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後,他從土裡挖出500萬

2019-07-25     CCTV致富經

「假如我年少有為不自卑,懂得什麼是珍貴」,當初只一句話就唱哭不少年輕人。究竟什麼才算年少有為?是名校畢業月薪過萬,還是事業成功嬌妻在懷?而對於方洋而言,年少有為又意味著什麼?

少年方洋養青蛙

方洋,1995年出生於四川遂寧,是個地地道道的95後,但和大多數95後不一樣的是,初中畢業沒多久,方洋開始嘗試自主創業,做起汽車修理的生意。由於自己初出茅廬沒經驗,汽修生意並不順利。方洋經常被客戶賒帳,最多的一年有100多萬元的帳要不回來,這讓方洋萌生了轉行的想法。2013年,方洋回到遂寧老家,為轉行做起市場調查。走訪當地幾個城市之後,方洋發現,養殖青蛙十分賺錢,夏天1斤能賣到30多元,冬天更是能漲到50多元1斤,而且需求量很大。這麼算下來,方洋認為養青蛙可要比做汽修生意賺錢得多。


但當方洋向家人說出自己要養殖青蛙的想法時,卻遭到家人一致反對,尤其是一向對他愛護有加的父親方世剛。父親覺得,養殖行業風險高,又苦又累,怕兒子扛不住這份辛勞,但方洋卻鐵了心要養青蛙。2013年7月,方洋只留下張字條,便一個人離家去之前聯繫好的青蛙養殖戶那裡學習技術。7個月過後,2014年1月,方洋學成回到老家,立刻流轉一片荒地著手養起青蛙。他用之前干汽修生意賺來的40多萬元從外地購買2000多萬個小蝌蚪放進池塘。

初次養殖遇「寒冬」

不久,小蝌蚪長出後腿和前腿,從水中爬到岸上。方洋本以為接下來只要等著小青蛙長成大青蛙就可以賣錢,但他卻發現一個極為反常的現象,這些小青蛙個頭極小,根本長不大。可還沒等方洋查出小青蛙長不大的原因,他就又迎來當頭一棒,小青蛙開始大批量死亡。


那時候,每天都有成片的小青蛙死去,很多村民下雨沒活干,就跑去方洋的養殖場看笑話瞧熱鬧,一時間方洋成為當地村民口中茶餘飯後的談資。雖然之前學習過7個月的養殖技術,但他從來沒遇到過這種情況,很快,小青蛙已經死掉近90%,投入的資金全部搭在裡面,父親也勸他及時止損。但方洋不想放棄,他從小和父親哥哥生活在一起,日子過得十分不易,他既然選擇做養殖,就要做出個樣子給大傢伙看看。

方洋四處請教翻閱資料,終於了解到小青蛙大批死亡的原因。野生青蛙只看得到動態物體,天生只吃活體飛蟲,但人工飼養的青蛙吃的是靜態飼料,所以人工養殖的小青蛙在上岸後的10天之內,必須教會它們吃飼料,這個過程也叫「馴食」。但青蛙天性膽小,喜愛鑽到掩體下面,方洋的這一批小青蛙就是還沒馴食成功,就全都躲到食床下面,活活餓死了。


餘下的小青蛙剩下10萬多隻,算起來也只有一兩千斤,根本賣不出多少錢,方洋索性就將這些養成的青蛙,留起來做種蛙育苗。但此時,他已經花光積蓄了,別說給青蛙吃飼料,就是自己吃飯都已經成問題。方洋只得向哥哥借錢繼續養殖,哥哥方勝也不忍弟弟和弟媳受苦,就拿出20萬助方洋渡過難關。見方洋如此堅定,父親的態度也緩和下來,更是主動去養殖場給兒子幫忙。


打破「餓死」的夢魘

2015年,沉睡一冬的青蛙開始甦醒育苗,這一年,種蛙共繁育3000多萬隻種苗。為能夠成功馴食小青蛙,方洋花費不少的心思,他發現蝌蚪變成小青蛙爬上岸之後,會因尾巴的變化而消耗能量,趴在岸邊不動,所以第一步就要趕小青蛙入水。但是,小青蛙又不喜歡長時間呆在水中,所以過一會兒,它們又會回到岸上,這樣就有很大的可能,跳上為它們預備好的食床。這種食床專為青蛙設計,表面有彈性,當小青蛙爬上食床後,飼料就會彈動,小青蛙看得到,就可以吃食。


然而,纏繞方洋整一年的「夢魘」又來了,這種馴食方法依舊不能阻止小青蛙躲在食床下面。只有短短的10天,如果不能將小青蛙馴食成功,就會再次出現小青蛙批量餓死的情況。2015年5月,煩心的方洋出門散步,他偶然發現一隻小青蛙從一張薄膜上面滑到地上,出於本能的青蛙想鑽到掩體下面,卻由於薄膜的阻擋沒能成功。看到這一幕,方洋豁然開朗,這麼簡單的辦法自己怎麼就沒想到?他馬上回到養殖場,將食床連在一起,並把四周的邊緣埋進泥土裡。這樣以來,未馴食成功的小青蛙就用這種食床進行飼養,防止它們鑽到食台下;而那些已經馴食成功的青蛙,已經養成吃食習慣,即便躲在食床下,到吃食時間也會自己跳上食床。



憑藉這個方法,2015年,方洋養殖的青蛙產量成功逆襲,達到每畝4000多斤,50畝池塘產出20多萬斤的青蛙。當年平均批發價每斤20元,年售額能達到400多萬元,他聯繫之前考察和學習期間認識的青蛙經銷商,很快就將青蛙全部賣出去。方洋一下子變成當地的致富名人,許多曾經嘲笑過他的村民也都來跟他一起養殖青蛙。

挖青蛙反季銷售

2017年,方洋的養殖場又出產200多萬隻青蛙,然而就在要開始銷售的時候,當地的青蛙市場行情突然下跌。每年,青蛙熱銷季節都是8月到10月,幾乎所有的青蛙養殖戶都會在這段時間讓青蛙上市,因為10月份過後,青蛙就會打洞冬眠。大批的青蛙湧入市場,價格從原來的30多元1斤跳崖式降到15元甚至10元1斤,單價幾乎下降了一半。辛苦一整年還賣不上個好價錢,方洋內心十分不平衡。

不甘心的方洋決定將青蛙留到冬天反季銷售,賣個高價,可這就不得不面臨一個極大的挑戰。進入秋冬季節,青蛙要打洞冬眠,為吸收泥土的溫度和濕度,這個冬眠洞一般都很深,且從表面根本看不出來,徒手是挖不出來青蛙的,必須藉助鋤頭。但一旦動用鋤頭,就是盲挖,很多青蛙都會被挖傷甚至挖死,損耗率近10%,也就是10斤青蛙,有1斤會被挖死。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這個出售,因為摺合人工和損耗,還不如夏季的時候上市好。


但方洋正是看準冬季青蛙需求量增大,出欄量少的這個商機,所以要想反季銷售,就務必解決盲挖青蛙損耗率高的問題。2018年初,方洋在池塘溜達的一個偶然發現,使得這個問題迎刃而解。當時,前一年的青蛙都在冬眠,方洋在搬泡沫箱的時候發現,有泡沫板保溫,青蛙只是淺淺地打一個洞就可以冬眠,只要掀開泡沫板,就直接能看見青蛙的背部,這點醒了方洋。


2018年,方洋沒有在夏季熱銷的時候出售青蛙,而是在入秋之後,在養殖場裡鋪上一層泡沫板,等冬天一到,方洋就掀開泡沫板,將青蛙從土裡挖出來進行反季銷售。而且,方洋還與重慶的經銷商達成長期合作,將自己的青蛙在冬天出售,價格高出夏天的兩倍,達到冬天1斤30多元。

2018年,方洋的年銷售額達到500多萬元,並帶動50多戶村民一起養殖青蛙。對於方洋來說,年少有為可不單只是用金錢衡量,而是踏踏實實地做一份屬於自己的產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dc3NmwB8g2yegNDJ6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