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母乳要怎麼喂養?為什麼提倡母乳喂養?你關心的都有

2019-07-17     小太陽兒童健康

大家好,我是來自西安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的楊小艷醫生。

今天我們來談談0-6月齡嬰兒母乳喂養的話題。


母乳喂養是自人類進化以來就存在的一種天然喂養方式,獸乳喂養嬰兒只有100多年的歷史。嬰兒配方乳喂養科學技術的發展雖然拯救了許多嬰兒的生命,但配方乳的成分標準範圍很窄,可對嬰兒產生營養問題,配方乳喂養還可產生疾病與情感問題。隨著愛嬰醫院的創建和複查工作的多年開展,我國0-6月齡足月兒純母乳喂養率逐年提高,目前可以達到85%。

問題一:6月齡內嬰兒的生理特點與母乳的完美匹配體現在哪裡?

1、6月齡內是人類一生中生長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對能量和營養素的需要高於其他任何時期。

2、嬰兒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發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謝廢物的排泄能力較低。

3、母乳既可提供優質、全面、充足和結構適宜的營養素,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又能完美的適應其尚未成熟的消化能力,並促進其器官發育和功能成熟。

4、0-6月齡嬰兒,需要完成從宮內依賴母體營養到宮外依賴食物營養的過渡,母體的乳汁是完成這一過渡最好的食物,又有什麼可以與母乳相媲美呢?

問題二:為什麼對6月齡內的嬰兒最好提倡純母乳喂養?

1、母乳喂養能滿足6月齡內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素的需要,母乳中的營養素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構成一個特殊的生物系統,為嬰兒提供全方位呵護,既有生理的滿足也有心理的滿足,使嬰兒在離開母體保護後能順利地適應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健康成長。

2、母乳中適宜水平的營養既能提供充足而適量的能量,又能避免過度喂養(即大家經常說的大胖小子),使嬰兒獲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長速率,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礎。

最新的2016版的6月齡內嬰兒母乳喂養指南(核心內容推薦了6條),我將一一給大家說明;

推薦1:母親產後儘早開奶(即我們經常說的早接觸早吸吮母親的乳頭),堅持新生兒第一口食物是母乳,而不是嬰兒配方奶粉。

因為新生兒出生後4-5天之內的母乳是初乳,初乳富含營養(乳糖、乳清蛋白、油脂等)和免疫活性物質(免疫球蛋白),有助於腸道功能發展提供免疫保護。

儘早開奶即讓嬰兒開始吸吮乳頭的時間越早越好,獲得初乳並進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大部分母親最終的結局是寶寶需要多少奶母親就可以分泌多少乳汁)。研究已證實,如果全球所有母親產後1小時即哺乳,可挽救100萬嬰兒的性命。

第一口食物是母乳,有利於預防嬰兒過敏,並減輕黃疸、體重下降和低血糖的發生(因為母乳里的蛋白質是嬰兒最需要的胺基酸比例模式)。

讓嬰兒儘早反覆吸吮乳頭,是確保成功純母乳喂養的關鍵。

嬰兒出生時體內的能量儲備可滿足至少3天的代謝需求(皮膚上的胎脂24小時內會逐漸吸收,也是能量 )。

開奶過程中不用擔心新生兒飢餓,密切觀察體重下降,只要不超過7%就應堅持母乳喂養。

成功開奶的輔助因素:溫馨環境、愉悅心情、精神鼓勵、乳腺按摩等。

嬰兒吸吮前不需要過分擦拭或消毒乳頭。

推薦1的操作方法

1、如何開奶:正常新生兒第一次哺乳應在產房開始:即搽干羊水和斷臍後與母親皮膚接觸,並開始吸吮雙側乳頭各3-5分鐘,可吸吮出數毫升初乳,同時親子接觸有利於乳汁分泌。

2、母乳喂養方法:推薦坐著喂奶,若一側乳房奶量已經滿足需要,應將另一側乳汁用吸奶器吸出。

3、如何促進乳汁分泌:每側乳頭每隔2-3小時要得到吸吮一次;嬰兒吸吮次數有限時,通過吸奶泵輔助手段增加乳汁分泌。母親身體狀況和營養攝入是乳汁分泌的前提(母乳蛋白質含量穩定,但脂肪、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鐵等與乳母飲食有關,維生素DEK不易由血液進入乳汁,故與乳母飲食成分關係不大)。

4、如何判斷乳汁分泌量是否充足:嬰兒每天能夠得到8-12次較為滿足的母乳喂養;喂奶時有節律的吸吮並可聽到明顯的吞咽聲。尿量及排便情況:出生0-2天至少排尿1-2次/日;如果有粉紅色尿酸鹽結晶的尿,應在生後第3天消失;生後第3天始排尿6-8次/日。出生後每24H至少排便3-4次,每次大便應多於1大湯勺;生後第3天後每天可排軟、黃便4(量多)-10(量少)次。

推薦二 堅持6月齡內純母乳喂養

除了剛開始我們提到的2點母乳喂養的好處,母乳還有什麼好處?

母乳有利於腸道健康微生態環境建立和腸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過敏發生的風險。

母乳喂養營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環境,給嬰兒最大的安全感,有利於嬰兒心理行為和情感發展;

母乳是最佳的營養支持,母乳喂養的嬰兒最聰明。

母乳喂養經濟,安全又方便,同時有利於避免母體產後體重滯留,並降低母體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

母乳喂養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專業人員的技術指導,家庭,社區和工作單位應積極支持,我們要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保護母乳喂養。

關鍵點

純母乳喂養能滿足6月齡內所需要的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素,應堅持純母乳喂養6個月。

按需喂奶,兩側乳房交替哺喂;每天6-8次或更多。

堅持讓嬰兒直接吸吮母乳,儘可能不使用奶瓶或簡接喂哺人工擠出的母乳。

特殊情況(PKU嬰兒、生長過快的嬰兒)需要在滿6月齡前添加輔食的,應諮詢醫生或其他專業人員後謹慎做出決定。

如何判斷母乳攝入量?

嬰兒攝乳量主要取決於嬰兒自身的營養需要。通過觀察嬰兒情緒或尿量來判斷母乳攝入是否充足。如果嬰兒每天能尿濕5-6個紙尿褲說明是能吃飽的。也可通過稱量嬰兒攝乳前後的體重來判斷。

嬰兒體格生長可靈敏反映喂養狀態,定期測量體重、身長、頭圍,生長曲線正常說明母乳量充足。

堅持6月齡內純母乳喂養的科學依據

純母乳喂養對子代的過敏性疾病(比如嬰兒濕疹、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有保護作用。有效地避免嬰兒過早接觸異源性蛋白質,減少對異源性蛋白質的暴露水平。HostA等的研究證明,純母乳喂養兒1歲以內極少發生過敏反應,至少可以推遲這種過敏的發生。

對2001-2012年9項有關母乳喂養與嬰幼兒濕疹風險的薈萃分析證實,母乳喂養可降低嬰幼兒濕疹發生風險的38%;可降低32%哮喘/喘息發生的風險。

Owen等(2005)對28項研究的薈萃分析顯示,與配方奶相比,母乳喂養可降低遠期肥胖風險13%,母乳喂養時間越長兒童肥胖風險越低。母乳喂養對肥胖的預防作用,與其較低的蛋白質含量有關。

多項薈萃分析文獻表明,母乳喂養兒神經系統發育狀況比配方粉喂養兒更好。母乳喂養時間越長,成年期IQ得分越高。

推薦三 順應喂養,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

提要

母乳喂養應順應嬰兒胃腸道成熟和生長發育過程,從按需喂養模式到規律喂養模式遞進。按需喂養(0-3月齡)不強求喂奶次數和時間。

關鍵推薦:

從按需喂養模式到規律喂養模式遞進。

飢餓引起哭鬧時應及時喂哺,不要強求喂奶次數和時間,但一般每天喂奶的次數可能在8次以上,生後最初會在10次以上。

隨著嬰兒月齡增加,逐漸減少喂奶次數,建立規律哺喂的良好飲食習慣。

嬰兒異常哭鬧時,應考慮非飢餓原因,積極就醫。

推薦四 嬰兒出生後數日開始補充維生素D,不需補鈣

嬰兒出生後數日開始補充維生素D,不需補鈣

純母乳喂養的嬰兒不需要補鈣。

新生兒出生後應及時補充維生素K.

實踐應用與科學依據

1、配方粉喂養的嬰兒通過合乎國家標準的配方食品,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不需要再額外補充。

2、每日10ug(400IU)的維生素D可滿足嬰兒在完全不接觸日光照射情況下的維生素D的需要,並可維持血清25(OH)D水平在50nmol/L以上,不出現臨床維生素D缺乏表現。

推薦五 嬰兒配方奶是不能純母乳喂養時的無奈選擇

提要

任何嬰兒配方奶都不能與母乳相媲美,只能作為純母乳喂養失敗後無奈的選擇,或者6月齡後對母乳的補充。6月齡前放棄母乳喂養而選擇嬰兒配方奶,對嬰兒健康是不利的。

關鍵推薦

以下情況不宜母乳喂養,需要採用適當的配方奶喂養嬰兒患病母親患病(病毒性傳染病,病毒通過乳汁引起母嬰傳播)母親因各種原因攝入藥物。經過專業人員指導和各種努力後,乳汁分泌不足。

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態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養6月齡內嬰兒。

操作方法

1、什麼是嬰兒配方奶? 嬰兒配方奶也常常稱為嬰兒配方食品,是以嬰幼兒營養需要和母乳成分研究資料為指導,用牛奶或羊奶、大豆蛋白為基礎原料,經過一定配方設計(食物成分調整和營養素強化)和工藝而生產的,用於喂養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健康嬰兒。嬰兒配方奶對於得不到母乳喂養的嬰兒,可以減少直接用牛羊乳喂養嬰兒的缺陷。

2、為什麼嬰兒配方奶粉不能與母乳媲美?

嬰兒配方奶保證了部分營養素的數量和比例接近母乳,卻無法模擬母乳中一整套完美獨特的營養和生物活性成分體系,如低聚糖、乳鐵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以及很多未知的活性成分。母乳喂養嬰兒可以隨母乳體驗母親膳食中各種食物的味道,對嬰兒飲食心理及接受各種天然食物有很大幫助;母乳喂養過程和奶瓶喂養過程給予嬰兒的心理和智力體驗是完全不同。

推薦六 監測體格指標,保持健康生長。

提要及關鍵推薦

身長和體重是反映嬰兒喂養和營養狀況的直觀指標。疾病、喂養不當、營養不足會使嬰兒生長緩慢或停滯。

6個月齡前嬰兒每半月測量一次身長和體重,病後恢復期可增加測量次數。(專用嬰兒體重秤,空腹排去大小便)出生體重正常嬰兒的最佳生長模式是基本維持其出生時在群體中的分布水平。嬰兒生長有自身規律,過快、過慢生長都不利於兒童遠期健康,不宜追求參考值上限。

嬰兒生長存在個體差異,也有階段性波動,不必相互攀比生長指標。

科學依據

嬰兒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高峰期,充足的營養是促進體格、智力和免疫功能發展的物質基礎。

早期營養和生長對成年期慢性疾病風險具有重要影響。營養缺乏導致的低出生體重和出生後生長遲緩,以及過度喂養導致的超重、肥胖,都具有明顯的遠期健康危害。

兒童養育過程中,傳統上追求的「多、高、大、快」,增加了遠期健康風險。

在兒童喂養實踐中應幫助兒童實現其固有生長軌跡,獲得健康生長,謀求近期健康效益和遠期健康結局的平衡。

在這個過程中母乳喂養是成本-效應最高的選擇。

今天的講座結束了,小結一下今天給大家講述的話題:

6月齡內嬰兒母乳喂養 核心推薦包括6個方面:

1、產後儘早開奶,堅持新生兒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2、堅持6月齡內純母乳喂養。

3、順應喂養,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

4、生後數日開始補充維生素D,不需補鈣。

5、嬰兒配方奶是不能純母乳喂養時的無奈選擇。

6、監測體格指標,保持健康生長。


最後想聽楊小艷醫生講更多關於孩子喂養,體格生長發育,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請關注小太陽兒童健康公眾號或千聊直播間,更多好課等你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uS2CmwBmyVoG_1ZFRF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