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極(1921年2月13日—2013年4月9日)華裔法國畫家。生於中國北京。童年在江蘇南通讀書,並學習繪畫。1935年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林風眠。1948年赴法國留學,並定居法國。在繪畫創作上,以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和油畫的色彩技巧,參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意蘊,創造了色彩變幻、筆觸有力、富有韻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繪畫空間,被稱為「西方現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法蘭西畫廊終身畫家、巴黎國立裝飾藝術高等學校教授,獲法國騎士勳章。曾在世界各地舉辦160餘次個人畫展。2013年4月9日,趙無極因病醫治無效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歲。
中國油畫與歐洲油畫相比發展歷史尚短,前後大概經歷一百多年的時間,真正在世界有影響的華人畫家並不多, 趙無極便是其中之一。趙無極作為現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其色彩有很高的造詣。他巧妙地運用西方現代形式美的精髓,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用色大膽,色彩變化莫測,筆觸充滿了節奏和韻律,為現代油畫發展增添了閃光的一筆。
人們都服從於一種傳統
我卻服從於兩種傳統
趙無極童年在江蘇南通讀書,並學習繪畫。1935年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林風眠。1948年赴法國留學,並定居法國。在繪畫創作上,以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和油畫的色彩技巧,參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意蘊,創造了色彩變幻、筆觸有力、富有韻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繪畫空間,被稱為「西方現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法蘭西畫廊終身畫家、巴黎國立裝飾藝術高等學校教授,獲法國騎士勳章。曾在世界各地舉辦160餘次個人畫展。
趙無極的繪畫被評論界認為是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豐富性和創造力的完美體現」,
「融會貫通了中西方文化,
充分運用西方文化的表現手法,
把文化底蘊豐厚的中國美學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
趙先生認為,
畫家要用畫來說話,
其一直堅持「畫家說得越少越好」。
好的藝術作品必須要與觀眾進行心靈溝通,
由世人評說。
其在談笑中介紹道,
他一生致力於繪畫
——心中的繪畫,
並在不斷創作中得到樂趣。
他每天仍堅持四五個小時的創作,
但為了保持體力並做到能在畫架上爬上爬下,
他每周在教練的指導下堅持打高爾夫球。
趙無極早期研習義大利、
荷蘭和法國的古典繪畫,
並深受西方現代派藝術大師畢卡索和馬蒂斯的影響,
創作以人物和風景為主的具象油畫。
但是,
在欣賞和品味了許多西方作品之後,
他的內心卻開始轉向了中國,
轉向了曾想遠離的文化和藝術。
他發現自己的民族是一個很幸運的民族,
中國的好東西實在太多了,
青銅器、瓷器、書法、繪畫……
重要的是怎樣吸收和消化,
怎樣把這種優秀的傳統和影響
變成真正屬於自己的一部分。
他喜將大幅畫布鋪於地面作畫,
在無拘無束中盡情揮灑。
趙無極深受中國文化薰陶,
作品始終洋溢著東方氣息,
講究氣韻。
趙無極自己說:
我是受中國的影響,
對國外的東西也看得很多。
因此,
我對油畫有一些自己的見解。
中國文化很豐富,
當然對我幫助很大。
他們說從我的畫上
可以看出
中國文化的韻味……
我的畫西方的味道也有,
東方的風格也有,
這是自然的融合,
硬做做不出來,
不能勉強……
趙無極成熟期的作品反映了由對西方抽象藝術的熱衷到回歸中國傳統這條主線,而這種回歸又不是一種簡單的回歸,他是有機的,是從哲學和美學的高度審視下的回歸。他那酣暢淋漓的油彩下所蘊含的東方意韻令人沉醉,而其筆端也自然的流露出了幾十年海外生活所理解和滲透的西方的浪漫主義色彩。那些美好的意象不時攪動人們的心弦,使涌動著地神奇變化的風雲,咆嘯微茫的海濤頓時融化在無盡的藝術幻想中。
趙無極在法國繪畫了半個世紀,
但奇妙的是,
趙無極的繪畫卻沒有純粹法國化。
法國著名詩人克羅德·華
在談及趙無極時認為,
他的抒情抽象畫是融合東西方文化的傑出代表,
「認為不同文化是對立的,
東西方文化從根本上不相容,
對這類危險的神話,
趙無極是個有力的反證。」
趙無極油畫中的色彩具有中國傳統繪畫的特點,
富有濃厚的傳統繪畫藝術氣息,
酷似中國的水墨大寫意。
但它又不是簡單地運用
中國傳統繪畫觀念來表現其藝術效果,
也不是單純地複製中國傳統繪畫語言符號,
更不是西方繪畫空間形式的簡單相加,
也沒有把它當成是炫耀東方藝術的工具,
而是融合兩者的精華以及自己的想像。
趙無極在研究西方現代美學的同時,
也探討了中國古代美學,
以新的視點和角度來發揚自己祖國的優秀文化。
正是因為他進行了深入的探索,
他才發現了自己本民族的優秀美學傳統,
並在不斷探索中發現了自我,
挖掘古老的東方美學文化。
他以一個華人敏感、
含蓄,結合中國傳統繪畫理論的精髓,
創造出了當代抽象油畫另一獨特的形式。
西方的大師們如德拉克羅瓦、布歇、凡高、馬蒂斯等的畫作中經常充滿著對東方世界的神奇想像,然而大多只算是對表象的理解,是西方現代藝術對「東方」概念的小小結論。趙無極繪畫的巨大成就在於他為一個中國人,繪畫揚溢著對東方精神的理解,並將自己和作品融入到東方的藝術哲學之中。在西方人看來,趙無極的繪畫迎合了他們普遍意義上對「東方」遐想的心理期待;而在中國,人們所讚賞的是他將「抽象」繪畫的理解東方化,使在精神上得以融通。於是趙無極的繪畫便成為東、西方人們眼中的成功的視覺經驗。
-END-
敬請原作者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
投稿郵箱:art57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