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愛國主義」:韓國和日本關於「泡菜」的恩怨情仇

2019-09-02     廁讀大歷史

韓國跟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距離如此之近,卻始終「不對卯」,在明里暗裡較勁的鄰國。儘管新世紀以來,韓日兩國交流頻繁,但由於日本曾殖民朝鮮半島(1910—1945年),給當地留下的歷史傷痕與恥辱,時至今日仍然影響著韓國社會,所以二者的關係總有一絲揮之不去的陰霾。不論是韓國對日政策,諸如戰爭賠償道歉、抑或在韓國電影內,極其汙衊妖魔化的日本人形象,都可見一斑。

韓國泡菜

然而,最能體現韓國和日本這種微妙關係的東西,卻是「泡菜」,從這種食物中我們能看出兩國文化的差異。

韓國國名里的文化衝突

要釐清韓國和日本的文化衝突,首先得從韓國的國名說起。如今,「Korea」是韓國的對外名稱,大多是外國人稱呼韓國而用,據資料顯示,這個詞是從「Cauli(高麗)」演化而來,元朝時義大利探險家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1324)聽到中國人用高麗稱呼當時統治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Goryeo Dynasty,935-1392),他回到歐洲後,繼續沿用了這個叫法,後來「Cauli」轉變成「Corea」,迄今在歐洲許多國家,諸如義大利仍有些人用Corea稱呼韓國。

當年日本在朝鮮半島的總督府

對於「Korea」的名稱,很多韓國人並不接受,在體育賽場上,韓國人喜歡將國名的英文「Korea」改寫為「Corea」,這是因為當年日本人殖民占領朝鮮半島時,為了在某些國際場合能讓日本國名「Japan」排在韓國前面,人為製造了「Korea」這個名字,今日韓國在某些場合將它改了過來,也算是還原歷史。

韓國泡菜

除了在「更改」國名這一項上較勁外,韓國和日本在飲食上的較勁更嚴重,關於飲食,雙方意見的「劍拔弩張」甚至催生了很多「歧視語言」。早先的韓國人,認為生活在島上的日本人竟然有生吃魚的習慣,可見島民生活落後,不知道用火,野蠻至極,所以發明了很多對日本的不雅用詞,除了指稱日本人為「쪽발이」(獨腳的怪物),還有跟中國古代稱倭寇一樣的詞「왜놈」(倭、倭寇)。

早期的韓國泡菜沒有辣椒

當然,不雅語言只是文化衝突的一種表現形式,兩國在飲食文化上,近幾年來最大的爭議,就是所謂的「泡菜主權」爭議。

韓國「泡菜愛國主義」的起源和發展

泡菜這種食物,其實在東亞幾國都很流行,中日韓三國都有漫長的製作、食用泡菜的歷史,但是因為韓國人將其作為主食,所以尤其看重泡菜在文化中的地位。韓國當地除了有「世界泡菜研究中心」,研究了幾百種泡菜的口味與製作方式,還有遍布在各地,呈現各地不同風味的「泡菜博物館」,總而言之,泡菜幾乎離不開韓國人的日常生活,也正因為韓國人嗜吃泡菜,日常生活離不開它,所以從這道泡菜內衍生出來的「民族自信」也極為強烈。

韓國泡菜

韓國當地美食家、飲食研究者黃教益就曾表示,韓國人從泡菜內所感受到的民族自信心,來源已久,早在1928年,一本名叫《別乾坤》的雜誌,就曾針對在國外的本國知識分子進行徵文,題目是「人到了國外,最時常想起的家鄉味道是什麼?」這些旅居海外的知識分子大多回答「(白菜)泡菜」,甚至當月雜誌內,還記載了這樣一段話:「日本人吃過我們國家的泡菜後,好吃到甚至都不想回國了。」「就算是西方人(吃泡菜)也是這樣,只要稍微嘗試一下我們國家的泡菜,就會為之瘋狂……」「換句話說,我們國家的泡菜,不論是跟世界哪國的食物相比,都絲毫不遜色……」

韓國泡菜罈

透過這些文字,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韓國人從泡菜內發酵出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甚至從上個世紀開始,在論述泡菜的時候,也不忘記對比下日本,揶揄一下鄰國。

當然,有些韓國人認為由泡菜衍生出的民族自豪感十分奇怪,因為靠一種食物來建立「高級認同感」確實不倫不類。不過,這種「泡菜愛國主義」是有深刻社會因素的,韓國人大規模泛起對於泡菜的民族自豪感,應該始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韓國經濟高速成長,經歷了「漢江奇蹟」,各種現代化運動之後,居民日常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彼時國際旅行也方興未艾,去韓國旅遊的外國人逐漸增多,也讓國內居民對外國文化有了一定接觸,再加上1988年夏季,首爾(當時還叫漢城)舉行了第24屆夏季奧運會,這一切都讓韓國人產生了韓國文化足以成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的強烈自信。

1988年奧運會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有關泡菜的廣告也紛紛出爐,諸如以保存泡菜為賣點的冰箱廣告,外國人津津有味吃著泡菜的食物廣告等等,電視上的廣告「轟炸」讓人們對泡菜的「高大上」形象信以為真,另外由於要尊重奧運會主辦國的文化傳統,所以奧運會的餐桌上到處都是泡菜的身影,以上這些現象,無形之間推廣了韓國泡菜的知名度和傳播度,也增強了韓國人的文化自信。

韓國泡菜

韓國和日本關於泡菜的「爭奪戰」

1994年,日本重新開始流行吃泡菜,韓國為了針對日本對「泡菜」的「侵權」,推出了所謂的「泡菜宗主國宣言」,宣言內寫到「泡菜是我們(韓國)的文化,我們的靈魂」,韓國人想藉此機會,向外宣告泡菜是屬於韓國的正統食物;然而,日本作為傳統的泡菜食用國,對於韓國咄咄逼人的態勢,也使出了自己的應對方法。1996年,日本向亞特蘭大奧運會組委會遞交了一份申請,要求把日本泡菜設為官方食品,聽聞此消息的韓國人,錯愕之餘深感不滿,除了在輿論上大批日方外,同時也向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遞交申請書,要求制訂泡菜標準。

韓國泡菜

2001年7月,韓國終於正式獲得一份詳盡的泡菜國際標準,把韓國泡菜提升到了國際食品規格。贏得了階段性勝利,韓國再接再厲,於2013年順利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把「泡菜與越冬泡菜文化」列為世界非物質性文化遺產之一,這場關於泡菜的「爭奪戰」,最終似乎以韓國勝利而告終,這也讓韓國人歡欣鼓舞,甚至被當做「國家勝利」成果來宣傳。

韓國和日本泡菜文化的背後

韓國和日本的歷史彼此糾纏,關於泡菜的矛盾和衝突只是文化差異的冰山一角,然而平心而論,兩國泡菜製作方式和口味自古以來多有差異,要爭「泡菜主權」的名號其實毫無意義。在這場關於泡菜的爭奪戰中韓國猛追猛打,毫不示弱,只是想在兩國多年以來的歷史情仇中謀求一個主動地位。

透過這段泡菜所引發出的「文化衝突」、外交爭奪戰,再反過來看看如今兩國的貿易爭端,我們可以看見兩國間關係的內在張力,二者長久以來的愛恨情仇似乎從未消失過。兩個註定毗鄰而居,文化傳統迥然不同,又有一段不堪回首往事的國家,如何能夠化解矛盾,走上和諧共處的發展之路,恐怕要考驗兩國的智慧了。

參考文獻:

《韓國社會與文化》朱明愛等

《淺談韓國泡菜及泡菜文化》黃飛

《韓國的故事》水野俊平

《韓國泡菜為何能「入遺」》李強

《飲食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以韓國博物館泡菜展覽為例》呂夢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k0_9mwBJleJMoPMJu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