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武漢「一起加油干」,武漢地鐵迎來首批省外返漢建設者,12號線科普公園站即將全面復工

2020-03-23     武漢晚報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23日訊 作為武漢首條地鐵環線,地鐵12號線部分標段進入全面復工準備。23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從武漢地鐵集團獲悉,隨著武漢首支省外返崗施工隊伍——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建設者的到來,地鐵12號線科普公園站已經具備復工復產條件,即將開始全面施工。

提前打探做好準備,一聲令下47人集結出發

23日上午,記者來到武漢地鐵12號線科普公園站工地,50多名工人和管理人員已經到崗復工,正在進行設備組裝、場地土方轉運等作業,其中47人從山東、四川、河南和山西等地趕到上海後,於21日統一集中乘車疾馳到武漢復工。

項目施工方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盾構工程分公司黨總支書記姚巍向記者透露,為了讓大家能夠順利返漢,他們先派了一支小分隊打探返漢復工流程,需要哪些手續,一切打聽辦妥後,再讓各地的人員準備到上海集結。

(圖為運送武漢地鐵復工復產工人的專車 通訊員劉丹丹 攝)

3月21日上午9時左右,私家車和大巴一共8輛一起從上海出發,經過12個小時行程,於當晚順利抵達武漢並集中入住酒店。「22日一早我們就開了復工會,部署安排工作,今天正式上工地。所有回來的人員,都要進行一天兩次的健康檢測,健康檔案一人一檔,進行相對封閉的管理。我們準備了大量防疫物資備用,光口罩就有一萬多個,後續還有不斷運來的。」姚巍說。

(圖為返崗員工現場作業 記者王謙 攝)

工人進場前360度全身消毒

記者在12號線科普公園站項目施工現場見到,工地入口處安裝「自動測溫消毒通道」,工人進入通道內,首先左轉面向一個測溫儀,顯示人體溫度;隨後,通道上方兩處消毒噴霧不間斷噴洒消毒水,工人可以360度轉身,進行全身消毒;離開通道後,持有實名卡的工人可以刷卡進入工地,臨時人員則在門崗進行登記,確保進入工地的所有人員有信息可查。

(圖為3月23日,地鐵12號線科普公園站,施工人員正在安裝高壓泵管道,為全面恢復施工做準備 記者李永剛 攝)

到了武漢後就想一起加油干

項目經理李峻是上海人,1月21日從武漢回到上海,3月19日接到公司返漢通知。「我一直做好了回去的準備,想把受疫情影響的進度,再爭分奪秒地趕回來。」李峻已經在武漢工作了8年,從地鐵2號線開始就在參與武漢地鐵建設,12號線是他參與的第四個武漢地鐵項目,之前還參加過4號線和7號線的建設。

「武漢是我呆的除上海外,時間最長的一個城市,已經很熟了。」李峻說,這次回來的47人中包括30多名工人和10多名管理人員,接下來陸續會有人員返崗,全部返回後施工高峰期約有近160人作業。

地鐵12號線是河南開封人韓延廣在武漢的第一個項目,他已經做了1年半,主要負責解決技術問題,是項目副總工。1月23日早上,韓延廣坐火車從武漢回家過年。「8點的火車,我是在去火車站的計程車上才知道武漢要關閉離漢通道的。」

(圖為從河南返漢的韓延廣 記者王謙 攝)

3月16日,韓延廣接到通知要趕到上海集中返漢。「從河南去上海還比較方便,有健康綠碼就可以,20日早上我坐高鐵出發,下午就到了,公司統一安排了賓館,第二天大家一起出發返漢。」來到武漢後,他每天晚上都要和家裡人報平安,「家裡人還是有些擔心,我跟他們說沒問題」。

山東菏澤人李標是項目的施工負責人,也在20日趕到了上海。「我從家裡去上海稍微麻煩點,要先從菏澤坐普快到商丘,再從商丘轉高鐵到上海。現在就想和大夥一起抓緊進度。」

(圖為留漢值守的海南人符式育 記者王謙 攝)

該項目部還有幾位留守人員一直沒有離開過武漢,1996年出生的海南人符式育就是其中一個。去年從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工程造價專業畢業後,符式育應聘到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參與武漢地鐵12號線的建設,作為施工員負責現場協調,安排機械和人員操作。這個春節他選擇在項目值守,疫情發生後又化身防疫管理員,和安全員一起負責項目部的安全消殺和巡查工作。「2月份的時候,我一天要和家人打三次電話讓他們放心,現在基本一天一次。」符式育說,這段時間他主要是負責巡查工地等工作,「因為是自己選擇的專業和職業,就想從基層開始好好乾」。

繼續通過「點對點、一站式」送員工到建設一線

據了解,科普公園站是地鐵12號線率先開始預埋施工的站點之一,根據今年春節前的施工計劃,目前該項目將進行後續冠梁支撐施工,施工所需的鋼筋材料準備就緒,武漢地鐵集團也積極協調混凝土供應等,為後續各個項目標段的全面復工復產做好準備。


(圖為3月23日,地鐵12號線科普公園站,工人們為全面恢復施工做準備 通訊員劉丹丹 攝)

武漢地鐵12號線工程起止均為漢口火車站,為武漢市首條環線地鐵線路,全長59.8公里,與13條地鐵線路換乘,設站37座。科普公園站為12號線與5號線換乘站,是越江大盾構始發車站。

據了解,建設高峰期科普公園站還需要70名作業人員,全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還需7000多名員工及管理人員。目前武漢地鐵仍在與四川、安徽等多省市、地區的勞務人員積極對接,繼續通過「點對點、一站式」的方式,把他們送到建設一線。(記者王謙 龔萍 通訊員劉丹丹)

【編輯:向潔 劉航 石吉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uJUB3EBfwtFQPkdwBK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