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面紗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新來的朋友,右上角「關注」點一點,每天都能收到文章推送
姐妹們,對於月子仇,聽多了你們的吐槽,就想問一句,多年以後,回想起坐月子時的種種,氣憤的情緒還會不會湧上心頭?還恨婆婆嗎?
還是說,隨著孩子的長大,自己早已對過往釋懷了,看淡了,不再恨婆婆,但也不會跟婆婆親如母女,而是換了一種方式相識?
「月子仇我不再恨婆婆,不會和好如初,冷漠才是最好的相處方式。」
一位讀者這麼跟我說。
說起月子仇,很多女人都有共鳴,剛剛生產完,身體虛弱,急需人幫助,需要營養補充上去。
可是呢,卻事事不如己願,月子裡跟婆婆產生各種矛盾,爭吵在所難免,再加上一個根本不會維護妻子的丈夫,那麼,坐月子對於女人來說,就是一場劫難和煎熬。
她說:
【老師,月子仇,我以為會恨婆婆一輩子,可沒想到我放下了。孩子三歲的時候,我發現就不恨了,也不會再親如母女,覺得一切都過去了。
其實,我也經歷過一段很糾結很折磨的時間,我想起月子裡的事情,我就恨,非常恨,恨不得永遠見不到婆婆。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我將注意力轉移,我發現自己好像不再去想月子裡的事情了。
那段時間,我的腦袋裡像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在說:你婆婆害得你月子吃盡了苦,如果不是她,你怎麼會得月子病,怎麼會渾身疼痛,你就應該恨她。
另一個則說:這都過去了,別再去想了,想多無益,還不如過好當下的日子。
這兩個小人互相爭執,擾得我無法入睡。
直到孩子漸漸長大,可以上學了,我輕鬆了許多,我好像瞬間開竅了,覺得自己不應該執著於過去,沒必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讓自己不開心,更不該時刻受婆婆的影響,導致自己常發無名火,讓自己情緒化。
我發現,情緒歸於正常的我,快樂了不少。
可我也發現,我不再恨婆婆,並不代表,我就原諒了她,就可以跟她和好如初,跟她親如母女。
我覺得我做不到。我換了一種方式跟她相處,那就是冷漠,如同兩個陌生人,保持一定的界限。
自從月子裡鬧得不愉快,出了月子後,婆婆就回去了,再也沒有幫我帶過一天孩子。我們也沒有住在一起。
只有過年的時候,我才隨老公回老家去暫住幾天。
那幾天我是尷尬的,總覺得不知該如何面對她。
我原以為,我見到她,會跟她大吵一架,結果沒有。
我們彼此之間,客氣得像個路人。
對婆婆不再抱有過分的奢想,婆婆也別指望我像她的親生女兒一樣,回去就應該伺候他們,就應該家務全包,也就沒什麼矛盾了。
當然,也因為我的沉默,婆婆也不敢吩咐我做什麼,也不敢在我的背後多說什麼。
對一個人最好的報復,並不是恨,恨還是帶有情感的,而是冷漠,冷漠則沒有情感,也就不存在傷害不傷害了。
我發現用這種方式跟婆婆相處,反倒自然多了,不知道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新面紗說:
其實每個女人,經歷過月子裡的煎熬時,都會怨恨身邊的人,覺得他們對不起自己,對自己不好。這能理解。
畢竟,剛生完孩子的女人,本就應該被全心呵護。
媳婦坐月子時,婆婆沒有盡到全力,或者不幫忙,媳婦會怨恨,也是正常的反應。
月子之仇,能讓女人記恨一輩子,一點都不誇張。
但也有些人,會漸漸地淡忘,覺得沒所謂了,看開了,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何必為別人的錯,來讓自己不痛快。
曾經有個粉絲留言說,年輕的時候,很恨婆婆不幫忙帶孩子,自己又要帶孩子又要掙錢,太累了。
等到孩子大了的時候,再回過頭來想,其實也能理解婆婆,婆婆捨不得離開農村,不喜歡大城市,只想過自己想要的晚年生活,也就釋然了,一下子想開了。
而像這個讀者的這種方式,也並不是沒有,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女人選擇這種方式跟婆婆相處的。
既然關係已經鬧僵,已經回不去了,也不可能和好如初,也做不到親如母女,畢竟有隔閡,那就彼此都當成熟悉的陌生人,保持基本的禮貌,你不干涉我的生活,我不打擾你的生活,彼此不再產生矛盾,便挺好。
-end-
今日話題:你跟婆婆鬧過矛盾後,會選擇什麼方式相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