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經常做這4個「反常動作」,媽媽要重視,多半是娃生病的表現

2020-12-14   爆炸母嬰課堂

原標題:寶寶經常做這4個「反常動作」,媽媽要重視,多半是娃生病的表現

初為人母,內心是激動興奮的同時也是擔憂的,從還在肚子裡的小傢伙慢慢長成,到出生後的陪伴,很多寶爸寶媽都不希望孩子傷到一分一毫,甚至想要寶寶一輩子都不生病,那該有多好……

但因為孩子1歲內,由於無法用語言表達身體的不適,很多父母都是抱著焦慮的狀態,寒冷的冬天更是如此, 生怕孩子感冒發燒從而影響健康。父母有這份心相信很多過來人都是感同身受,但也不用過於把心放在嗓子眼上。

大可以通過寶寶的這4個反常動作,初步看下娃是否生病了,媽媽們要重視。

寶寶經常用手戳鼻孔:‍‍

很多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在帶孩子過程中,發現小不點總喜歡用手戳鼻孔,剛開始以為是寶寶的壞習慣,沒想到卻是生病的一種表現。

對於1歲以內的寶寶,還不會用語言表達需求,長期用手接觸鼻孔或是挖鼻子,從心理學上來看,可能是內心缺乏安全感的現象;從身體健康的角度上來看,寶寶經常挖鼻孔,則是因為鼻腔內有異物,包括鼻涕、灰塵、細菌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父母需要考慮相關的鼻子疾病,如 過敏性鼻炎、鼻前庭濕疹、慢性濕疹等,都會讓寶寶忍俊不禁的觸碰鼻子,建議父母及時帶他去耳鼻喉科就診。

寶寶動不動就喜歡「自虐」:‍

有些寶媽不理解「為什麼寶寶總是喜歡自虐,如用手拍打自己的頭或者是撞腦袋?」是在宣洩不滿的情緒,還是生病的行為?

其實,父母有這個擔心並不是多餘的,而且這種特殊愛好不僅僅是出現在你家寶寶身上,很多寶寶也都有這個問題。據調查發現:有90%以上的嬰幼兒喜歡打自己的頭。在他們看來,既能主觀感受到刺激、興奮、激動、放鬆發泄情緒,還能夠吸引父母的注意。

但如果寶寶經常出現這種行為,寶媽們要考慮是病理性原因了,如出牙期、耳朵疾病、自閉症等,不是一件能忽視的小事。

寶寶經常躁動不安,夜間容易哭鬧:‍

剛出生的小寶寶免疫力低,在接觸過敏原後,如貼身衣物、室內環境(花、草、寵物、地毯)、某種食物等。白天經常躁動不安,沒事喜歡蹭來蹭去,夜間容易哭鬧,就不要認為寶寶發動小脾氣了。

需要父母們注意仔細觀察寶寶全身是否有明顯的小面積紅疙瘩, 分布在頭皮、四肢、臉部等等, 多是因為 嬰兒濕疹,在民間稱為「奶癬」。病情嚴重的寶寶還可能出現全身不適,寶媽們應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寶寶經常用手捂著肚子:‍

大人出現身體不適會自行解決,但對於小寶寶來說,只能通過哭鬧和四肢行為表達,希望父母可以早點發現異常。

比如寶寶經常用手捂著肚子伴隨著膝蓋彎曲、夜間哭鬧、放屁多、總想要家長抱、喜歡蹬腿等,其實是他不舒服生病的表現,結合寶寶最近排大便的情況,若連續好幾天沒有大便,很可能是「 腸脹氣」了。

在引起寶寶腸脹氣的原因上,包括喂養不當、吃進去的空氣過多、過敏、 乳糖不耐受等。父母要幫助寶寶做「排氣操」,輕輕抬起寶寶下肢做蹬自行車的動作,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方能緩解。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最近有沒有哪些異常的行為?不妨留言和父母們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