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管是三四線城市,還是一二線城市,我們可以隨處看到「旺鋪轉讓」的現象,這說明國內實體店並不景氣。對此,多數專家認為,在目前大環境不好,電商衝擊的背景之下,實體店本來就生存艱難,到處是「旺鋪轉讓」,也就不足為奇。不過,只要國內經濟重新回暖之後,商鋪的存活率又會逐步反彈,而現在正是最艱苦的時候。
其實,導致實體店開不下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第一,門面租金實在是太高了。有很多門面的租金已遠遠超出了實體店的承受範疇。我曾與一個蔬菜直營店老闆交流過,他的門店一個月的租金要一萬元,而且房東還是要預付半年。試想一個買蔬菜直銷的,雇了幾個員工,好不容易攢到了一些錢,卻要全要交給房東。高房租導致商鋪很難找到長期的租客。
第二,有些有經驗的租客,總是希望找一些位置好的地段,這樣生意容易做得出來。但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要所選的位置好,租金肯定是很貴的,而租金不太貴的,地段肯定是比較差的。一些地段稍差一些的店鋪只能經常貼出「旺鋪轉讓」字條,因為租客換了一波又一波。商鋪長時間不能盈利,沒人再做下去了。
第三,員工的工資逐年走高。最近幾年,各地政府紛紛上調最低工資標準,老闆也要給員工加薪水,否則人員流失會很嚴重,但是在漲薪、漲租之後,實體店的利潤越來越薄了。對於實體店老闆來說,既要找到能力強的職工一起共事,但又不希望職工的工資過高,因為實體店承受不了。
第四,同質化競爭激烈,新的商鋪不斷出現。現在開實體店的人越來越多,同行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再加上來自電商的強力競爭。這讓實體店的經營利潤越來越低。更糟糕的是,現在開發商不斷的造房產項目,往往是把底層作為商鋪來出租,越來越多的商鋪進入市場。同時,在城市裡的中心地段,大量商業綜合體被造出來,商業綜合體裡面有餐飲、服裝、書店、健身房、影院等一應俱全,實體店根本無法與其競爭,很多創業者只能選擇退出。
那麼,在當前經濟形勢不好,到處可見旺鋪出租的情況之下,實體店又如何才能生存下來呢?我們想對此提一些建議,僅供參考:其一,為實體店找一個好的經營位置。也就是說,毛利點在扣除門面租金後,應該還有一點利潤空間的。如果實體店的租金高得只為業主打工,那再好的商鋪也不能去接,因為房租壓力太大。
其二,即使是實體店經營,也必須走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經營模式,人家做電商的還沒有實體店。另外,建議小區周邊租用商鋪,可以開一些為社區居民服務的實體店,比如乾洗店、24小時便利店、咖啡廳、服裝定製、蔬菜直銷店。這樣的實體店是緊貼當地群眾生活需求,倒閉的機率就會很小。如果隨便在一條街上開個拉麵館或服裝店那肯定是必然倒閉無疑。
現在滿大街到處都是「旺鋪轉讓」,很多做小生意者都生存不下去了。在目前情況下,並不建議大家再新開實體店來創業。因為目前除了大環境不好外,還有房租和人工費上漲的壓力、電商和同業競爭的衝擊。所以,實體店若想生存下去,只有在大型居民小區或者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做一些當地群眾需要的生意,並且實體商店也要在線上發展自己品牌,真正做到O2O(線上線下)一起運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逆境中生存下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8rrMHABgx9BqZZIqa8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