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九霄
《窮爸爸富爸爸》中曾說:「當今時代,是否給孩子正確的金錢教育,將決定孩子將來成為金錢的主人還是金錢的奴隸。」
金錢對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有人說它會讓孩子未來變得貪得無厭,有人說它會讓孩子將來豐衣足食。
實際上很多孩子對金錢一無所知。
網上經常爆出因孩子對金錢認知不足,造成的負面新聞。
長沙12歲女孩在手機唱歌遊戲里打賞,花掉媽媽3萬多元;
深圳11歲男孩玩手游花光家中3萬元積蓄;
武漢10歲男孩玩遊戲充值5.8萬元。
太多事實告訴我們,不儘早和孩子談錢,後果會有多嚴重。
教育學家默克爾曾說:「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
金錢作為一種媒介,會給我們一生努力做事的動力,但我們一定要從小就明白,要想獲得,先要給予,先掙錢,再花錢,這個次序不能顛倒。
一、怎麼和孩子談錢
在中國,智商和情商是父母在培養孩子時候常提到的兩個詞,而在美國,很多小學很早就在進行財商教育,孩子們會在課堂上模擬公司的CEO,嘗試著怎麼用手裡的錢去賺更多的錢。
財商是種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想要擁有這種能力,就要對孩子從小培養正確的金錢觀。
但事實上,很多家長不知道怎麼和孩子談錢,甚至談錢色變,怕孩子會建立「錢能買到一切」的觀念。
可實際上只有讓孩子了解錢,學會如何使用錢,孩子才能學會去盤點自己的資源,制定自己的目標,從而更積極努力的爭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一般來說,在為孩子樹立正確金錢觀之前,先要明白如何和孩子談錢。更要明白和孩子談錢,到底談什麼?怎麼談?
大體上以下兩點是一定要談到的。
1.錢從哪來?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不勞而獲的,錢也是一樣。
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放學總是給她買些零食,以致養成了一句口頭禪,「寶寶想吃什麼,爸爸給買嘛!」
有次我問她,買東西是需要錢的,你知道錢是哪來的嗎?孩子無助的搖了搖頭。
後來我告訴她:
無論是爸爸給你買零食的錢,還是過年長輩給你的壓歲錢,都是大家付出辛苦勞動得到的,你的付出帶給了他人幫助,為這個社會創造了價值,就會得到酬勞,這個酬勞就是錢。
換句話說金錢最基本的來源就是勞動所得。
只要孩子明白了這個道理,未來想要更多錢的錢,過更好的生活,就一定要去付出更多的勞動所得。
2.如何花錢?
著名投資人吳軍老師曾在給女兒的信中問道,如果給你100萬美元你會做什麼?
吳軍老師並沒有急於讓女兒給出答案,因為100萬對女兒來說已經是天文數字了,再沒有理解如何花錢的意義的時候,孩子是很難去利用這100萬的。
巴菲特說:錢是為了讓你做你想做的事,而不是讓你無所事事。
後來吳軍老師指引女兒把錢花在那些對生活有意義的事情上,比如幫助中國貧困山區的兒童,而不是把錢重複花在無足輕重的消耗上。
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既不亂花錢,也不亂省錢,物盡其用就可以了。
二、培養孩子對錢的興趣
隨著社會的發展,移動支付的普及,人們使用現金的機會越來越少。這就意味著,孩子接觸現金的機會越來越少,甚至沒有機會見到現金。
但孩子的認知是和周邊環境深深聯繫的,面對虛擬的數字,很多孩子的首次花錢經歷也許不是在超市便利店,而是在APP上。
錢變得越來越隱形,孩子對錢的興趣也變得越來越模糊。
可實際上永遠不要低估孩子對錢的興趣,只有對金錢有興趣的孩子,才能在以後成長的過程中,正確的談論金錢。
培養孩子對金錢的興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錢。
在兒童理財書《小狗錢錢》中,主人公吉婭就用到了類似的方法。
小女孩吉婭聽從好友錢錢的建議,給自己建立了一個夢想筆記本,並為自己創建了兩個夢想儲蓄罐,吉婭會把省下的每一分錢都放在儲蓄罐里。
成功會歡迎每一個愛「做夢」的孩子,當孩子把夢想和金錢聯繫到了一起,也就慢慢提升了自己對金錢的興趣。
吉婭在每個夢想存錢罐里放入5馬克,並因為對金錢的興趣去學習有關錢和掙錢的知識,她不知道這樣做夢想會不會成功,但她明白如果不做,一定不會成功。
這樣一來,孩子從小就會對那些所謂的「小錢」有了興趣,而隨著孩子對金錢興趣的建立,孩子終會明白,成功的人生都是為夢想而奮鬥,而不是為了金錢。
三、樹立爭取的金錢觀
金錢本身沒有好壞,但它會暴露人的本性,有的時候錢換來的不僅是物質,更是自由。
網上一直流傳著中國孩子最缺的兩種教育,一個關乎生,一個關乎死。
關乎生的教育就是金錢教育,一個人智商不足可以用情商,財商來彌補,情商不足可以用財商來彌補,但財商不足,智商和情商就難以彌補。
可見正確金錢觀教育的重要性,而正確的樹立孩子的金錢觀,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從小要有自力更生的意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孩子從小就應該明白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做,否則父母就是留給他金山銀山也沒什麼用。
霍啟剛曾在微博上分享了他對兒女的金錢觀教育。
他讓兩個小孩子幫爸爸洗車,妹妹小就獎勵好吃的,哥哥大就賺點零花錢,霍啟剛希望通過這種簡單的行動,讓孩子知道「買東西的代價。」
自力更生,教孩子正確對待金錢,這比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的「富養」不知高級了多少倍。
這種教育不僅適用於豪門,也適用於所有孩子的教育。
2.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財商
一個孩子要想以後獲得成功,綜合素質非常重要,而綜合素質的體現首先表現為自信心。
有教育學家曾說,賺錢最能培養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賺錢的起步就是要培養孩子的財商。
培養財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學習記帳。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從小就對每筆零花錢進行記帳,並在月底結算時檢查帳目是否清楚,用途是否得當。
洛克菲勒不僅自己這樣,還把這樣的金錢觀教育用在了自己孩子的身上,從不放縱孩子花錢,每個孩子每周都要將自己的開銷支出通過記帳的方式彙報清楚,如果用途不當,那之後的零花錢就會減少。
記帳最大的好處就是孩子每隔一段時間就可以清楚的檢查自己的「收入」多了多少,而支出用在了哪些方面,是買了好吃的零食還是心愛的洋娃娃,最終能夠清晰的明白那些錢該花,那些錢其實不該花。
3.讓孩子知道幸福感和金錢無關
雖然有錢能夠更容易實現目標和夢想,但孩子最終的幸福還是不幸,與自己的本性有很大關係,反而與金錢無關。
孩子總喜歡把錢和幸福聯繫在一起,「媽媽我沒有最新的玩具,小朋友們都有,我一點都不幸福。」
「爸爸,嘟嘟每周都去寶貝王,吃肯德基,她太幸福了。」
孩子的認知里總是很簡單的就把幸福和來自物質的金錢化為等號,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作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幸福是一種精神感覺,一個人的幸福不僅僅來自金錢,它更多的來自父母對孩子的陪伴與交流。
幸福感更多的出現在孩子需要滿足的時候,逃離困境的時候,理想實現的時候,戰勝自我的時候......
孩子只有在金錢上坦然了,心態上才能坦然,這樣才終究不會被金錢所累,有的才是幸福的生活。
最後,正確金錢觀的核心原則一定是,先掙錢,再花錢,培養良好的財商,把錢變成一隻會下金蛋的雞,養成存錢的習慣,最終善於用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W0af28BMH2_cNUgc-3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