾越來越願意走進影院看電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尷尬的是,走進影院的觀眾要麼中途離場,要麼睡到最後。能夠讓多數人保持興奮狀態,看到結束的可說是鳳毛菱角,更不要提二刷三刷。
仔細數數近幾年叫座的電影,實在少的可憐。好不容易出現一個好片,觀眾確實忍不住要發自心底的讚美。之前有導演說,所謂的好電影少,問題出現在觀眾的審美力下降。對這個說法,我想《少年的你》可算是回擊。人類的共情力從來不缺乏,缺乏的只是能夠產生共情的介質。
在一切以「快」為準則的干擾下,踏實做內容已經成為稀缺品。以致於各行各業的優質標準都在下降,如果以前衡量一個人做事情的耐心和用心程度,我們說他傾其一生都在默默做著同一件事。
那麼當下用來判斷有無耐心或能否耐得住寂寞的標準,這其中用去的時間已是過去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過去我們形容某個人的專業水準,即意味著由他做出的內容足可以放置在金字塔頂端,若干年後仍能被奉為珍藏。而現今專業一詞的含金量早已明顯在降低,所謂專業,只是秉著「矬子裡拔將軍」的原則,並非是優中選優,而是劣中選優,優也只不過是輕如雞毛。
隨著《少年的你》繼續熱映,想必還會引發各類話題。沒去影院的朋友們不妨感受一番,是優是劣總還是要自己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