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責備自己,當初為什麼不這樣不那樣,後悔自己沒把英語學好,找工作有英語要求的門檻進不去;
後悔上大學那會專業課沒學好,後悔畢業那年沒準備考研,後悔當初高考填志願選擇了這個城市,後悔沒有好好經營友誼,所以沒有幾個朋友……
我後悔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可是人生是單行道,沒有回頭路的。
每天焦慮,逃避,怕失敗,其實我後悔的是我沒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啊,我不敢再去面對失敗,總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
因為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們的每一個選擇,幾乎都離不開父母的影子,上小學初中高中,讀什麼補習班,該買什麼風格的衣服,如何同同齡人交往,我們很想逃離這樣的生活,卻又滿足於選擇的走向不是那麼美好的時候,將責任歸咎給他們。
一旦我們需要為自己莽撞的選擇負責時,一旦我們真正站在兩條路之前,一定要選擇一條的時候,我們總是希望能夠選擇到絕對準確的那一條,可選擇之所以被稱作選擇,就是因為它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
就像小時候你在玩具商場裡同時看到的兩個很喜歡的玩具,可是媽媽跟你說只能帶走一個,你滿心歡喜的帶走了一個,卻在玩過不久覺得沒趣,心想如果是另一個的話,是會更有趣的吧。
其實另一個未必比你擁有的要好,但是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最好。
我們永遠看到的都是自己不曾擁有的,你只想過活了這麼久還沒能談過一段認真的戀愛,卻忽略了你的父母始終都在認真的疼愛你,朋友始終不離不棄。
沒有人始終都在過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沒有人一直萬事順意,我所能想到的不後悔的生活就是活在當下,活在我已經擁有的人生里,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的同時,也不忘留住現在。
有多少人,自離開了那個遮風擋雨的屋檐之後,就開始被這個社會日以高額的生存成本與競爭力壓得喘不過氣。
我們開始學會了競爭,學會了羨慕他人的生活,學會了從這個複雜的世界掙扎著。
為了理想的同時,焦慮感自我否定也隨之襲來。
你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只有你自己知道,沒有人能夠幫助你選擇。
《你好,舊時光》里有這麼一句話:「最快樂的生活,是別人的生活。」
我們總是羨慕著別人朋友圈的生活,為什麼他們可以那麼優秀,為什麼他們的生活可以如此的豐富多彩。
可我們又有什麼能力去過這樣的生活呢?
但我們又怎麼知道,他們也正在自己的世界裡費勁地掙扎著呢,為了自己的理想,每天高強度的工作量,只為了離目標更近一些。
走出了舒適區,學會一個人面對挑戰,懂得自律。
我們的一生里,最可怕又可悲的就是你後悔你人生里每一個決定,你無時無刻不否定自己的生活。
「人們一邊抱怨著工作,卻又選擇留在這裡。」
工作如此,婚姻也是如此,養育孩子也是如此,我們在叨叨念和難過時,我們忘記了選擇權在我們自己手上。
我們自己選擇了讓自己留在這樣的環境,留在這樣的關係里,而拒絕使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繼續抱怨,不去面對改變的痛苦。
今天起床看到朋友圈發了一個:「你才26歲,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
我們總是輕易給自己設限,容易羨慕他人的生活,喜歡拿更強的人來否定自己。
一步步把自己逼退回舒適的盲區,沒有勇氣去邁出第一步。
生活最可怕的,就是一邊後悔一邊生活。
有人說年輕不就是這樣嗎,一邊選擇,一邊後悔,一邊努力生長,一邊熱淚盈眶。
年輕真的是這樣嗎?
那些每走一步都慎重考慮過的人也是這樣嗎?
不,不是這樣,你只要調查一下一個問題或者看一下調查數據「和你同齡的人看看他們都在做什麼」你就會馬上明白。
年輕人是該有努力向前沖的態度,但更多的要慎重考慮,可以一邊選擇,但不一定要後悔,也可以成功。
不少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會下意識地想要回到過去,改寫自己的生命軌跡,好去彌補當下因為最初的選擇而造成的遺憾。
無論你怎麼選,都難免會有遺憾。
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讓你能完全彌補遺憾,做到十全十美。
所以,與其把時間花費在遺憾和淡淡的憂傷上,不如全心全力走好已經選擇的路,不去羨慕其它路上的風景和繁華。
否則,你一定會後悔的。
你應該始終堅信,現在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人生,現在遇見的人,都是命中注定存在的,你所擁有的今天,是最好的現在。
你所選擇的每一條路,都是最對的路。
請相信:只要堅持,埋頭咬牙向前進,就有無限可能。
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你所歷經的苦難,都會成為你未來歲月里耀眼的光芒。
願你心中的海嘯,總有一天,風平浪靜,陽光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