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有趣鄭州第425篇原創文章
全文字數: 2373
閱讀時間: 5分鐘
每天10:10,多愛鄭州一點點
每一座城市都是一個孤島。
四面八方的人來到這片土地繁衍生存,賦予它一種新的稱謂——家。
新來的和後到的,一代又一代經久不息。
離開鄭州,才知道它的好
郁達夫說,旅遊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去看別人呆膩的地方。而對於家鄉,真正離開了才會知道它的好。
丨外地的紅綠燈都沒家裡的好
欣欣是土生土長的鄭州人,95年獅子座。當年考大學那會兒所有親戚都認為她考不上,談戀愛、腦子笨、數學轉不過彎兒,都是她的弱點。
也許是這些話刺激到了她,最後三個月,早出晚歸,挑燈夜戰,一門心思撲到了學習上。最後高考多了60分,憑藉著藝術課成績考上了一個不錯的二本。
大一寒假,親戚們又聚在一起。過年的氣氛充滿了整個屋子,整個飯局欣欣都挺直了腰板,爸媽臉上也泛著光。就此封住了那些人的嘴。
丨這裡面藏了多少個夢啊
可是遠在瀋陽的學校、寒冷的氣候、聽不懂的東北方言,一度擊垮了考上大學的喜悅。想回鄭州,被她一直掛在嘴邊。
嬌縱、任性、大小姐脾氣貫穿了她整個大學四年。最後一年更甚,學業荒廢、朋友鬧翻、整個班級沒有可以說得上話的人。鬱鬱寡歡,一度想要抑鬱。
借著後半年實習的機會,回到鄭州千辛萬苦找到了一個教育機構當幼兒老師。每天都是打雜、收拾衛生,根本沒有上台的機會,身體累心裡更累。
丨永遠長不大該多好,無憂無慮
浴火重生、鳳凰涅槃,有趣君認為放在她身上不為過。調整心態、讀書學習、提高自己,堅持了半年終於轉正。在畢業舞台上,她上台串了一個角色。自信、大方、眼裡閃著光。
她常說,小學時候奶奶總拿著一個小馬扎坐在胡同口等她放學,然後再小心的從手帕里摸出一塊硬幣給她,這個畫面一直在記憶深處。
丨童年的每一秒都是美好的
以前的青澀,大學時的無所謂到現在的腳踏實地,欣欣一直在成長。學習四年回到鄭州,已然蛻變成一位勤勤懇懇務實的鄭州人。
慢慢喜歡你
偏見一直都存在生活里,對社會的偏見、女性的偏見,包括城市的偏見。
蓉蓉骨子裡不喜歡鄭州,她的理想是北京,充滿文化氣息才是讓人嚮往的地方。
大學之前有機會來了一次鄭州,陰沉沉的天空、人擠人的公交車、刮不完的北風。至此,鄭州在蓉蓉心裡留下了刻板印象。
丨偶遇到金髮碧眼的的一家三代
蓉蓉在北京求學,畢業留在北京是她一直的規劃。奈何說不過老爸老媽,被迫留在了鄭州發展。
2017年的鄭州雖然天空明亮了不少,公交車也沒那麼擠。但正在建設的高樓、滿眼的新建築都讓她覺得冰冷。
可最近,有趣君頻繁接到她的微信,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她的新奇。
「我最近誤入了一個群,大家討論在哪住,有說在西郊有說在什麼棉紡廠,我一句都聽不懂也插不上話,但好想說一句我在金水區啊。」
丨外地人對於鄭州只有區的概念
「你知道雅家兒是什麼意思嗎?我同事給我解釋半天了。」
「聽他們本地人說話好有意思,一個人問你老家哪的?另一個說上街區。我趕緊查了一下,上街區不就是在鄭州嘛。」
「圍觀了一個群,一個群友說他家三套房子。一個群友說他家四套外加一套別墅。鄭州土著真是有錢啊......」
「我最近某音上關注了一個博主,鄭州本地的。拍的視頻一度讓我以為我生活在假鄭州!」
還有好多她的新奇發現,比如,都是河南人,為啥回到鄭州會有這麼強烈的地域感?有趣君看了大多都是哈哈哈哈哈哈。
丨最喜歡這種小街道,有煙火氣
後來點開她的視頻分享,「門口曬太陽的老大爺、清明節去奶奶家吃的粽子、和朋友的小聚會、老街道散步的人群......」那位博主把鄭州煙火氣的生活全融進了螢幕里。
如何更真實地了解一座城?除了凌晨五點的菜市場,還有七嘴八舌的本地人。
在鄭州紮根發芽
偶然的機會有趣君認識了一位六零後老馮,神采奕奕整天和一幫九零後扎堆。
老馮是山東人,九十年代和妻子一起來到濮陽做石油工人,沒幹幾年正好趕上下海浪潮,辭去工作開了一家超市,後來又做批發生意。
丨在鄭州,超市遠沒有小吃街受歡迎
2008年,老馮的批發生意搬到了鄭州。有一天老馮在看電視,突發萌生了一個想法,把一些農產品放到電視上賣,效果肯定很好。
後來,老馮的批發生意不做了。聯繫了許多商家,找產品,找拍攝,找頻道廣告口。於是蜂蜜啊、酒啊、被子啊,都被他搬到了電視上賣。
生意越做越好,一年換一個辦公室,從一開始的居民樓到別墅區再到寫字樓。最近還玩起了直播,知天命的年紀一直在折騰。
丨有多少人在這座城市種下了夢
如今兒子結了婚,兒子又生了兒子。三代人在鄭州安家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奔波生活。
鄭州就是家
去年的一次拍攝活動,注意到了一位話少活好的攝影師,後來慢慢發展成為朋友。
有一次和他女朋友一起吃飯,吃著吃著倆人說起了河南話,扭過頭來又變成普通話。有趣君當時就不爽了,誰還不是個河南人了?
丨去過再多地方,最美不過家鄉
後來才知道他女朋友英子是哈爾濱人。八零後做旅遊,常常出國跑,朋友圈不是越南新加坡就是印度尼西亞。
有趣君驚著了,根本沒發現她是東北人。一、並無東北口音,除了酒量很東北。二、普通話河南話無縫對接,「俺、中、吃饃、啥呀」小詞兒一溜一溜的,地道程度讓人誤以為是鄭州土著。
英子經濟獨立,25歲就有了自己第一輛車。2018年,在英子30歲的時候和攝影師朋友結婚了,倆人月供了兩套房子。
如今事業穩定,生活富足。對於小兩口來說,鄭州就是餘生奮鬥的家。
丨愛情最讓人羨慕
可能鄭州還有很多個欣欣、蓉蓉、老馮、英子,但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對於鄭州都有一種自己的理解和說不出的情感。
這座城市,給人憂愁就給人歡喜。有千千萬萬個鄭州人,就有千千萬萬個家。
包容、殘酷、溫情、快速,是每個鄭州人給鄭州貼的標籤。在你眼中,鄭州是什麼樣的存在?
今日話題
#你為什麼留在鄭州#
在下方留言
有趣君在線陪聊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