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封神,豆瓣8.7分,蓋不住這部開年最強韓劇

2021-03-17   24樓影院

原標題:一集封神,豆瓣8.7分,蓋不住這部開年最強韓劇

24樓影院」 進入新頁面,點擊右上角「...」 點擊第一欄「設為星標「。記得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去年暑期,由tvN電視台製作的韓劇《惡之花》,15.7萬人在豆瓣上打出了8.8的超高分。

同樣是這家韓國高品質電視台,在今年開春為我們送上了潛力股《窺探》,一部不亞於《惡之花》的科幻犯罪劇。

如今,該劇豆瓣評分8.7,在悄無聲息中被無數劇迷四處安利,送上微博熱搜榜。

毫無疑問,《窺探》以其「19禁」的大尺度題材,再次挑起了觀眾的興趣。兒童犯罪、病態基因、連環兇殺,每一個都是深水炸彈,讓人難以停下追劇的腳步。

01

1995年,韓國連續發生多起兇殺命案,這些受害者都有一個共同特徵:被人砍斷頭顱之後棄屍。警方調查總結,這些命案乃同一罪犯所為。惶恐不安的市民們為其取名「頭顱獵人」。

從這起連環兇殺案,引出了本劇最核心的科幻設定:病態人格基因

所謂的病態人格基因,是指隨社會發展出現的突然變異的遺傳基因。擁有這種基因的人,缺乏人類最基本的共情和憐憫能力。

而在劇中,韓裔科學家丹尼爾博士,已經研究出了通過檢測孕婦胎兒,來判斷他/她是否具有病態人格基因,其檢測精準度達到99%,剩下的1%則可能是天才。因為,病態遺傳基因和天才基因結構非常類似。

本來,韓國政府打算施行丹尼爾博士的這一科學檢測手段,在國內從此杜絕連環殺人犯兇手。但基於那百分之一的天才可能性,最終未能施行。

而政府上層的這一決定,成為本劇後續故事發展的導火索。

回到上文中提到的「頭顱獵人」連環兇殺案事件,兇手最終在雪夜獵殺一家四口人時出現紕漏,其中一位8歲的男孩因此逃脫,並將兇手指證。

「頭顱獵人」 韓書俊隨即 被判死刑,可他那懷孕多時的妻子卻陷入了深深的糾結。因為,她腹中的胎兒已遺傳了父親的病態人格基因,很可能在未來成為第二個惡魔。

生還是不生?韓書俊的妻子打算賭上1%的機率,將乳名為祝福的胎兒生下,交由上天決定。

與此同時,另一位孕婦的腹中也懷有攜帶病態人格基因的胎兒,只不過她的丈夫是個十足的老好人,甚至為了拯救他人而早逝。

還有一位 8歲男孩高武治他的父母被韓書俊殘殺,哥哥被打成殘疾。受此影響,他 自小對所有罪犯懷有強烈的仇恨。

時間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三者都長大成人,開啟了劇集的正片故事。

韓書俊妻子當下的兒子成耀漢,成為了一名外科手術醫生,且和新發生的一系列連環殺人事件都有著緊密的聯繫,更是將丹尼爾博士設計殺死。

貌似是另一位孕婦的子嗣,且攜帶病態人格基因的男生鄭巴凜,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巡警,也是個孝親敬長的老好人,然而他過分良善的背後總透露著一絲神秘。

至於高武治,在抓捕兇殺犯的路上越走越偏執,在失去一切摯愛之後,他將自己的生命全部付諸於連環兇殺案。

《窺探》一劇即使到了第四集,依舊沒有透露半點成耀漢和鄭巴凜兩人的真實身份,表面來看,他們截然不同,正邪兩立,可實際上他們就像一對雙生子,在正邪之間難以分辨。

02

能將罪犯的心理面貌展露的如此逼真,源於本劇並非是編劇的頭腦風暴,而是基於2017年在韓國仁川發生的一次惡性兇殺案件。

當時,一位17歲的高中女生,將另一名8歲女童誘拐到家中殘忍分屍。而且經調查發現,這位高中罪犯還有另一位共同策劃謀殺的幫凶——其19歲的網戀女友。

關鍵在於,事後兩人在法庭接受審判時,竟然毫無愧疚負罪感。

曾擔任《一枝梅》《神的禮物-14天》等口碑劇編劇的崔蘭,在深入了解到這一惡劣的未成年人兇殺案後,便打算以「罪惡天性」作為切入口,撰寫一部犯罪劇。這便是《窺探》的由來。

而從科學層面來看,劇中的「病態人格基因」這一科幻設定又並非完全杜撰。

在19世紀70年代,義大利犯罪學家切薩雷·龍勃羅梭將精神病人、罪犯和普通人的頭骨進行比對,試圖從人體結構層面,在根源上找出不同尋常的參數。

1993年,受龍勃羅梭的影響,遺傳學家漢斯·布魯納對荷蘭某家族中的男性反社會行為進行基因研究,發現他們的基因序列都在X染色體上出現了變異。布魯納便將其稱為代號「MAOA」,即《窺探》中病態人格基因。

但《窺探》想要探討的,並不是人類以生物基因工程技術果真能斷定變態殺人犯的身份,而是當這些胎兒帶著與生俱來的「詛咒」時,他們是否真的會成為變態殺人犯。

這不僅和《惡之花》中,男主角白熙星在患有「冷血精神病」之後,是否具備愛人的能力的主題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也和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所提出的「魔丸」和「靈珠」的轉世,到底是受天命驅使,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內核頗為相似。

《窺探》一劇在此製造了倫理學中經常會出現的人性困境,即到底是該把大多數人的生命置於優選項,還是把單個個體的生命視為同等重要?

英國哲學家菲利帕·福特就曾在1967年提出過著名的「電車難題」:當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但此時你可以拉動拉杆,令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問題在於,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在此情況下,你是否會選擇拉起拉杆?

這一倫理困境,只是《窺探》所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即我們是選擇扼殺攜帶病態人格基因的胎兒,還是任由他/她誕生?

可在本劇第一集之後的大部分劇情中,實則提出了第二個更為複雜的問題:當兩個攜帶病態人格基因的孩子,一個知悉了自己的秘密,且在惡劣的環境下成長(從小殺戮不斷的韓祝福),一個對該秘密一無所知(父親是善良之人的孩子),二人的未來會有所不同嗎?

換句話來說,惡魔到底是由上天抉擇?還是由人培養出來的?

不過,這些看似宏大寬泛的命題,在《窺探》中都一一化作犯罪懸疑劇中絲絲入扣的跌宕情節,以及神秘難測的多面人格。

比如第一集中,韓書俊這位砍斷過18位受害者頭顱的惡魔,卻可以在妻子面前溫暖貼心,和多年不見的老友促膝長談,尤其是在安在旭這位帥氣大叔的演繹下,完全看不出變態的痕跡。

可當他發現妻子當眾道破自己的罪行之後,立即轉變眼神,在平淡如雲的凝視中藏匿著無盡的恫嚇與驚悚。

而到第四集中,原本對鄰里老幼呵護備至的鄭巴凜,竟然在最後拄著拐杖走到被綁架的兒童面前,顯示出從未表露過的狡詐和陰險。

當然,看過《窺探》的劇迷們都知道,這些看似實錘的身份確認,只不過是劇集一次又一次的神轉折而已。

畢竟,在總共20集長度的篇幅中,編劇不可能讓成耀漢、鄭巴凜這兩人的身份及其背後的故事,在第四集就前露底。

除此之外,《窺探》在視覺語言的象徵手法上,兒童犯罪的尺度層面,以及對韓國社會熱點事件的觀照上,亦不乏亮點。

比如劇中不斷將「原罪」和宗教相互勾連。在對韓祝福(韓書俊之子)成長過程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其實是個渴求上帝將其解脫的無助者,不願成為惡魔的繼承人。

而當他成年,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屠戮後,他總會將被害者的手指和基督教的十字架標誌相呼應,以此諷刺基督教的解脫無能。

劇中,最能令人產生共情的角色,是朴柱炫飾演的幼年被性侵過的吳鳳怡,一個只能和奶奶相依為命,且一到下雨天,便因創傷後遺症無法動彈的可憐女孩。

她在劇中的作用,除了與男主角鄭巴凜產生情感互動,更是在控訴韓國荒誕的法律系統。當那位曾性侵過她的強姦犯即將從牢中出來時,我們想到了「素媛案」中十惡不赦的罪犯趙斗淳,一個本該被判處死刑的囚犯,結果不但可以出獄,還要韓國政府想方設法的「保障」他,令人憤懣且寒心。

有了這些細部結構的夯實,《窺探》只要繼續保持目前流暢且合乎邏輯的劇情線,它就會成為近期觀賞度極佳的韓劇。

而對於劇中那個基因檢測技術的兩難態度:是選擇為了大多數人的安全,去扼殺一個潛在的天才;還是為了保留一個天才,讓所有人都面臨著潛在獵殺的風險。

大家不妨想一想,換做是你,該如何抉擇呢?

1、 不愧是影史票房冠軍,11年後再看依舊頭皮發麻!

2、 那個在網盤點映的導演,又帶著他的新片來了

3、 被封殺的他,依舊是最會拍出軌的導演

4、 我承認,我又被他套路了

點贊、在看、分享,一鍵三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