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錢幣上的歷史人物!」

2019-09-21     尼古拉斯憶心

中國錢幣上面的圖案涉及到許許多多的領域,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歷史人物作為圖案。現將這種錢幣介紹如下:

一、古代人物

1

軒轅黃帝

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

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

居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2

孔子

教育家、儒家創始人。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被尊為儒教始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這種殊榮除老子外萬古唯有孔子而已。

3

關羽



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系日偽銀行,是日本侵略中國後在華北成立的銀行,主要是為日本掠奪中國提供方便。

關羽,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

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

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二、清代人物

1

光緒皇帝



四川盧比:清光緒三十二至三十四年(1906-1908)四川省鑄幣。係為抵制印度盧比大量流入西藏、川邊一帶而鑄。又名藏元。是皇帝第一次上錢幣,也是唯一的一次。

2

載灃

醇親王,宣統帝生父,攝政王。



上圖是試模票。珍!

該券實為慶祝溥儀登基而印。當時只有三歲「御容」太稚氣,只好印上攝政王的像,共有一、五、十、一百元四種幣值,但還未發行清政府就覆滅了。

此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採用雕版技術印刷,存世多見各種面值的試色及試模票,僅拾圓有流通,且存世甚少,不超過十枚,是中國清代紙幣之珍罕品!

3

載振

宣統商務大臣。



載振,字育周,滿洲鑲黃旗人。末代慶親王。

生於北京,奕劻長子,乾隆帝四世孫,慶僖親王永璘曾孫。晚清時歷封鎮國公、貝子頭銜。

1902年曾代表清朝廷赴英參加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加冕典禮。

1903年赴日本考察第五屆勸業博覽會。回國後積極參與新政,奏請成立商部,任尚書。

1906年,清政府機構改革,成立農工商部,任大臣。

1907年,因妓女楊翠喜案,被迫辭職。

1911年,任弼德院顧問大臣。

辛亥革命後一度躲避上海,後返回北京。

1924年因溥儀被驅趕出宮,恐禍及自己,遷入天津慶王府,從事工商投資活動,遠離政治。

1947年病逝於天津。

4

李鴻章





李鴻章,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

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

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三、民國人物

1

孫中山







孫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為名。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

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鬥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

他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二千年帝制」。

2

袁世凱







民國初年,北洋軍閥與南方革命黨人經過和談,南北統一,由袁世凱任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並於民國3年發行了袁像壹圓銀幣,同時由美國鈔票公司承印袁世凱像的中國銀行鈔票。

當這批鈔票運到時,袁世凱已在討罵聲中死去,而這批未來得及發行的鈔票就變成了廢紙,僅有少量流入收藏者手中,其中50元最少。

3

蔣介石






蔣介石,名中正,字介石。生於清朝末年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今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市)。

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

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國民黨政府總統等職務。

1927年9月28日,蔣介石東渡求婚。

1937年8月12日,蔣介石任海陸空軍大元帥。

1949年國民黨和共產黨內戰失敗後退守台灣。

1975年逝世於台灣台北的住所士林官邸內。

4

林森





林森幼居福州,入英華學堂因反清被開除。

後參加反割讓台灣鬥爭,並加入興中會,中國同盟會成立時率會加盟。

辛亥革命中,領導九江起義,並促海軍反正,派兵援鄂、皖,穩定革命大局,被舉為民國開國參議院議長。

1914年在東京加入中華革命黨。

此後又擔任過大元帥府外交部部長,參議院院長兼憲法會議議長等職。

5

黎元洪



黎元洪,字宋卿,漢族,是湖北黃陂人。人稱"黎黃陂",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第2任大總統。世居湖北黃陂西鄉、縣城、東鄉與北鄉。

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

1906年擢升暫編陸二十一軍統領。

武昌起義時,任革命軍湖北軍政府都督。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當選為副總統。

袁世凱死後,繼任總統。

後段祺瑞利用張勳將其驅走,由馮國璋代理大總統。

晚年投資實業。

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都督,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兩任大總統和三任副總統的人。

6

馮玉祥



五原誓師圖:圖中人物為馮玉祥、熊式輝、王得勝。

民國15年9月15日中午12時,為了參加北伐戰爭,從蘇聯回國的馮玉祥在五原舉行了誓師大會,宣布成了國民聯軍,由馮玉祥擔任國民聯軍總司令。

西北銀行為了紀念這一歷史事件,便在民國17年版的紙幣正中,印上五原誓師典禮圖 。

7

徐世昌





徐世昌早年中舉人,後中進士。

自袁世凱小站練兵時就為袁世凱的謀士,並為盟友,一文一武,互為同道。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曾任軍機大臣。

徐世昌深謀遠慮,頗得袁世凱的器重。但他又能與袁世凱保持距離,進退有度,在袁世凱稱帝時以沉默遠離之。

民國五年(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恢復民國年號,起用他為國務卿 。

民國七年(1918年)10月,徐世昌被國會選為民國大總統 。

他"偃武修文",下令對南方停戰,次年召開"議和會議" 。

民國十一年(1922年)6月通電辭職,退隱天津租界以書畫自娛。

8

曹錕




1890年,曹錕畢業於天津武備學堂,任毅軍哨官。

1919年,被擁為直系軍閥首領。

1923年6月,曹錕將黎元洪逐走天津。

10月5日重金收買議員,賄選為大總統,留下了其人生最大的污點。

但是在1927年曹寓居天津後盧溝橋事變後,他拒絕日本所請出面組織新政府,保持了民族氣節,保全了民族大義,保住了晚節。

曹錕在1938年5月17日因病逝世。

1939年12月,國民政府因其民族氣節特追贈曹錕為陸軍一級上將軍銜。

9

張學良



1920年畢業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

先於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後,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

後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陸軍一級上將。

西安事變後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

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

1995年起離台僑居美國夏威夷。

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

10

唐繼堯



唐繼堯參加過重九起義,昆明起義。

在鎮壓二次革命時,攻打四川熊克武率領軍隊。

在護國戰爭中,與蔡鍔聯合宣布雲南獨立,自任中華民國護國軍總司令。

護國戰爭結束後,任雲南督軍兼省長。

護法運動中被推為護法軍總裁之一,並任滇川黔鄂豫陝湘閩八省靖國聯軍總司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eUFU20BJleJMoPMv4U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