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發現…上海好像沒那麼堵了

2019-07-25     點贊上海

每個在大城市工作的人,都有一個個「痛不欲生」的早、晚高峰。堵車的痛,可能也只有「當局者」才能真正領悟!

近日,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出爐,公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中國10大擁堵城市:重慶市、哈爾濱市、北京市、長春市、呼和浩特市、大連市、濟南市、瀋陽市、蘭州市、西寧市。

數據作為一種證據的存在,印證了不少市民關於「堵」的切身體會。網友紛紛表示:實至名歸,自己的家鄉終於上榜了!還有一些網友納悶,為何自己的城市還沒有擁有姓名。

值得注意的是:和2018年相比,這次十大擁堵城市榜單沒有了上海和廣州。去年擁堵排名,廣州名列第二,上海則是第八。

近兩年上海致力於「上海交通大整治」行動,高頻次、高強度、不間斷整治,擁堵情況得到了極大緩解;不得不說,這些效果還挺明顯。事實證明,擁堵不是城市的宿命。有效治理一下,城市也可以淡定告別擁堵榜的。

其實破解「堵城」的難題,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因地施策。比如韓國鼓勵市民乘坐公共運輸系統,在首都首爾,地鐵幾乎可以到達市區內任何一個地點。而且韓國還實行鼓勵政策,市民如自願每周少開一天車,他的汽車就會被貼上一個專門的標籤,在停車和經過某些收費站時能享受一定的優惠。

美國可謂「車輪上的國家」,但在道路規劃和管理方面可謂多管齊下:在不少城市,紅綠燈是自動感應而非固定時長的,它會根據路口車輛的到達時間、等候時間、數量等因素,自動切換指示,這就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等待時間。

「對症下藥」可謂是不少國家治理交通擁堵的主要方式。而在中國,地形複雜、氣候多樣等先天因素,加上城市規劃、經濟發展與人口數量不均衡的後天原因,再加上人們出行習慣和環保意識的參差不齊,造成了「堵車的痛是相似的,但堵車的原因卻各有各的不同」的現狀,似乎沒有一劑藥方是能包治堵城百病的,而這也就格外需要地方城市管理者在治堵方案上量體裁衣。

堵車並不是一個單一的交通問題。

堵車的問題產生與解決都是交通管理與整治眾多分支的其中一支。上海以貫徹實施新修訂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為契機,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深入推進交通大整治。今年,上海開展道路交通大整治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超百萬機動車車主的守法意識有了明顯提升。根據近階段市民反映的道路安全中的突出問題,三月份,上海市公安機關明確,大整治重心將向非機動車和行人傾斜,按「全警動」的要求,著力強化非機動車、行人交通違法的「全維度」監管。

從4月3日上海市政府舉行交通大整治新聞發布會上的數據來看,上海開展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大整治已近三年,新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也已實施近兩年。尊法、守法的意識也日漸深入人心,上海道路交通事故數、亡人數、傷人數持續下降,2018年同比分別下降了6.3%、5.2%和6.8%,創歷史新低,日均交通類110警情同比下降12.4%。交通違法少了,文明禮讓多了,城市更有序了,上海更安靜了。

讓上海的「交通秩序之美」成為常態,使上海真正形成現代城市文明交通環境,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免責聲明:

1.本圖文綜合整理自:新華網、上海市政府、澎湃新聞;圖片來源:網絡。

2.凡註明轉載來源的圖文信息,均為其他媒體或平台的作品,並不代表本平台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平台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3.如有侵權,請及時留言告知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Pv5KmwBmyVoG_1ZA1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