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健身行列
人們對體育設施的需求愈發強烈
為規劃科學的體育設施布局
滿足承辦大型體育賽事和
城鄉居民多層次體育鍛鍊的需求
我市編制了
《天津市公共體育設施布局規劃(2019-2035)》
該《規劃》正在公示
公示時間
10月15日至11月13日
共30天
《規劃》提出,我市將規劃海河中游體育中心,用於大型賽事、國際級賽事的主場館及開閉幕式舉辦地。同時,形成天津奧體中心、濱海新區體育中心兩個城市級公共體育設施,滿足舉辦大型單項賽事的需要。此外,還將形成56處城區級公共體育設施,在滿足舉辦賽事需要同時用於全民健身。
按照規劃目標,到2035年,我市將形成居民市區10分鐘體育生活圈和農村30分鐘體育生活圈。
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期限為2019——2035年,其中近期為2019——2022年。
規劃目標
本次規劃對天津市公共體育設施布局規劃目標定位為:優化調整公共體育設施空間布局,健全城鄉體育設施服務體系,整體提升體育服務能力和水平,形成以區域、城市級體育中心為龍頭、以城區級、社區、市鎮級體育中心為主體、以小區級、教育系統和商業經營性體育設施為基礎的體育設施服務體系,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使我市具備舉辦大型國際性綜合賽事的能力和服務於全民健身,為全面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制度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5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方便快捷、層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全市公共體育設施布局體系;充實、完善、提升區域級、城市級、城區級、社區、市鎮級、小區級五級公共體育設施網絡;全市公共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人均公共體育用地面積達到0.55~0.79㎡;形成居民市區10分鐘體育生活圈和農村30分鐘體育生活圈。
規劃布局
本次規劃在「市級-區縣級-社區級」三級配置體育設施體系的基礎上,增設了可承擔賽事等級更高、設施標準更完善、服務半徑更廣的區域級體育設施和為市鎮服務的市鎮級體育設施,建立起「區域級-城市級-城區級-市鎮/社區級-小區級」五級配置的體育設施體系。
新的配置體系既能滿足大型賽事比賽要求又有利於服務全民健身。
五級體育設施配置體系
01
區域級公共體育設施
服務於天津全市域及天津周邊區域的大型綜合性公共體育設施,主要用於大型賽事,可作為國際級賽事的主場館區及開閉幕式舉辦地。
02
城市級公共體育設施
服務於中心城區及濱海新區,可滿足舉辦大型單項賽事的需要。
03
城區級公共體育設施
主要服務於中心城區、濱海新區、環城四區環外地區及外圍區縣新城,可滿足舉辦大型單項賽事的需要,同時用於全民健身。
04
市鎮/社區級公共體育設施
市鎮級公共體育設施主要服務於外圍區縣各個中心鎮和規劃城鎮人口在3萬以上的一般鎮,並輻射所在鎮周邊地區,主要用於全民健身。
與社區級公共體育設施同級;社區級公共體育設施服務於中心城區、濱海新區、環城四區環外地區、外圍區縣新城的居住區,主要用於全民健身。與市鎮級公共體育設施同級。
05
小區級公共體育設施
服務於中心城區、濱海新區、環城四區環外地區、外圍區縣新城及市鎮中的居住小區,主要用於全民健身。
「一主、兩副、多點、多層次、網絡化」布局結構
本次規劃的公共體育設施在「區域級—城市級—城區級—社區、市鎮級—小區級」五級配建體系的基礎上,結合天津市城鎮體系,形成「一主、兩副、多點、多層次、網絡化」的均衡布局結構。
一主:區域級公共體育設施(海河中游體育中心)。
兩副:城市級公共體育設施(天津市奧體中心、胡家園體育中心(暫定名))。
多點:城區級公共體育設施(中心城區、濱海新區、環城四區環外地區、外圍區縣新城的體育中心和單項體育場館)。
規劃的56處城區級體育設施
多層次、網絡化:社區、市鎮級公共體育設施、小區級體育設施、教育系統對外開放的體育設施和商業經營性的體育設施。根據居住人口規模和服務半徑,結合行政管理單元形成多層次、網絡化的布局結構。
體育訓練基地規劃
規劃增設空缺運動項目的體育訓練基地。規劃通過土地置換與用地新增的手段,結合現有設施標準較高的體育訓練基地,形成「一主三副」的體育訓練基地布局體系。
一主: 指綜合體育訓練基地。
三副: 分別指「中心城區青少年體育訓練基地、濱海新區海上運動訓練基地、薊州冬季運動專項訓練基地」三個專項體育訓練基地。
轉載來源天津廣播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