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水平最高的一首律詩,驚艷了千年,被譽為「七律之冠」

2019-08-20     慶余

律詩是我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常見的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而說到律詩,就不得不提一位對律詩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詩人杜甫。特別是杜甫的七言律詩,開闢了律詩的境界,從時事政論、身世懷抱,到風土人情、文物古蹟等無所不有。且一概符合律詩的嚴格要求,真正意義上把律詩提到了於絕句並立相峙的高度。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登高》,便是杜甫水平最高的一首律詩。這首律詩歷來深受世人的稱道,比如明代胡應麟在詩歌理論著作《詩藪》中,便將此詩推舉為古今七律第一。究其原因,是因為它完美符合了律詩的格律要求,可謂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至此,杜甫的這首律詩便有了「七律之冠」的美譽,成為史上最難超越的一首詩,無人能出其右。

《登高》是杜甫於唐代宗大曆二年秋在夔州時創作的一首七律。在這首詩中,杜甫主要描寫了他登高臨眺時的所見所感。即蕭瑟的秋江景色,以及他對自己身世飄零的感慨,同時也寫出了杜甫老病孤愁的處境,表達了他憂國傷時的情操。讀後慷慨激越、動人心弦。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意思是說,杜甫立足於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上,感受到了天高風急和猿聲的淒切悲涼,看到了群鷗在清澈的水中嬉戲、盤旋。從這兩句詩來看,杜甫主要是抓住了白帝城的特定環境來進行描寫,即以風大、猿多著稱。而在格律上,這兩句詩不僅上下兩句對仗,還句中自對。十四個字,字字精當,足見杜甫高超的技藝。

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則是杜甫對蕭瑟的秋江景色進行了描繪。它的意思是說,無邊無際的樹葉紛紛落下,長江水滾滾湧來奔騰不息。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這裡除了寫景外,還傳達出了杜甫對人生易逝的感慨。格調沉鬱悲涼,但卻有磅礴氣勢。古人還讚譽這兩句詩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意思是說,蕭瑟的秋色讓我不得不感嘆常年淪落他鄉的悲涼處境,如今到了晚年我依然得獨自抱著病軀登上這高台。從這兩句詩,我們可以看出杜甫對自己身世飄零的感慨,即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這無疑讓杜甫產生了無限悲愁之緒,與詩中的「萬里」、「百年」相互聯繫在了一起。詩到了這裡,詩意也就更為深沉了。

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意思是說,我時常因自己鬢髮日益斑白而感到悔恨,因自己潦倒多病而停酒傷懷。這兩句詩主要表達了杜甫備嘗潦倒之苦和國難家愁。這是源於杜甫經歷了安史之亂所導致,故這裡也流露出了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

綜觀杜甫的這首詩,八句皆對,自然高妙。他對律詩格律的把握和運用,無疑達到了圓通之境。總的來說,杜甫這首七言律詩,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七律之冠」,無人能出其右。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8CpwWwBJleJMoPMblJ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