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中國宣布禁止食用和交易野生動物,這項措施旨在阻止已經在全球感染了80000多人並殺死2700多人的病毒的傳播,但最終還能幫助許多瀕臨滅絕的物種,包括最終拯救世界上販運量最大的動物之一,穿山甲。
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CUN)列為瀕臨滅絕威脅的穿山甲是一種鱗狀哺乳動物,之前是中國和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的傳統美食。在這次新冠肺炎事件中,研究人員將穿山甲與冠狀病毒的傳播聯繫起來。
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nimal Welfare)中國負責人傑夫·何(Jeff He)表示:「我對這項禁令表示讚賞,因為我們看到中國政府決心改變已有數千年歷史的傳統,這在當今社會非常不適合。我認為該禁令是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的重要一步。」
他呼籲對中國現行的野生動植物保護法進行「更嚴格,更漸進的修訂」。
在2000年代初期的非典爆發後,中國曾經採取了類似的措施,但蝙蝠和蛇等野生動物的貿易和消費隨後捲土重來。
他說:「我確實認為,中國政府已經看到了新冠肺炎給國民經濟和社會造成的損失,這比瘋狂進食的企業帶來的收益要大得多。」
穿山甲是地球上販運最多的哺乳動物,因其肉類和獨特的鱗片而備受推崇,據說它們具有藥用特性。
「野生動物救助」(WildAid)慈善機構執行長彼得•奈特斯(Peter Knights)表示,儘管中國的禁令值得歡迎,但需要全球努力才能終結世界穿山甲物種的急劇下降。他說:「唯一的問題是,從長遠來看,將會發生什麼。我們希望中國能夠在全球範圍內禁止這些市場交易,從而引領世界。」
奈特斯說,新冠肺炎病毒的爆發應該作為一種警告,讓人類尋求保護更多的自然資源,不這樣的話,人類將面臨健康和經濟上的強烈影響。
他:「我們認為這一警告不僅將保護人類生命,而且實際上可以拯救穿山甲等物種。」
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當中的禁止物種開發公約,穿山甲的國際銷售於2016年被宣布為非法。
CITES秘書長伊馮娜·希格羅(Ivonne Higuero)對中國禁止國內野生動物貿易的舉動表示歡迎,但她強調說,這些動物離放歸森林還很遠。
世界自然基金會估計,非法販運野生物種的年價值約為150億美元,尤其是在蓬勃發展的亞洲市場中。
希格羅說:「我們已經看到,與目的地國中國有關的地區還存在很多非法的野生動植物貿易。」
她認為,禁止在中國消費穿山甲可能會消除驅使犯罪團伙大規模走私這種生物的經濟誘因,從而大大削弱國際販運活動。
儘管這一禁令受到了保護社區的歡迎,但一些人擔心人們可能會為這次新冠肺炎的暴發將怒氣發在穿山甲上,並尋求報復。
非洲穿山甲工作組(ICUN)主席雷·詹森(Ray Jansen)說:「人們可能對穿山甲更加警惕,因此對穿山甲的消費和使用變得更加敏感。但另一方面,他們也可能開始將穿山甲視為威脅,這將使其處於危險之中。我們不太確定公眾會怎麼接受它。」
對於「荒野基金會」(WFA)非洲執行長安德魯·繆爾(Andrew Muir)來說,解決方法很簡單。他說:「如果我們不吃野生生物,它們將不會傷害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bMBhHABjYh_GJGVBl2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