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河,河南商丘人,國家一級演員,被稱作豫東紅臉王、豫劇「馬連良」。他唱腔古樸、豪邁、風雅,自成一派。他門生眾多,戲迷遍及天下,為弘揚豫東紅臉藝術常年在一線下鄉演出,把豫劇藝術揮灑在中原每一片土地上。他雖年逾古稀,仍然風姿颯爽、寶刀不老。
自1980起其唱段即被錄製成唱片刊行全國。其代表劇目有《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濺烏紗》、《十五貫》、《轅門斬子》、《清風亭》、《三哭殿》等。
劉忠河,豫東八大紅臉王之首。河南商丘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戲劇家協會理事,商丘市豫劇團名譽團長,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戲曲家協會理事。「八大紅臉王」源於唱片公司所錄製的影碟唱腔專輯,劉忠河、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並稱為豫東「 八大紅臉王 」。1955年,劉忠河入紅星劇校(1956年更名為商丘地區豫劇團)。1957年,考入河南戲曲學校,先學「凈」角。在校期間,劉忠河曾得到河南豫劇界名角高連榮、張子林、馬雙枝、田來印、湯蘭香等人的言傳身教。1961年,提早畢業後,回到商丘地區豫劇團。劉忠河塑造了許多經典人物形象,才能得到展現。文革後,劉忠河在承繼唐玉成的唱腔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嗓音特點演出了《十五貫》,在那時的老豫東戲院進行頭場演出時,劉忠河第一句唱腔剛落,台下就爆出雷鳴般的掌聲。此後,《十五貫》一炮走紅。1980年,他代表豫劇豫東調被邀請去參加河南省首屆豫劇流派匯演,又以一出《打金枝》轟動省會。該劇在電台播出後,唱響了豫魯蘇皖四省。1986年,中央電視台專門錄製了劉忠河演唱的《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濺烏紗》和《三哭殿》等。今後,劉忠河的「紅臉」唱腔,響遍大江南北。同時劉忠河也名滿海內外,被人稱為「豫東紅臉王」。
劉忠河殺妻?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正是劉忠河大紅大紫的時候,不知誰給他傳出了許多「版本」的傳奇故事,在大眾中傳播甚廣。最為轟動的,要數和一位女演員有暖昧關係,坑害了本人的結髮妻子,要在某年某月某日被槍斃。有一天,竟真有人開著拖拉機、拉一車人從山東曹縣趕到商丘,說是要看槍斃劉忠河。他們到了後一問,得知劉忠河去演出了,聽說是被廣州軍區一位司令員保下來的。由於這位司令員愛聽劉忠河的戲,因而在劉忠河押赴法場時,這位司令員趕到說:「槍下留人,往後有什麼事我擔」。因而他如今跟劇團演出,平常都帶起手銬,只有化妝時才解開,戲一散場就又帶上了。另有人說河南戲剛界的一位大腕也出面保他了,說河南就這麼一位「紅臉王」,又這麼年輕,照舊讓他跟劇團演出吧。
這到底是怎樣回事呢?
事件還要從劉忠河的第二個門徒提起。劉忠河收的第二個門生名叫於天助,正陽縣豫劇團演員。於天助1981年拜師,劉忠河所賜藝名「劉示河」,其中的「示」,即為「二小」之意。有一次,劉示河在駐馬店汝南縣演出《打金枝》。那時劉忠河雖已成名,但因為電視尚未遍及,很多人只知道劉忠河這個名字,並沒有見過他本人。開演前大家聽說要演《打金枝》,能夠想到的是劉忠河來了,就紛紛前來觀看,一聽,覺得和廣播上聽到的調門兒差不多,便認為這個演員便是劉忠河。演出完之後,觀眾把現場圍得水泄不通,很多觀眾非要見見劉忠河。劉示河頻頻解釋,說自己不是,觀眾卻依然不信,依舊把他當成劉忠河。劉示河解釋不清楚,走又走不掉,沒辦法,只好讓劇團的兩個小演員穿上現代戲中的警員裝束,一人拿把木頭製成的紅纓槍,給劉示河頂涼帽,「保駕」分開。這樣詼諧的場景,卻被有人以為「劉忠河讓警員給押走了」,以至於隨著劉忠河名望上升而越傳越響,越傳越離譜,逐步成為了上面「殺妻」說法!(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