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高三,2020高考語文成拉分王,不注意將無緣清北,家長請轉發

隨著新學期的開始,2020年高考複習也正式拉開了帷幕,新一輪的"高考戰士"們也投入到了戰鬥中。在努力學習的同時,大家也要注意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的一些提醒,因為這些提醒中蘊藏著高考變化的相關信息,不注意高考的變化,將很難取得好成績,自然就難進入好大學。

不少同學曾吐槽文言文閱讀太難了,學不會也背不下,考試遇到就瑟瑟發抖。學長整理了《高中語文18個文言文虛詞用法解析》,幫你克服文言文虛詞這一關,私信;語文18,免費領取!

接下來,學長帶大家看看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透露的2019高考變化信息,從而讓大家能為2020/21年的高考打一個有準備之仗。

2019年高考語文試題變化

2019年高考語文試題變化體現在三大方面:

一、新考點

全國卷Ⅱ考查對「引號」不同意義的理解與辨析。

二、新題型

理由探究題:實用類文本閱讀中新增理由探究題。全國卷Ⅱ、全國卷Ⅲ主觀題考查探究某一觀點或現象的原因。

三、新要求

1.語言文字運用

(1)詞語辨析 考查範圍擴大。一改往年只考查成語(辨析或選用),變為考查實詞(雙音節、三音節)、短語、成語,而且都是常見、常用的詞語。

考查位置改變。全國卷Ⅱ在病句題中考查詞語的正確使用。

(2)補寫句子 滲透邏輯推斷能力。三套全國卷的第20題都採用了往年常考題型——補寫句子,但不同的是,三道試題都選擇了生物科普類材料。要擬寫出正確答案,除了要考慮前後語意連貫、內容貼切外,還要深諳其中的科學原理,這類題型凸顯了對考生邏輯推斷能力的考查。

(3)新聞壓縮 舊題型重新包裝。三套全國卷的第21題都考查了對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三道試題都選取真實新聞報道。試題要求提取關鍵信息,考查考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2.文言文閱讀

材料來源更靠前。選取了「二十四史」中成書最早的《史記》,且都是考生熟知的歷史人物,體現了對教材知識的遷移。

3.論述類文本閱讀

滲透課標「學習任務群」思想。全國卷Ⅰ第3題的C項,考查了文本內容與課外說法的相通性。

4.實用類文本閱讀

選材範圍擴大。全國卷Ⅰ選擇了科普說明文文段。

5.文學類文本閱讀

滲透整本書閱讀要求。全國卷Ⅰ的第9題,從魯迅整本書的角度,考查考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6.寫作

應用文體全面呈現。全國卷Ⅰ和全國卷Ⅱ考查了演講稿、書信、觀後感,把應用文的寫作作為考查的一個方面。

高考語文

仔細看過今年高考語文全國卷I、卷II、卷III後不難發現,所謂的「難」集中在這3個方面:

1. 閱讀能力差=做不完

「題目太多、字數太多根本做不完!」讓很多考生叫慘連天。他們正是溫儒敏教授口中說的「15%的人」。

開今年的高考試卷,乍一看滿滿都是文字!去年說的「高考變革」已經實現,所有題目都在默默考查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能力。閱讀不行卷子根本做不完。

2. 凸顯應用

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處理、邏輯思辨、審美鑑賞、探究創新、語言表達等語文學科的關鍵能力,凸顯應用性考查要求,引導考生重視實踐,學以致用。

強化選材的實踐應用導向,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試題重點選擇既能體現語文學科特色,又與國家發展、科技進步、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素材,引導考生綜合運用語文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全國卷中,材料廣泛涉及港珠澳大橋、「一帶一路」、「嫦娥四號」等國家發展熱點,世乒賽、冬奧會等體育熱點,傳統音樂、中國書畫等文化熱點,壓力與肥胖、生物酶與飲酒等生活熱點。這種選材設計,有助於引導考生在生活中發現語文、理解語文、應用語文,在應用語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參與社會、服務社會。

強化寫作的實際應用導向,適應現實生活需求。寫作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也是高考語文的重要考查內容。2019年全國Ⅰ卷作文試題「熱愛勞動,從我做起」、Ⅱ卷作文試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都明確規定考生必須採用演講稿、書信、觀後感及慰問信等特定的實用性文體。這些實用性文體與考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也更符合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能力需求。全國Ⅲ卷作文試題「畫里話外,師生情長」雖未明確規定文體,但漫畫材料直接取材於每個考生都深有感觸的場景,有助於激發考生寫作熱情,抒發真實情感。3套試卷的作文試題對中學寫作教學釋放出強烈信號:寫作要立足實際生活需求,強調實際應用,避免言之無物、大而無當。

強化信息處理的實用能力,對接社會發展要求。適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高考語文加大了對考生實用信息處理能力的考查力度。全國Ⅰ、Ⅱ、Ⅲ卷均在論述類文本、實用類文本、文學類文本及文言文閱讀部分專門設題,重點考查考生面對不同問題情境時的信息處理能力。不管是面對文學審美還是實用求知,不管是對材料進行信息篩選還是邏輯推理,都與社會發展的能力要求密切相關。全國Ⅰ、Ⅱ、Ⅲ卷在語言文字運用部分第21題統一創新題型,要求考生對一則真實新聞報道進行關鍵信息提煉。這一創新題型引導考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進行信息的獲取、篩選、提煉和表達,有助於進一步強化信息處理能力的實用導向。

3、不積累古詩文=重本變二本

看看高考的變化、教材的變化和學科重要程度的變化,還有這幾年爆紅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經典詠流傳》等文化類節目……所有的現象都在告訴我們: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不讀名著行不通!不積累古詩文行不通!不會寫作行不通!輕視語文行不通!

私信;語文18,免費領取《高中語文18個文言文虛詞用法解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YTPtWwBvvf6VcSZsK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