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元四家」之外的書畫大師?

2019-10-28     芭莎藝術

曹知白《山水圖冊》(局部),紙本水墨,27.4×33.1cm

在人才輩出的元代,除了廣為人知的倪瓚、黃公望等人外,還有一位與他們齊名的書畫家——曹知白,他被稱為元四家之外的大師。論書畫技巧、為人處世等方面他都極具魅力,為何他卻不如其他書畫家聞名?

曹知白早年的繪畫技法師法自李成、郭熙,在晚年自成一派。2014年,其作品《窪盈軒圖》以299萬人民幣成交,創下藝術家作品最高拍賣紀錄。這樣的價格在元代書畫名家中絕不出眾,與「元四家」的作品價格更是相差至少十倍以上,但他的創作絕不是一串數字就能輕易評判的。

曹知白《窪盈軒圖》,紙本手卷,25×300cm,元代

以藏會友

曹知白出生於江南富族,家境殷實。雖父親早亡,但所留下的家產仍足夠其平安順遂地度過一生。母親不僅讓他衣食無憂,還從小便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教育他,這對其後期發展尤為重要。

曹知白畫像

曹知白自小便極為喜愛讀書。據史料記載,其家中僅藏書便有數千卷,而歷代大師的書畫墨寶也有幾百件。他可以稱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收藏家,同時代的人幾乎沒有可以與他相比的。

曹知白《大壑鳴泉圖》(局部),絹本水墨,200×55cm,元代

他所喜愛的書籍並不僅僅是文人墨客的詩書,還有一些實用技術類讀物。曹知白的另一大愛好便是修繕園林,他經常親自指揮,並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融入其中。每當改建完成便會邀請好友到家中賞玩。

曹知白《山水圖》,紙本水墨,元代,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每當友人到家中做客時,他總要與其共同品評藏書。雖然都是珍貴的典籍,但他並不吝嗇與人分享。他經常與文人墨客切磋技法、誦讀書中經典、交流書畫等方面的見解。在當時,曹知白與書畫文學界的眾多名士都有來往。

曹知白《春湖泛舟圖》,紙本水墨,52×33cm,元代

曹知白在當時與書畫家倪瓚、顧瑛並稱為「江南三名士」。在當時,三人皆家中富庶,經常出資資助下層文士學習。其中,他與倪瓚的關係最為要好,二人輪流在家中舉辦雅集,倪瓚還經常住到他的家中徹夜長談,也曾因過於頻繁到好友家中做客而自嘲為「久客令人厭」。

倪瓚《溪山訪友圖》,紙本水墨,134×65cm,1371年

曹知白《仿倪瓚筆意山水》,紙本水墨,47.6×35.1cm,元代

另一位與曹知白交往甚密的友人則是黃公望。二人不僅是性情相投的好友,更是畫作方面的知音。他們經常借作品交流,並在彼此的書畫中題詞來表達個人見解。黃公望曾在《曹雲西重溪霧靄圖》的提拔中回憶二人相交的故事,並稱讚曹知白在畫中的氣韻。

黃公望《剩山圖》(局部),紙本水墨,浙江博物館藏

曹知白《青山碧溪圖》(局部),紙本手卷,25×165cm,元代

而在曹知白所作的《群峰雪霽圖》中,黃公望更是題詞表示自己的畫技無法與其媲美。能被「元四家」中的書畫大師如此誇讚,可見其畫技卓絕。但單從名氣等方面考慮,曹知白並未達到同時代其他大師的水平,這又是為何呢?

曹知白《群峰雪霽圖》,絹本水墨,129.7×56.4cm,元代,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關注「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獨特的書畫風格

曹知白雖生於江南水鄉,卻選擇了以李成、郭熙為首的北方畫派,這是極為讓人驚訝的一點。在當時,北方畫派大多畫風雄偉、豪放;而南方畫派則偏向清雅。

李成《讀碑窠石圖》,畫中人物為後來添加,並非李成所作。

曹知白早年多與趙孟頫交流學習,在繪畫方面受其影響頗深。曹知白所作《寒林圖》中的樹木就和趙孟頫所作的《雙松平遠圖》有異曲同工之妙。畫中的坡石寒林挺拔,多以細緻的線條勾勒山石,極少渲染,這也使得其作品在挺拔之中多了一份清淡雅致。

趙孟頫《雙松平遠圖》,紙本水墨,26.8×107.5cm,元代,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曹知白《寒林圖》,絹本水墨,27.3×26.2cm,元代,故宮博物院藏

雪景也是曹知白擅長的描畫題材之一。不同於傳統的「鹿角」、「蟹爪」等模式化的繪畫手法,他在描繪雪景時大多在觀察後融入自己的想像、理解,賦予畫面新意。其筆下的景致往往疏朗俊秀卻不乏遒勁挺拔,帶有一份儒雅的情致。

曹知白《雪山圖》,絹本水墨,97.1×55.3cm,元代,故宮博物院藏

到了後期,曹知白的創作風格有了極大變化,人們大多認為是他將北方畫派與南方畫派的特點融合後而自成一派。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作便是其創作的《疏鬆幽岫圖》。這幅畫在構圖上巧妙地將遠景、中景、近景組合,樹木在挺拔中更多了一份恣意洒脫,用墨也明顯轉向清淡簡逸。

曹知白《疏鬆幽岫圖》,紙本水墨,74.5×27.8cm,元代,故宮博物院藏

對於這種風格的轉變,他曾說是「聊以自娛」。不同於倪瓚晚年生活困頓,曹知白一生順遂安穩,家中留下的祖業讓他無須為生計奔波。對他來說,書畫創作是為了抒發個人情志,不必過於強求。後人稱其創作是「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

曹知白《古木寒柯圖》,絹本水墨,元代

曹知白沒有像他人一般出名的原因,不僅是他的態度,還有當時的環境。雖然以李成、郭熙為首的北方山水畫派以挺拔雄偉的景致而聞名,但到了後期,這份宏偉的氣韻逐漸在畫風中淡化,許多畫家反而在鑽研書畫時鑽了牛角尖。曹知白可以說是其後期少有的代表人物。對待書畫創作,他從不以過分功利的眼光看待,這也是其畫作氣韻不俗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知白《仿郭熙山水圖》

淡泊的品性

曹知白活到了83歲,在那個年代是極為不易的,這與他對待一切事物都淡然、不強求的態度息息相關。雖然家境殷實,但他既沒有變成見錢眼開的守財奴,也沒有變成揮金如土的紈絝子弟,這與其兒時教育密不可分。

曹知白《石樹圖團扇》,絹本設色,27.4×27cm,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走上仕途是當時每一位學子的夢想,曹知白也不例外。從小博覽群書的他對朝堂政治都有自己的一番見解。他曾在不到30歲時提出了「填淤成堤」的治水方法,受到了掌權者的賞識。

曹知白《為石岩書張公九世同居圖》,紙本水墨,43×31cm,元代

曹知白所作書法作品,紙本水墨,43×30cm,元代

在這樣的機遇下,曹知白是很容易走上仕途的,但由於母親病重,他毅然決然地選擇返鄉。對他來說,沒有什麼比親人更為重要。在母親病逝後,他又在家中守孝三年,這三年時間讓他錯過了飛黃騰達的機會。

曹知白《竹亭清暑圖》,絹本水墨,153×44cm,元代

後來,他在家鄉接任了一個閒散官職。也許是不滿於職務過於清閒,也許是已經無心從政,沒過多久曹知白便辭官歸家。這也是其一生中唯一一次正式的為官記錄。對他人來說,與仕途無緣大多會心情低落,但他卻並未太過在意。

曹知白《石岸古松》(局部),紙本設色,58.5×30.5cm,元代

辭官後,曹知白到北方進行了一次短暫的遊歷,回到江南後便專注於書畫創作,每日清閒度過。或是約上三五好友到家中做客,或是拎上一壺好酒到湖上泛舟,他並未因仕途不順而鬱鬱寡歡,反而在書畫、山水間過得怡然自得。

曹知白《松林平遠圖》,紙本水墨,67.1×43cm,元代

除了書畫創作外,曹知白還經常研究《易經》,以此修身養性。雖然他經常召開文人雅集,喜好結識朋友,但他在性格上卻更偏向於安靜、閒適。他為自己的居所取名為「玄虛」、「淡然」、「自立」、「止」等,由此體現他淡泊、與世無爭的心性。

曹知白《桐蔭獨坐圖》,紙本水墨,52×33cm,元代

無論是從流派角度還是個性,都是曹知白不夠出名的部分原因,但他在創作中融入的淡泊、閒適的心態透過作品傳遞給觀眾,能成為人們的精神力量。而他在書畫方面的成就也是不容置疑的。

曹知白《勝山園景》,紙本手卷,76×33cm,元代

曹知白在繪畫風格方面的轉變是人們研究當時書畫風格的重要歷史資料。價格只是體現作品價值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書畫家融入其中的精神價值。

他是上世紀最前衛的藝術家,用藝術預言文明的終結!

你被設計了?

周春芽:欲與力

[編輯、文/張欣彤]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A2GEW4BMH2_cNUgAb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