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總是在看完孩子的成績單後,才知道孩子成績退步了,可這個時候,孩子的成績已成定局…
其實,孩子在成績退步之前,一定會表現出一些蛛絲馬跡的,若是發現孩子有以下4種表現,家長就需要提高警惕,提前做出針對措施…
01 每天完成作業的時間出現明顯變化
作業完成時間忽然變長:
如果孩子以前每天作業都能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但是忽然從某天開始,寫作業的時間出現了明顯的延長。在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
首先通過家長群或者與老師溝通,確認一下近期的作業量是否有加大。如果沒有明顯增加的話,這種情況就表明孩子可能已經有些跟不上學校的學習進度了。
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及時的與孩子談談,再與老師進行溝通,看看是哪些科目的學習有困難,及時調整學習重點。
作業完成時間忽然縮短:
同樣,先確認近期的作業量是否有明顯變化,如果沒有,最好檢查一下孩子最近的作業完成情況。
如果作業完成的快是因為孩子學習進步了,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存在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孩子最近可能迷上了某些學習外的事情,因此急於完成作業去做那些事情。
如果是後一種情況,就要及時進行糾正,不要讓孩子沉迷到與學習全無關係的事情上。
02 作息時間出現明顯變化
當我們自己還是學生的時候,應該也有過在晚上睡覺時間偷偷看小說或者做其他事情的經歷。
既然我們自己小時候做過這些事情,那麼我們的孩子也很有可能會去做類似的事情。特別是在現在各類智能設備和娛樂設備極大豐富的時代,孩子能玩的東西就更多了。
所以如果發現孩子忽然急於提前上床睡覺,早上起床又特別的困難時,就要警惕孩子是不是趁著睡覺時間在偷偷的玩手機或其他娛樂設備了。
03 喜歡在家長面前抱怨老師
孩子比較感性,易受情緒左右。因此對一名老師的喜好會直接影響到該科目的學習。孩子會因為喜歡某個老師而愛上某科的學習,也會因為不喜歡某個老師而厭惡該科的學習。
如果發現孩子經常抱怨某個老師,那麼就很可能預示著這門科目的學習成績會出現下降。
出現這種情況時,不要急於否定老師,甚至直接去質問老師。而是要從多個方面了解事實的真相,不要偏聽偏信,並從正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進行引導,教會孩子理解老師、感恩老師,化解不良情緒。
04 頻繁提起某些與學習無關的人或事
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愛學習的孩子,通常喜歡和積極上進的學生交往;整天不寫作業不聽講、無所事事的學生會聚在一起成為「死黨」。
並不是說不讓孩子和差生交往,畢竟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優缺點。但是如果孩子經常和一些不愛學習的學生一起,家長就要注意了。學生之間是互相影響的。如果孩子經常喜歡和不學習的孩子交往,容易禁不住誘惑,變得不求上進,學習成績自然會下降。
01 得失心太重
有好勝心這是很好的,但是好勝心太重就成了大忌。很多同學不管是大考小考都非常在乎,哪怕是跟自己的競爭者相差一兩分,都會讓這些同學無比沮喪,其實這無疑加重了他的心理壓力。
所以在月考、期中期末這樣的大考中,這些同學的心理壓力也是達到了極致,想像一下,在這麼大的心理壓力下,怎麼可能平心靜氣的答題呢?
02 學習過於死板
有一類考生,掌握知識點過於死記硬背,並不能靈活變通。在平時的小考試中,題型很多時候在於考察知識的掌握情況,所以這類考生也能在小考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績。
但是一到大型的考試中,題型更側重於活學活用能力的考察,成績就立馬下滑。
03 基礎不紮實
所有的高樓都依賴一個好的基礎,所以成績拔高也需要堅實的基礎。
很多考生基礎不牢固,但是理解能力解題能力都非常強,平時的考試可能憑藉一時的僥倖能夠取得良好的成績,但是在基礎不紮實的情況下,並不能把所有題目都解答的非常完美。
建立紮實的基礎最好的辦法就是地毯式的複習,不能遺漏任何重點。
01 做難題
有些同學覺得複習就是做題,難度越大越好。其實不然,做難題至少有三方面的負面影響:
一是影響本身的自信心,產生消極的心裡暗示,自己嚇唬自己;
二是會打亂學習思路,知識是成體系的,理解了才能運用;
三是會耗費大量精力,使自己得不到適當的休息。
02 疲勞戰
有些孩子在複習時拚命抓緊時間,可謂是分秒必爭,甚至挑燈夜戰,這很有可能使自己陷入身心疲勞,甚至還會思維不清晰。
03 看弱點
有些學生平時覺得自己還可以,但到考前幾天,開始大量發現自己的弱點:這些單詞怎麼沒印象,這個題還不會做……於是便重新開始複習,一旦考試必然大腦亂作一團,原來會的知識也記不起來了。
所以,在考前無論發現了什麼弱點,都不要過多地去想,要有一個平常心:現在是複習已掌握的知識的時候,而不是再學習新知識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