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天津市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心通過多種方式發現潛在受騙群眾,主動勸阻,為群眾避免損失,已經為受騙群眾緊急止付、凍結被騙資金超過4000萬元。從本市發生的案例看,近期除了以出售防疫用品為名進行電信網絡詐騙的案件多發,冒充「公檢法」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呈高發。冒充「公檢法」類的電信網絡詐騙單筆涉案金額動輒幾十萬元甚至數百萬元,社會危害極大。市反詐中心提醒廣大市民,外省市目前已經發生「蹭疫情熱點」,以受害人涉嫌非法出入境等為名,再冒充「公檢法」進行詐騙的案例,請大家一定要提高防騙意識,有疑問及時撥打110報警。
據天津市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心教導員蘇連儒介紹,通過對疫情期間警情進行梳理,目前四類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較多:一是冒充「公檢法」詐騙;二是刷單詐騙;三是虛假網絡貸款詐騙;四是虛假購物詐騙。其中以冒充「公檢法」類詐騙危害最大、單筆涉案金額最高,有的受害者甚至為此抵押房產、傾家蕩產。冒充「公檢法」詐騙分為兩個類型:一種是「當頭一棒」型,騙子以公安局的名義,直接給受害人打電話,表示在偵辦案件的過程中發現你牽涉其中,需要你配合調查,通過不斷給被害人「洗腦」,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一種是「拐彎抹角」型,騙子會冒充通信管理、電信運營商、信用卡中心、社保中心等部門,通過事先編造的劇本步步為營,製造出被害人涉嫌案件的「假象」,再熱心地「幫忙」把電話轉接到「公檢法」部門進行詐騙。疫情期間,外省市已經發現有騙子冒充「疾控中心」實施詐騙,還有的騙子稱市民涉嫌非法出入境,變換冒充「公檢法」類詐騙手段,這些都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天津市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心再次提醒市民,要防範電信網絡詐騙,一定要做到「三不一要」:不輕信、不透露、不轉帳,有疑問就要撥打110報警。凡是要把電話轉接到公檢法機關的、要點擊網上通緝令的、要通過電話視頻辦案的、要求提供安全帳戶的,都得先在腦海里打一個問號。即使對方說得天花亂墜,只要自己腦子裡樹立起牢固的防騙意識,就不會輕易被騙。
市反詐中心表示,下一步將從防範和打擊入手,針對冒充「公檢法」詐騙開展工作:防範上爭取儘早發現潛在的受害者,將詐騙案件遏制在案發前;打擊上會主動出擊,加強多警種、多地區聯動,對冒充「公檢法」詐騙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快破案、多破案,最大限度地為受害人挽回經濟損失。
來源:平安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