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貝是一種「超級過濾器」
貽貝因其肉質多汁而深受海鮮愛好者的喜愛,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在抗擊水污染方面也非常具有潛力。
貽貝是海洋的清道夫,吸收浮游植物以及微塑料,殺蟲劑和其它污染物,這使它可能會被用於水清潔。
海洋生物學家奈娜·麥斯特蔡姆(Leila Meistertzheim)說:「貽貝是海洋世界的超級過濾器,每天可過濾25升水。」
貽貝長期以來用作其居住的海洋,湖泊和河流健康的「生物指標」。當通過鰓抽水和過濾以供給和呼吸時,貽貝幾乎儲存了所有水中包含的東西。
鮮為人知的污染物,如含有雙酚A和鄰苯二甲酸鹽的微塑料可能會通過海產品進入人體,兩者都被認為是內分泌干擾物。
麥斯特蔡姆為法國塔拉海洋基金會進行了一項研究,該研究使用貽貝來測量泰晤士河,厄爾巴島和塞納河河口的健康狀況。
來自加利福尼亞史丹福大學的環境工程師理察·盧西(Richard Luthy)表示,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不應該食用從污染水域採集的貽貝。
但是,如果污染物是大腸桿菌,那麼貽貝可以對大腸桿菌「去除和滅活」,這對公共健康有益處,因為它們以糞便或粘液的形式排出細菌。
研究人員說,生活在受富營養化影響的水道中(通常含有豐富的藻類)的貽貝也適合人類消費。由於洗滌劑,肥料和污水廢物等進入,這些水道含有磷酸鹽和亞硝酸鹽。這些物質中的營養物質會促進藻類的繁殖,而藻類又會使氧氣缺水,從而破壞生態系統。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米爾福德實驗室的研究員伊芙·佳妮瑪麗(Eve Galimany)說,貽貝通過食用藻類來「回收」這些營養物質。該實驗室在紐約布朗克斯河進行過貽貝治污實驗。
瑞典,丹麥和波羅的海國家已經在進行貽貝項目推廣,該項目飼養的貽貝被用來喂家禽,魚類和豬等動物。項目負責人莉娜·塔斯(Lena Tasse)說:「富營養化是波羅的海最大的問題,也是最緊迫的問題。貽貝可以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仍然關注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世界自然基金會最近的一份報告稱,人類每周平均攝入5克微塑料,這大約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重量。
根據發表在《環境污染》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估計,2018年,英國每100克的貽貝中含有70個小塊微塑料。
我們應該擔心嗎? 麥斯特蔡姆認為不用太擔心。她說:「我吃了它們,一盤貽貝不一定比用塑料包裹的有機漢堡肉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