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吹!20歲的東契奇,憑什麼超越同期的詹姆斯?

2019-11-21     籃球在說話

全世界籃球迷都在吹東契奇。

偶爾也會有理智派跳出來裝模作樣,「哎呀呀,這不才打了14場嘛,言之尚早,言之尚早哪——」但立刻就會被激情派的聲音淹沒。

「40分三雙看見沒?14場7個三雙看見沒?這樣的天才少年,還特麼這麼帥,此時不吹,以後只怕都不知道怎麼吹了!有什麼早不早的?」

然後理智派矜持一笑,深藏功與名。

「其實我就是謙虛一下,難道我家琪琪還怕吹嗎?這一年多早習慣了!」

以上對話如果用數據來描述:

場均27分7籃板7助攻,這是2004-05賽季,20歲的勒布朗·詹姆斯。

場均30分10.6籃板9.4助攻,這是2019-20賽季,20歲的盧卡·東契奇。

論NBA史上20歲球員的最佳數據,這兩組數據分別是第一和第二。這組數據每出現一次,就意味著一個「77吹」的入坑。冥冥之中自有7意。數據是最直觀的,但東契奇能和詹姆斯被放在一起討論,並不僅僅是因為數據。

近來頻繁互動,兩人惺惺相惜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表面上看,這倆一個是美利堅的金剛俠,一個是歐羅巴的美少年。打起球來,一個是跑車速度的火車,一個是30歲技術的小胖。風馬牛不相及也不過是如此吧。

但神似才是真正的相似。他們兩個真正的共通之處,是對籃球比賽的理解。

什麼是對比賽的理解?湖人助教傑森·基德當年說過,「我的比賽無他,找到空檔,送出助攻而已。」基德更多的是梳理,分配,給球隊指明方向,帶動隊友一起創造機會,也就是所謂的「找」。

勒布朗則不同,他打的更主動。

他招牌式的對角長傳,招牌式的單騎衝鋒最能代表他的風格。簡而言之,憑藉上帝視角般的傳球視野,飛天坦克般的突擊破壞,最大限度地拉扯、壓縮對手的陣型,反覆蹂躪之後一擊致命。

東契奇沒有這樣的直觀破壞力,但更細膩,細節更豐富。

他有一手順滑的遠射,標準的二號位身高,可以讓他隨時用一記後撤步完成強投,命中率還不低。他的爆發力算不上好,但並不影響他威脅禁區,場均罰球次數超過9次,聯盟第二——第一你懂的。

他非常善於卡對手的身位。我們已經無數次看到,他慢悠悠地卡出身位領先,然後用強壯的身體扛著對手在禁區邊緣打時間差了。你如果膽敢夾擊他,他還有一手絲毫不遜色於標準控衛的傳球。總而言之,玩的是節奏。至於一個20歲的少年,怎麼會擁有這樣的遠射、步伐、籃板嗅覺、傳球天賦,天知道。

只是這樣,就越過了二年級的勒布朗嗎?如果真有這麼簡單,那麼勒布朗早就不是勒布朗了。

通過哈登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在這年頭,一旦一個球員同時擅長遠射、突破、對抗殺傷和傳球,那他就會成為一個無法被針對的BUG。看看本賽季數據最爆炸的幾位:哈登、希臘怪獸、東契奇、勒布朗。這四樣里至少都擅長三樣。所以,東契奇在二年級數據就爆炸了。所以,勒布朗眼看著35歲了,卻還是一點垂暮的樣子都沒有,儼然剛剛進入職業生涯中期。

這種類型的球員,在現代籃球里,總能抓住對手的防守盲區:本來,無論什麼年代,籃下,禁區,三分線,射手,你都是無法全部防住的。總要有所取捨。

在三分球越投越多,多點突刺聯動被勇士帶成風潮之後,就更是如此了。無他,防守的範圍太大了,如果要全部防住,必然是顧此失彼,疲於奔命,最後什麼都防不住。換言之,總得留點空擋給對手,賭對手自己把握不住機會。然而,一旦對手遠射、突破、殺傷、傳球全都靠譜,你給什麼,他們就能拿什麼。這就沒辦法了。

這才是哈登、東契奇、勒布朗們所向無敵的秘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eJsjW4BMH2_cNUg3T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