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基層自治,汶上馬山村有個「周四說事」

2019-12-18     農村大眾

農村大眾報汶上訊(記者張超 通訊員胡克潛 楊偉)「傳山,今天周四咱們說說你家那個事,村裡之前已經挨家挨戶通知過,可為啥你家門口的垃圾總是清理不及時。」12月12日,在汶上縣軍屯鄉馬山村村委的「說事室」,一場面對面,由當事人、群眾代表、黨員代表、村「兩委」幹部組成的例行「聊天」活動正在進行。

被聊天的村民名叫盧傳山,因家門口垃圾經常不及時清理,群眾反映不好,被負責該區的網格員、黨員柳召煥叫到村委。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類似這樣的聊天,馬山村每周四都會有一場。

馬山村1317口人,過去村裡有一些矛盾,制約了發展。如何破解難題引起了當地黨委、政府的思考。今年,在鄉里的關心指導下,馬山村建立網格化管理體制,協助處理基層群眾訴求及各類矛盾糾紛,並探索建立了「周四說事」工作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村支書韓雨介紹,「周四說事」即每個星期四,以網格為單位,由網格長發起召集,一般由當事人、群眾代表、網格員(黨員代表)、村「兩委」幹部共同參與。

「許多群眾之間的矛盾糾紛都是由雞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如果不能及時化解,就容易激化,甚至引發民轉刑案件。我們通過拉家常、擺道理、講法律等多種辦法,將大量的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韓雨表示,「周四說事」充分調動網格內的資源和力量,實現小事不出村。為此,馬山村邀請全村12名黨員擔任網格員。「這些老黨員都有較高威信,具有與群眾易親近、說話有分量、處事講公道的優勢,極大地減輕了村『兩委』的工作壓力。」馬山村村主任韓玉法說。

和別的地方居民說事不同,馬山村的「周四說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工作會議說事,一種是問題解決說事。盧傳山那個就屬於後者。

「一般會議說事,主要是每個網格員先說一說已經做了什麼事,接著說一說日常走訪中發現的問題,最後集體商議這些事具體該怎麼做。」韓雨告訴記者,第一種說事主要是發現和上報問題,第二種說事是解決問題,兩種說事互相補充。如果遇到「周四說事」也無法解決的事,則由村「兩委」提交給鄉里集中商議,使大事不出鄉。

村民趙燕生是村裡的老黨員,也是馬山村12個網格員之一,負責一個胡同10戶人家。自今年開展「周四說事」以來,他已經連續提議召開了兩場會議,幫助村民解決了問題。「村裡的事不小,把每件事干好,這是我們黨員網格員的責任。」現年56歲的趙燕生說。

「這些網格員都是村裡的熱心人,說話公道,辦事公正,正是有了他們的熱心參與,困擾我多年的土地糾紛才得以解決。」說起村裡「周四說事」的網格員,村民張秀梅豎起了大拇指。

「除了『周四說事』外,我們還利用每年過年開『村晚』的機會,進行村『兩委』幹部述職。給村民彙報一年乾了哪些事,下一年要干哪些事。」韓雨說。據了解,由於馬山村「兩委」創新工作方法,今年6月份,被評為濟寧市幹事創業好班子。

「民生實事實不實,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看群眾滿意不滿意、受益不受益。馬山村『周四說事』法,讓廣大群眾有問題在網格解決,有怨氣在村裡化解,使居民自治由『無序化』向『有序化』轉變、由『零散化』向『組織化』轉變,真正做到『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對於馬山村的做法,軍屯鄉黨委書記劉海偉給予了大力肯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6_oGG8BMH2_cNUg5s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