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日常腦功能開發小技巧|用好了,孩子其實可以更聰明

2019-07-21     凌凌柒悟空

市面上充斥著各種各樣號稱能夠開發大腦的機構,他們傳遞給我們的開發大腦後的美好願景著實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們心動。我身邊很多已為人父母的朋友也有不少人曾經問過我,那些課程真的能夠開發大腦嗎?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一起聊一聊腦功能開發的那些事。

大腦是眾生可塑的,但方法要科學

眾所周知,身體生長以及我們所能獲得的各種能力,諸如記憶、學習、注意力、美術等等,都是由大腦決定的。研究發現,決定大腦發育的主要因素包括三個,即基因、發育和環境,也就是說,除了遺傳因素的影響之外,身邊環境、經驗、學習等影響會改變大腦中神經元之間的聯繫結構,可喜的是,這種聯繫結構的更新是終生存在的。

既然大腦是終生可塑的,是不是就意味著外面那些所謂開發大腦的課程就是可信的呢?當然不是!從科學研究角度講,腦功能開發的主要手段是營造適合腦功能發展的環境,而且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反觀市面上的大部分課程,可能只是將孩子的某些行為提前激發,但長遠角度比較,這樣做並沒有什麼意義,對孩子的終生成長也沒什麼幫助。那些試聽兩三節課程後就能感受到變化的課程也就是同樣的原理,所以家長在選擇課程的時候一定要謹慎。

大腦的發展歷程

大腦的發育是從孕期開始的,孕期也是大腦發育的第一個黃金階段,這時期腦細胞以每分鐘25萬個的速度增長,完成大腦發育的50%~60%的發育任務;寶寶出生後到三歲之間,它的腦神經細胞迅速分裂和增殖,通過外界的不斷刺激,神經通路不斷增加,這階段能夠完成大腦80%~90%的發育任務;孩子3~6歲之間可以說是大腦最後一個發育的黃金階段,通過更多更複雜的環境和學習,完成剩下10%~20%的發育任務。

從發育年紀看,大腦的三個發展黃金階段發生在6歲之前。6歲之前我們在教養過程中最看重的是什麼呢?沒錯,就是敏感期!也就是說,如果利用好敏感期,就是為孩子的腦功能開發提供助力。

常做這些事,輕鬆幫助孩子進行腦功能開發

科學進行腦功能開發是能幫助孩子更加聰明的,那麼有哪些科學的辦法呢?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老師給出了一些他育兒的小建議!

1.3歲以後,孩子自己做決定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的目的是鍛鍊前額葉的發展,在孩子自己思考,自己抉擇的過程中,前額葉也在這個過程不斷強大。老師的做法是,每次帶著孩子去商場時,答應孩子可以買一個東西,當然,可以選擇不買,但如果買就只能買一個。當然,可以自己做選擇的場景很多,各位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操作。

2.引導孩子進行自我評價

孩子上幼兒園後,經常會拿著在學校做的小手工等給家長看,此目的時希望家長能夠給予孩子讚美,如果家長為了哄孩子開心就直接讚美一通,著實是錯過了一次腦功能開發的好機會。正確的做法是,這時候家長嘗試引導孩子進行自我評價,尤其是他的努力程度。家長可以試著問孩子哪裡做得好呀?哪裡做得不好?哪裡做的時候很有耐心?哪裡可以繼續改進?等等問題,引發孩子自我評價,引導他更加傾向於相信自我評價,這樣做的好處不但能夠幫助孩子腦功能開發,還能夠避免孩子過度在意別人的感受,避免上小學後老師不關注他引起的失落感。

3.幫助孩子回憶幼兒園的一天

孩子上幼兒園以後,家長問孩子今天過的怎麼樣呀?如果孩子的回答是「我忘了。」請家長不要生氣,孩子可能真的是忘了。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的元記憶形式是碎片化的,就像一塊塊錯放的拼圖存貯在大腦中,如果沒有恰當的線索,回憶起來是非常困難的。

這個時候需要家長做的就是耐心地為孩子提供記憶線索,發展孩子的元記憶。家長不妨這樣說:「我記得早晨爸爸送你到幼兒園的門口,是李老師接的你,那爸爸走之後李老師你倆去做什麼了呢?」此時獲得時間線索的孩子可能就會回憶起來,回答說:「哦,李老師帶著我去操場玩了。」諸如此類均可。

老師還貢獻了一個他的訓練方法。每次他給孩子讀完繪本的時候,會要求孩子再利用三句話講給他聽。當然,孩子剛開始不知道從哪裡說起,這時候家長幫忙開頭即可。孩子實在說不好,可以採用家長說,孩子填空的形式進行亦可。

4.不要阻止孩子新的嘗試,哪怕是錯誤的

解決問題的過程為從嘗試到頓悟。孩子嘗試的過程也是大腦針對該類情況建造迴路的過程,在不斷的嘗試中突然頓悟(也就是突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問題最終得以解決。研究發現,頓悟得到的解決辦法、學到的新知識是不會被大腦忘記的。所以在保證人身安全的情況下,儘量讓孩子去嘗試探索吧!

5.建立安全感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事。孩子報了一個特長班,但是你卻發現孩子在特長班表現得並不好,這時候你就在猶豫是否應該讓孩子從特長班中退出來。你猶豫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如果繼續待下去,孩子會不會因為學不好打擊了自信心?另一個是如果退出來,會不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難就退下來」的錯誤認知呢?面對這種情況,到底應該怎麼選擇呢?

這個問題就要歸結到安全感上。家長不妨先考慮這樣兩個問題,然後再做決定。首先是孩子現在能夠被特長班這個小團體接納呢?如果是接納的,說明孩子的安全感不錯,那就可以考慮繼續待下去。另一個問題是,他踢的不好有沒有讓你傷心呢?如果你發自內心地沒有因為他踢不好而傷心,那麼你接納的態度也是孩子安全感的強大後盾,孩子感受到你的接納便也會接納自己了。

安全感的建立很重要,可以說是未來社會的立足之本。想要給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就要做到儘量不打罵孩子,並鼓勵孩子去嘗試,鼓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且提供有質量的陪伴,讓孩子有成人可以依靠而感到安全。

大腦是眾生可塑的,然而想要孩子大腦發育更好、更聰明,家長則要利用好6歲之前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做個好父母真的是最重要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u9NGWwBmyVoG_1Z7P5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