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5G終端驚艷亮相,3C產業鏈迎高光時刻

2019-07-29     進門財經

7月26日華為發布首款國內上市的5G手機Mate20X5G版,該機型為全球首款同時支持SA/NSA的商用5G雙模手機。

華泰證券TMT研究團隊在進門財經路演時表示,第三季度是3C產業鏈傳統旺季,今年在蘋果新機備貨量並未出現同比大幅下調的情況下,疊加國內諸多一線品牌5G終端的備貨需求以及發布信息的情緒催化,符合趨勢性創新的3C產業鏈標的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

一、上周行情回顧

過去一周,上證綜指、申萬A股、滬深300分別上漲0.70%、0.77%、1.33%,電子行業整體上漲6.35%,二級子行業中其他電子器件、元件漲幅居前,分別上漲7.65%、7.43%,顯示器件表現相對弱勢,上漲2.19%。

海外市場費城半導體指數、台灣資訊科技指數、恒生資訊科技業分別上漲4.59%、0.83%、1.58%。

二、華為Mate20X(5G)驚艷亮相,3C產業鏈關注度再升溫

7月26日華為發布首款國內上市的5G手機Mate20X5G版,該機型為全球首款同時支持SA/NSA的商用5G雙模手機,搭載巴龍5000和麒麟980雙7nm5G終端晶片模組,在5G現網下可實現約10倍於4G的下行峰值速率,實現當前全球最快的5G上行速率。

華為Mate20X(5G)定價6199元起,從推出進度和定價範圍而言均優於市場預期。

我們認為,Q3是3C產業鏈傳統旺季,今年在蘋果新機備貨量並未出現同比大幅下調的情況下,疊加國內諸多一線品牌5G終端的備貨需求以及發布信息的情緒催化,符合趨勢性創新的3C產業鏈標的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

自iPhone開創並引領智慧型手機大屏觸控時代十餘年來,行業競爭日趨同質化,在滲透率逐步飽和的背景下,依靠換機所驅動的銷量增長自16Q4見頂。

我們認為,有別於攝像頭、解鎖方式、顯示屏等性能的升級換代,基於作為移動互聯入口的智慧型手機與人類生活的深度融合現狀,5G手機有望開啟智慧型手機的高速物聯時代。

我們對2020年5G手機的滲透速度展望樂觀,看好華為基於通信、晶片、系統等全方位技術積累,在5G變革來臨之際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產業鏈建議關注光弘科技、順絡電子、碩貝德。

三、光學模組為AR眼鏡核心元件,光學技術助力行業發展

AR(AugmentedReality),即增強現實,是指在展示攝影機捕捉到的真實場景的同時,通過圖像、視頻、3D模型等技術為用戶提供虛擬信息,實現真實場景信息的補充與疊加,從而為用戶提供超越現實的感官體驗。

AR目前仍以手機和電腦應用為主,整體產業鏈發展尚未成熟。AR產業鏈分為硬體與軟體。硬體又分上游,中游與下游。上游包括晶片,傳感器,光學元件,顯示屏等零部件,中游為頭顯、眼鏡、手機、車載終端等各種設備,下游則是遊戲,電影等內容提供平台。

根據UCCVR發布的《2018年AR產業白皮書》,目前AR產業鏈發展尚未成熟,應用與內容展示集中在遠距離顯示的手機以及PC端;相比之下,近眼顯示的AR眼鏡市場普及度較低,主因AR眼鏡的光學模組元件工藝複雜且成本高昂。

1、光波導為AR眼鏡成像的主流解決方案,技術進步有望推動成品降價

AR眼鏡的成像效果決定了用戶體驗,而鏡片的光學系統便是決定AR眼鏡成像效果的關鍵。與VR頭顯「凸透鏡+顯示屏」的光學系統不同,AR眼鏡的光學系統由圖像源器件與顯示鏡面兩個主要配件構成。

根據vittimes數據,AR眼鏡結構較為簡單,其中光學顯示模組成本占AR眼鏡總成本的50%以上,可見光學系統的性能AR眼鏡的成像效果至關重要。

根據AR眼鏡所用光學原理不同,圖像源器件和顯示鏡面有多種組合,常見方案主要為以下4大類,其中光波導(Waveguide)與全息反射投影是AR行業內使用最多的兩種光學顯示鏡面,但也是量產難度最高的兩種技術。

2012年發布的GoogleGlass採用稜鏡+LCoS(矽基液晶)的成像方式,支持15度視場角(FOV),導致用戶視野大幅受限;加之該款產品價格較高且定位不明確,所以在推出之後未取得用戶認可。

2015年1月,微軟發布HoloLens眼鏡,通過採用光波導技術將FOV提高至30度,擴大了用戶的視野範圍,並通過硬體的加強提升用戶體驗。

2019年2月,微軟發布升級版AR眼鏡HoloLens2,將FOV進一步提升至52度,並搭載4顆800萬像素攝像頭,提供2K解析度顯示器,進一步優化用戶視覺體驗。

光波導技術其實並不陌生,早在橫跨大洋的海底光纜中就有應用。如今,隨著採用光波導技術的HoloLens1、2以及MagicLeapOne產品問世,光波導逐漸被視為滿足AR眼鏡成像需求的主流解決方案。

這主要是因為光波導能夠實現光的全反射,即光機完成成像後,將光耦合進入波導的玻璃基底,通過「全反射」原理將光傳輸到眼鏡前方,再釋放出來。

光波導的「全反射」在保證成像清晰、圖像對比度高的基礎上,還能為用戶提高較大的視場角(FieldofView,FOV)。

光波導在技術原理上滿足了AR眼鏡的成像需求,但其生產工藝複雜且良率低所造成的高成本,又成為眾多廠商選擇光波導生產AR眼鏡的阻礙。

而相比之下,光學稜鏡的製作工藝較為簡單,且技術成熟度高,因此價格較低,目前在AR眼鏡中仍有廣泛應用。

通過對比2018年發布的四款AR眼鏡可以看出,採用光波導技術的HiARG100售價高達16998元,而採用稜鏡作為光學系統等ActiveOne與Halomini售價分別為7000元和4388元,明顯低於HiARG100。

2、浮雕衍射光波導技術成熟已有應用,而全息衍射光波導仍在研發階段

根據當前技術路徑,光波導可細分為陣列光波導與衍射光波導,其中衍射光波導又可分為表面浮雕光柵衍射光波導和全息光柵衍射光波導。

衍射光波導的優點主要在於其滿足了AR眼鏡多維度擴瞳的需求,使其對不同臉型,不同鼻樑高度等有更好的包容性,但陣列光波導成像效果更佳。

表面浮雕光柵光波導鏡片製作難度較高,但技術較為成熟,並已應用於AR眼鏡。表面浮雕光柵衍射光波導的良好發展得益於傳統光通信行業中的技術積累。

它的設計難度主要在於衍射光柵由於結構為微納米量級,需要用到物理光學的仿真工具。目前表面浮雕光柵衍射光波導技術的成熟度較高,微軟所推出的HoloLens1&2,以及MagicLeap均採用了此類技術。

全息光柵衍射光波導元件製作工藝更為高效,但目前仍處於研發過程。表面浮雕光柵光波導是利用材料的高峰與低谷,而全息光波導則是使用全息光學元件代替表面浮雕光柵實現光的引導。這個全息元件是全息技術在材料內部曝光形成的「明暗干涉條紋」。

相比雕刻光柵,全息光波導在工藝上更高效,成本也具有明顯優勢,但全息光波導元件的製造參數等條件需要經過大量實驗獲得,無法通過光學分析反推,所以全息光波導元件技術研發難度較大。

3、陣列光波導成像更佳,但工藝繁瑣導致成品售價過高,難以普及

光波導的另一方案為陣列光波導,其成像色彩豐富,對比度較高。陣列光波導成像原理是特殊鏡面陣列的反覆「反射-投射」,這使得耦合光傳播由幾何方式改變,並沒有任何納米級結構影響,因此其成像質量、色彩及對比度能達到較高水平;

但其製作工藝較為繁瑣,陣列中的鏡面在鍍膜後需要特殊膠水粘貼,再按照同一個角度切割出波導形狀,即使每一層的切割都有較高的良率,但數十道工藝累計過後成品良率仍然偏低,導致單個鏡片成本極高,目前在AR眼鏡中使用較少。

瓏璟光電實現陣列光波導模組量產,模組成本下降有望推動陣列光波導在AR眼睛中普及。2018年,國內陣列光波導生產商瓏璟光電宣布實現陣列光波導光學模組量產,價格不及國外模組供應商Lumus供應價格的一半。

根據36Kr數據,2018年9月瓏璟光電官方價格為470美金,而Lumus的陣列光波導模組價格高於1000美金。除Lumus和瓏璟光電,靈犀科技也於2018年實現了陣列光波導模組的量產。

隨著行業進入者增加打破技術壁壘,以及量產工藝更加標準化、穩定化,未來陣列光波導光學模組的成本或繼續下降。這一趨勢有望推動陣列光波導在AR眼睛中普及。

此外,陣列光波導鏡片的材料創新亦有望降低產品價格。根據雷鋒網信息,2018年10月,GodView宣布成功量產以新型納米樹脂為材料的陣列光波導,這一材料上的創新被稱為第二代光波導技術。

與玻璃鏡片相比,樹脂鏡片重量較小,可塑性較低,加工難度更低,因此良率也更高。隨著工藝成熟,樹脂鏡片成本或低於玻璃鏡片成本。

4、圖像源器件以傳統投影結構為主,DLP投影效果好但專利成本高

AR光學系統的另外一個重要部件是圖像源器件。該器件是將處理後的圖像以光的形式釋

放出來,目前所用的主要方式是LCoS(矽基液晶)和DLP(數字光處理)。

LCoS是新型的反射式微型LCD投影技術,其主要特性是功耗低、生產難度低,更適用於

移動應用,因為它採用反射式投射,減少了液晶面板中的電晶體電路層阻擋的部分光線,

光利用效率可達40%以上,並且可以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

DLP投影效果較好,但需付高額專利費用,導致價格較高。DLP投影系統的核心是DMD數字微鏡設備晶片,其主要特性是投影效果佳,時延小。一塊DMD有130萬個鉸接安裝的微鏡組成矩形陣列,每個微鏡對應一個像素,可以單獨調製,與色序照明同步。

但DMD晶片為德州儀器的專利技術,其生產被德州儀器壟斷生產,因此要想生產製造DLP微投影器件必須通過德州儀器,其收取專利費極高。根據芯扒客數據,以DLP普通投影儀為例,售價4000元的投影儀需要支付285美元給德州儀器公司,近一半的價格需要支付專利費。

四、重點公司概覽

碩貝德(300322.SZ)

一季度業績符合預期,全面發力5G天線,維持買入評級

公司發布一季報,單季實現營收3.88億元,同比增長7.44%,歸母凈利潤0.18億元,同比增長17.48%,扣非後歸母凈利潤0.16億元,同比增長19.85%,符合市場預期。

在一季度指紋識別、半導體封裝業務營收同比大幅下滑的拖累下,公司主業天線業務在核心客戶旗艦機型的帶動下實現了高速增長。

公司自17年起堅定踐行「兩個聚焦、一個強化」的發展戰略,不斷加大在終端天線、基站天線、車載V2X天線、射頻前端模組等方面的研發投入及市場開拓力度,維持19-21年0.35、0.54、0.72元的EPS預期,目標價由17.58-18.64元上調至19.32-20.37元,維持買入評級。

順絡電子(002138.SZ)

一季度營收創歷史新高,片式電感龍頭邁入發力期,維持增持評級

公司發布一季報,營收5.45億元,同比增長10.70%,在手機市場銷量依然低迷的背景下,受益於汽車電子、小型化電感、基站LTCC電橋濾波器等新品拉動以及核心客戶份額提升,創一季度歷史新高,超出市場預期。

一季度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0.84億元,同比下滑17.71%,扣非凈利潤0.78億元,同比增長6.36%,符合市場預期。

我們認為公司經歷了2013-2015年由產品向解決方案的轉型期,2016-2018年多品類、多市場新產品的推廣期,正邁進各項業務加速成長的發力期,維持對公司19-21年0.75、0.93、1.15元的EPS預期,目標價21.01-22.51元,維持增持評級。

光弘科技(300735.SZ)

宏觀開局平穩,預期後續行業訂單逐步向好,給予「增持」評級

光弘同時公布2018年及2019Q1財報,2018年營業收入15.98億元,歸母凈利潤2.73億元,扣非後歸母凈利潤2.38億元,分別較上年度增長25.43%、57.48%、43.63%。

2019年Q1營業收入4.41億元,歸母凈利潤0.82億元,扣非後歸母凈利潤0.69億元,分別較上年度增長63.55%、280.49%、247.19%。2018年H2景氣度提升,2019Q1業績靚麗。

Q1歷來為行業淡季,同時還有春節因素的擾動,而光弘Q1扣非0.69億元,約為2018年Q3、Q4行業旺季之時歸母凈利潤的90%,大超預期。2019年,頭部客戶品控策略變化帶來公司訂單量價齊升,維持「買入」評級。

文章內容為華泰證券TMT研究團隊在進門財經路演核心觀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9-nQGwB8g2yegNDwbz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