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蘭州人不能去掃墓了?官方已發文,「網上祭祀」上線!

2020-03-20   隴先生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又到了雨紛紛的清明時節,路上早已不見牧童和酒家的身影,但是,現代人對於先祖的追思卻不曾停止。而清明祭拜的形式,也因為科技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未來的網際網路世界裡,追思是否可以超越時空?


過去:古人清明寄哀思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

清明源於寒食節,寒食節期間的習俗,就包括祭掃墳墓。秦漢時代,祭掃墳墓的風氣更盛。據《漢書》記載,大臣嚴延年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定期還鄉祭掃墓地。

在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正是在這種風俗下,才有了大詩人杜牧流傳千古的清明佳句。


現在:科技為清明傳統添新意


在當代,傳統文化的儀式感日漸式微,清明也不例外。現代人被忙碌的工作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所累,尤其是年輕一代,對於祭拜先人這種儀式並不特別在意。唯一慶幸的是,科技拉近了年輕人和清明傳統的距離。


近日有新聞報道稱,蘭州某地推出二維碼掃墓,通過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為先人獻花、點蠟燭、撞鐘、上香、祭酒,也可了解到更多的歷史故事。


其實,二維碼墓碑起源於英國,用智慧型手機掃描一下就可以看到逝者照片或視頻,了解他/她的生平事跡。逝者家人還可以對網頁內容更新維護。

眼下離清明越來越近,

但現在正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

應避免人群外出聚集。

為鞏固我市疫情防控成果,避免清明節期間因集中祭掃活動引發輸入性和聚集性疫情,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蘭州市民政局下發《關於2020年清明節期間暫停祭掃活動的通告》,從即日起至4月15日,全市所有骨灰堂、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公墓等殯葬服務機構暫停現場祭掃,暫停舉辦集體公祭、骨灰樹葬、骨灰撒散等聚集性活動。為滿足民眾需求,倡導文明祭掃方式,由蘭州市鳳凰山殯葬服務有限公司研發,經蘭州市皋蘭縣民政局支持搭建的「報恩堂生命紀念園線上祭祀平台」成功上線推出。




該款免費雲端祭掃平台主題為「追憶時空」,平台分為「致敬英雄」、「通告」、「私人紀念館」、「留言」等幾個區域,讓廣大民眾不出門、不扎推、不聚集,即可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和情誼,同時,自己個性化表達哀思的頁面和形式,可通過網絡在親友間轉發,達到家庭微信群、網絡追思會、製作思念卡、敬獻鮮花、書寫寄語等祭奠的直觀效果。


雲端祭掃平台不僅可以祭奠先人,更可致敬英雄,為抗疫過程中犧牲的英雄搭建紀念堂,對他們表達緬懷。需要祭奠的民眾,可掃碼登陸「追憶時空」祭掃平台,創建私人紀念堂,通過「寄語」,隨時寫下對故人的思念,通過家庭追思、經典誦讀、網上祭祀等文明方式,寄託哀思,將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感情與現代文明融合,讓哀思在雲端寄託,讓回憶在雲端保鮮。

雲端祭掃平台測試初期就得到眾多民眾的關注與支持,應邀測試使用過的民眾紛紛表示,網上祭祀首先既避免了人員聚集,又保證了防控安全;其次,雲端祭祀不燒紙不放炮,既保護環境,又綠色環保;第三,祭祀本身表達的是緬懷與哀思,既讓網絡與文明融合,又很好地滿足了人們抒情暢懷的需求。無論傳統掃墓還是現代「雲祭」,最重要的是真實而虔誠的一顆「心」,給哀思一個去處,讓我們抗疫+祭祀兩不誤,文明有序度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