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面對指責,這個方法讓你不那麼容易受傷

2020-11-03     白糖媽媽一起玩

原標題:孩子,面對指責,這個方法讓你不那麼容易受傷

文:白糖媽媽一起玩(白糖媽原創)

小白糖正在聽歌,學著每一句歌詞。

白糖爺爺想起一件事,就轉頭和我說話。說話聲蓋過了小白糖在聽的音樂聲。

聽不清歌詞的小白糖一下子急了,對爺爺說,爺爺,你太吵啦……

爺爺故意逗她,語氣嚴肅地說:「你才是更吵的啊!」

小白糖撅起嘴來:「哼,那我就再也不發出聲音了!」

說完氣鼓鼓地把頭扭向一邊。

本不是什麼大事,結果小傢伙真真切切在那裡生起氣來,我有點坐不住了。

爺爺的那句「你更吵」,可能是順口回擊,可能是玩笑逗弄,反正不是什麼正兒八經的批評或攻擊。

可是在小傢伙看來,那就是一記生硬的左勾拳襲來,捶在心上,生疼生疼的。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還不太能分清一句話是玩笑還是真實的

他們還沒有形成完整、成熟的自我評價體系,他們會想當然地把這句話當成是對自己的真實評價,認為原來自己對於別人來說,是那麼吵那麼煩的一個存在啊。

她對爺爺說的「你太吵了」,指的是當下爺爺講話影響到她聽歌詞。而爺爺隨口說的「你更吵」,則更像是對她整個人的定義或評價。

作為旁觀者清的成年人,我當然明白,他們兩人都沒有惡意,這只是再小不過的一件事,再平常不過的一次對話。

然而我也明白,如果是我處於類型相似、但更複雜的對話當中,我其實也很容易,去把別人的順口反應,當成是對自己的批評或攻擊。

舉個例子。

小白糖有過敏性鼻炎,冷啊熱啊特別容易鼻塞流涕。加上小朋友平時在學校和同學接觸,偶爾咳嗽流涕也是每個小朋友都有的正常現象。

白糖爸一看到小白糖鼻塞流涕,就很想幫她調整一下衣服的厚薄,讓她趕快舒服。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覺得,他是在挑剔指責我,認為我沒有給小白糖穿對衣服,才導致小白糖不舒服。

我其實陷入了和開頭的小白糖相似的感受中。

我和她都以為對方在指責自己。但其實對方可能只是順口說說,或者是很認真想提個建議。

而我們的「受傷」感受,可能來源於我們對自己的不確信。不確信自己本就很好,不確信自己沒有做錯。

甚至,這個讓我們感到受傷的點,可能本來就恰好是我們的軟肋,是我們對自己特別懷疑、特別不自信的那個點。

因為對自己的不夠肯定,我們認同了對方隨口的「指責」,甚至把對方的反應當成了對自己的指責。

這在事實上造成了我們對自己的指責。

而且,如果我們沒有把自己的這個受傷感受表達出來,我們還可能因此對對方懷有怨氣,影響日常相處。

其實,通過練習,可以讓我們擺脫這樣的指責陷阱。

第一,如果對方說的不對,不管他是有意還是無意,我們都可以直接告訴他,不是這樣。如此,我們不會委屈,也不會攻擊自己。

第二,如果對方只是客觀提出建議,我們可以給自己一分鐘冷靜時間,先不要覺得是攻擊而急著跳腳,想想他的建議是不是有道理。好建議就採納,不好的建議就放過。

第三,如果對方說那些話,是因為他不了解事情的全貌。那麼,不必憤怒,不必受傷,平靜地把真相告訴他,他自然會明白。

第四,如果雙方處於不對等的關係中,比如上級和下級,老師和學生,有可能無法進行平等溝通。這種情況下,在判斷對方的批評是否客觀之外,如何過濾對方的情緒?請告訴自己,他說的話,只代表他的觀點,不能定義我。他可能有其他煩心事,導致他心情不好,這不是我的問題。

當然,在這些要點之上,很重要的是,我們要讓自己和孩子確信——你很好,你是這個世界上非常美好的存在。

每個人,無論高矮胖瘦,貧窮富裕,能力高低,都是這個世間最獨特、美好的存在。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孩子背後的支持者,而不要做孩子受到委屈之後的下一個指責者。

於是,我對小白糖說,你覺得爺爺說「你更吵」是不對的,對嗎?

小白糖傲嬌地抬起下巴。

我又說:

「爺爺說的不一定是對的,他可能是隨便說的,也可能是亂說的,還可能是故意要這麼說的。並不是他說你更吵,你就真的是很吵很煩人。

那如果有人對你說,你不是你媽媽生的,你是垃圾堆里撿來的,你就是個垃圾,你會相信嗎?

別人說的話不一定就是對的,不一定就是真的。

別人有可能不了解事實的真相,甚至可能有這樣的人,故意要這麼說,故意要讓你生氣,故意要讓你難受。」

然後,我讓小白糖和我一起做一個小練習。

我問小白糖,如果有人說,你的手太醜了,你要怎麼說?

小白糖說:那我就說,你的手更丑!

我說:

「不要這麼說,這麼說就變成對對方的攻擊了。而且,萬一對方的手很漂亮呢?」

「你可以和對方說,不,不是你說的那樣。我的手很好,很寶貴,我的手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可以畫畫,可以寫字,可以做有意思的手工。我覺得我的手很好。」

聽到這裡,小白糖已經露出了笑容。

我又對她說,你覺得爺爺說你更吵不對,那你就去跟爺爺說吧。

於是,小白糖說:「爺爺,不是你說的那樣,我不吵,我平時都沒有隨便大吼大叫。」

事情當場解決,不被攻擊,也不攻擊對方,沒有怨氣,沒有對自己的不認同和指責。

這一次氣並沒有白生,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是進步的小契機。

每一天,育兒,育己。

(關注微信公眾號「白糖媽媽一起玩」,ID: baitangmamayiqiwan

免費獲取原創親子遊記、育兒經驗、創意玩樂、好物分享、免費育兒微課。白糖媽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個人微信baitangma0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4IUjHUB6LMccs0G0n6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