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稱女兒在澳洲上學,一年要花費20多萬人民幣,寶媽的危機意識很強,她會提前把這筆錢準備好,只有看到有足夠的費用供女兒,她心裡才會放心。寶媽也做兼職主播,講解一些自己教養娃的經歷,掙到的錢足夠自己旅行和日常開銷。
她的懶人理財方法是,把開銷的費用算出一個大概的數額,從自己某一種收入裡面,取出相當的費用來抵消這種開支,自己就會非常開心。如果再有其他投資產生利潤,就是掙到的錢。因此,哪種生活水平,就會有哪種開支。這個世界上的錢,絕對是花的比掙得快。就算你掙得很多,整體核算後,開支也是非常龐大。
在西方的普通家庭里,如果把娃放進公立學校,娃從小到大,可能一分錢都不用花,因為上面會給很多補貼,這些可能就足夠娃的學費和書本費了。
如果是中產階層,想給娃更好的教育,把娃送進私立學校,就會增加很大一筆家庭支出費用。五萬澳幣幾乎是一個澳大利亞普通工人的年收入了。所以,一旦達到中產階級水平,或更上一層水平,開始會越來越龐大,花錢要更細緻。如果你控制不好的話,分分鐘你的收入平衡不了你的支出。
寶媽的女兒要讀六年私校,供娃上學的學費就要30萬澳元(差不多150元人民幣),相當於在澳洲買一套房子的價格。她寧願把這個費用投入到娃身上,這是一個寶媽所能夠給予娃的「禮物」。希望娃能夠學到她真正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培養好娃的品行,給未來娃踏入社會做好十足的準備。
在澳洲,上大學後,學生可以向銀行借錢(好像只能借學費的60%),等學生畢業後,再從他們的工資中扣除,慢慢償還貸款。媽媽就告訴女兒,「我會盡全力給你最好的教育,只供到你18歲,後面的大學的生活費和學費,你自己想辦法搞定,那時候就是你的世界了!」實際上,每個父母都是非常辛苦的。
在亞洲國家,父母也給娃補習、複習,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很多人說,不敢生娃,生娃後要花很多錢。事實上,這要看父母對娃有什麼要求。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家庭,即便娃去了公立學校,父母正確教育和引導,也會培養出好的娃。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的父母會覺得,家裡有這個條件,一切為娃,會把自己擁有的毫不保留地給娃。西方的父母不同,父母掙的錢是父母的,為何要給娃呢?他應該靠本事去創造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