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 幫扶上門,為群眾解困 長沙提高疫情防控期間兜底保障水平

2020-06-11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原標題:人民日報 | 幫扶上門,為群眾解困 長沙提高疫情防控期間兜底保障水平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11日訊 據人民日報消息(記者 杜若原 孫 超)一段時間以來,長沙市委市政府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一手抓復工復產,一手抓社會生活秩序恢復,尤其是著眼於困難群眾,展開全面幫扶救助。

「農村剛脫貧的群眾、城鎮邊緣群體、非戶籍人員中的困難群體這3類人,是長沙市幫扶的重點。」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介紹。

據了解,長沙建立起財政資金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資金物資、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相結合的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機制。目前,長沙明確市、區、鄉、村四級責任,已提前下撥社會救助資金1.1億元,用於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著眼於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建立四級聯動機制

「沒想到政府還惦記著我們,太感動了。」何麗華是湖南益陽人,丈夫去世後,她一個人獨立撫養3個還在上學的孩子。疫情防控期間,何麗華有近兩個月沒有收入。長沙雨花區民政局了解情況後,為其送上2000元幫扶資金,幫助她渡過難關。

去年9月以來,長沙市出台城市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方案,著眼於困難群眾吃、穿、住、醫等基本需求,建立起市級統籌、區縣負責、街道為主、社區實施的四級聯動機制。

「這個幫扶方案最大的亮點是突破了傳統救助制度僅限於戶籍人口的局限,將更多困難群眾,尤其是低收入邊緣群體和非戶籍人口納入進來。」長沙市民政局局長陳昌佳說。

「一老一小」群體生活狀況牽動人心。在資金保障方面,長沙市按照2020年確定的救助標準,發放城市低保、特困供養、殘疾人「兩項補貼」等資金,保障「一老一小」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同時,長沙加強對187家養老機構的管理,對有困難的養老機構和老人開展幫扶。「補貼養老機構也是間接補貼老人,尤其是困難老人。」陳昌佳說,長沙市針對養老機構面臨的現實困難,對民營、公辦養老院一視同仁,在過去650元床位費補貼的基礎上,再增加每張床位300元的補貼。

簡化證照辦理程序,助力困難群眾復工復產

家住長龍街道湘峰村上坡組的鄒光傑,是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義務人的「三無」人員。前不久,他突發疾病,被送往長沙市中醫醫院。

「您安心住院,我們會幫您申請補助,不要擔心錢的事情。」村裡得知情況後,隨即上報街道,為他申請相關補助。

疫情防控期間,長沙採取「先行救助、主動救助」的方式,對特殊困難群眾開展救助,由鄉鎮(街道)根據實際情況發放救助金,之後再補齊相關手續;同時,簡化了低保申請審批程序。據統計,先後有6000多人因此受益。

救助政策不斷下沉,相關部門還簡化證照辦理程序,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現在政府不僅全力支持我們復工復產,還上門給我們免費辦理證照。」天心區先鋒街道南城社區農產品銷售點的個體商戶劉文明說。

在這個銷售點,琳琅滿目的商品布滿了70多個攤位。為了給商戶們提供更便捷的服務,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收集辦理營業執照所需的相關資料。從準備資料,到提交申請,再到領取執照,提供「全程代辦」服務,助力復工復產。

穩定市場經營,推動產業幫扶,帶動困難群眾增收

在長沙望城區茶亭鎮,政府引導和幫扶40多家農家樂、18家農業企業順利復工復產。茶亭鎮黨委政府與茶亭農業協會一起打造出「茶亭花海」旅遊品牌,推進綜合性文旅旅遊項目。

「發朋友圈打卡有獎,每天前50名遊客每人送一份蔬菜……」茶亭鎮副鎮長鄧義說,為了讓生意紅火起來,他們想了不少辦法。「3月12日,全鎮農家樂大部分重新開張,到了4、5月份,客流量已基本和去年持平。」鄧義介紹。

客流量的增加不僅帶活了農家樂,還帶動了蔬菜、畜禽、蜂蜜等本地農產品的銷售。當地山亭閣蜂業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建萍說,在花海游的帶動下,今年的現場銷量比去年增長了一倍。

望城區副區長易文龍介紹,望城區及時出台政策促進鄉村旅遊,派出100多名幹部幫扶當地50家農業企業,推出9條鄉村游精品路線,幫助231家農家樂恢復開業。引導全區12個A級景點聯合推出199元年卡聯票,系列措施促進了鄉村游的復甦,帶動了困難群眾的增收。

長沙市文旅廣電局副局長譚旭說,疫情防控期間,旅遊行業受到了很大影響,當地通過活動引領和創新驅動,拉動鄉村游和農家樂復工復產,讓貧困群眾儘快獲得收入;長沙市發改委出台「穩定市場經營促進產業發展」的相關舉措,建立重點幫扶企業名單,幫助企業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