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孫宇晨收購Steam Inc公司——DPOS機制的可操作性成了最大的敗筆
Steemit,是一個被稱為區塊鏈版Instagram的生活方式分享社區。2月14日,Steemit創始人宣布,Steam Inc公司被波場創始人孫宇晨收購。為抵制項目被波場控制,2月24日,Steem社區部署了一次軟分叉,從公鏈「分家」並設置新的規則,讓孫宇晨方面持有的大量代幣凍結。3月2日,由於幣安和火幣帳戶貢獻的大量投票,孫宇晨相關方作為投票人代表否決了上述規則,讓孫宇晨躲過了一次危機。
對於STEEM事件大概是這樣的,這一次孫宇晨收購了STEEM,其中有20%的預挖代幣,你可以理解為有20%的代幣在自己兜里,這部分代幣在之前的共識是沒有投票權的,現在轉到了孫宇晨名下,社區擔心這20%的代幣會對超級節點產生影響,於是提出軟分叉升級將這部分代幣的投票權鎖定,社區確實成功了,但劇情被逆轉了,孫宇晨拉上了幣安,火幣和P網,利用手中的持幣投票給新的20個超級節點,於是網絡里的主宰者變成了孫宇晨大軍,此時他將那20%的代幣投票權又改了回來。最後社區不幹了,辭職的辭職,抗議的抗議,砸盤的砸盤。故事大概就是這麼個故事,STEEM代幣的價格近期也來了個腰斬。 而幣安、火幣也深陷指挪用用戶數字資產的事中。
STEEM和EOS一樣,都是BM當年搞出來的產物,用的算法都是DPOS,而在幣本聰看來最本質原因歸咎於STEEM公鏈採用的DPOS機制的可操作性。
什麼是DPOS機制(委任權益證明)
DPOS又稱為股份授權證明,其原理是讓每一個持幣人進行投票,由此產生一定數量的代表 (超級節點或者礦池),由這些超級節點代理持幣人驗證和記帳;而這些超級節點的權利是相等的;DPOS就像董事會投票,持幣者投出一定數量的節點 (董事);代表按照既定時間表,輪流產生區塊,如果代表沒能很好的行使權力(比如產生區塊),他們會被除名,網絡會選出新的超級節點來取代他們;所有的代表將收到平均水平區塊所含交易費的10%作為報酬。
DPOS相比POS,DPOS機制大幅縮小參與驗證和記帳的節點的數量,屬於弱中心化,大大提高了效率。可以達到秒級的共識驗證。
DOPS缺點是DPOS將權利賦予了每個社區成員,即真正關心項目的人。但是極容易被後台操作,若下次還出現交易所隨意挪用用戶資產的行為,那肯定還會造成像STEEM這種情況辭職的辭職,抗議的抗議,砸盤的砸盤。
POW(工作量證明機制)機制,POW必須通過一定的工作量,來獲得相應的獎勵;它要求礦工進行數學運算來獲取記帳權和新幣,以耗費大量時間、資源為擔保,確保記帳工作的真實有效性;POW是一種多勞多得的模式;算力越高、挖礦時間越長,獲得的數字貨幣就越多;如果某個節點擁有全網40%的算力,那麼該節點理論上擁有40%的機率,在POW中獲勝;POW就像在一座金挖礦,誰的力氣越大,誰挖的時間越長,誰得到的金子就越多;就是:挖得越多,收得越多。
耗費大量的電力,處理效率低(每秒只能處理7筆交易)。如今算力越來越集中,中心化日益嚴重。 比特幣網絡解決了」拜占庭將軍問題「,其中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多數人是好人(超過51%的節點是好節點),否則就會出現51%攻擊。而現在,礦池BTC.COM、蟻池和微比特,一共控制了超過51%的算力。如果他們聯合起來,或者被黑客控制,那麼就可能會發生51%攻擊。而破壞整個系統,需要投入巨大成本,有一定安全保障。
相較於DPOS機制,POW機制更有更強的去中心化屬性,而DPOS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社區治理加上共識算法,理論上很大程度上,DPOS將權利賦予了每個社區成員,是但是最終的執行還是要靠某些人的自覺。
交易所擁有著大量的代幣,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還需要交易所能夠抵得住誘惑,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1、 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台「得得號」,稿件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2、 凡「得得號」文章,原創性和內容的真實性由投稿人保證,如果稿件因抄襲、作假等行為導致的法律後果,由投稿人本人負責。3、 得得號平台發布文章,如有侵權、違規及其他不當言論內容,請廣大讀者監督,一經證實,平台會立即下線。如遇文章內容問題,請發送至郵箱:chengyiniu@chain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