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看過塗磊主持的一檔節目,採訪了一對殘疾人夫妻。
這對夫妻,命運很坎坷:丈夫患有小兒麻痹,行動不便。因為身體原因,他一度自卑消沉。
妻子患有罕見的「鏡面人」疾病,身體器官位置和常人完全相反,並且脊柱扭曲,走路費力,但她天性樂觀。
兩人相戀後,妻子的樂觀心態,像陽光般照亮了他的生活,讓他不再灰暗消極,逐漸開朗起來。
兩人結婚後,儘管妻子的身體條件不適宜,卻還是毅然生下孩子。
現在一家三口,生活得很溫馨。
節目中,丈夫對於妻子付出的一切,鄭重其事地說了句:「謝謝你。」
當時,塗磊問觀眾:「你們覺得,夫妻間要不要說謝謝?」
有觀眾回答,夫妻間還客套什麼?也有觀眾覺得,說謝謝太刻意。
但當你看到節目中的妻子,因為聽到丈夫的道謝,一臉滿足笑靨如花。而丈夫也因為妻子的開心,眉宇間儘是欣喜。
這時候你就會明白:"謝謝你"這三個字,充滿了正向能量和溫暖意義。
再相愛的夫妻
也要學會說感謝
知乎上有個網友寫道,自己的父親是一名建築工人,在那個窮的叮噹的時代,經常幾個月不著家。
母親則在家種幾畝薄田,養蠶繅絲,照顧兒女,勞神費力。
儘管生活不富足,但結婚30年了,總能從他們臉上看到幸福的光。
從她有記憶開始,常聽母親說的話就是「你爸爸賺錢不容易,要節儉。」
每隔半個月,母親在村頭小賣部的給父親打電話,總說「辛苦你了,回頭我多攢點雞蛋,回來給你補補。」
而父親每次回家總是多走十幾里的路,繞到集市上,給母親買一些禮物。
雖然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但總會說「家裡辛苦你了,給你的禮物。」
所謂舉案齊眉,相敬如賓,描繪的就是這樣美好的畫面吧。
多年後她想起來還是很暖心。
對於女人來說,愛總是排在第一位的。
丈夫對妻子心懷感激,給妻子足夠多的愛和尊重,作為妻子,一定會加倍回報。
最怕的是,辛苦得腰酸腿痛卻得不到一句好話,掏心掏肺卻換不來一份認可,嘔心瀝血卻聽不到一句「謝謝」。
不懂說感謝
再好的感情都會毀於理所當然
「沒意思,婚姻真的沒意思……」睡前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朋友曉晴突然發的感慨。
原來,她老公前兩天升職了,於是晚上請來親朋好友慶祝。
酒過三巡,他高舉酒杯,激動地致感謝詞。
他感謝生養他的父母、教育過他的恩師、提拔他的領導、幫助他的朋友……意氣風發地感恩了一大圈,就是沒有提到曉晴的名字。
客人散去後,她忍不住問他:「難道我就不值得感謝嗎?」
他卻不以為然地笑笑:「這不是你應該做的嗎?「
她一愣,回想起以前,心止不住地顫。
他工作越來越忙,讓她辭職照顧家庭,她便毅然放棄了自己喜歡的工作;
家裡老人接連生病,正逢他出差,都是她風裡來雨里去跑醫院照顧;
他趕報告加班,她便陪著他熬夜,煮夜宵、揉肩背,時不時還幫忙查資料……
如今,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升遷了,卻認為這些年她所有的付出,都是應該做的。
我想,朋友圈那一連串的」沒意思「的背後,是她積壓已久的委屈和心酸。
這世上,付出只有心甘情願,沒有理所當然。
如果一方對另一方的付出和體恤,得不到一點回應,就像黑洞般,只知道索取吞噬,那麼再好的感情,也會一點點透支殆盡。
及時說感謝
是幸福婚姻的秘訣
其實,留意身邊那些幸福的夫妻,彼此間從不吝惜感謝、抱歉和誇讚。
我認識一位企業家,接近父輩的年齡,也絲毫沒有避諱妻子的謝意。
有一次在他辦公室開會,一直開到下班。他妻子打來電話,先道一句,辛苦了,然後說晚上包了他最愛的野菜包子。
他在電話中抱歉:「抱歉,還在開會,你幫我留兩個,晚點就回家吃,謝謝啊!」
可能是因為見過太多事業小有成就的男人,開會期間對家人的電話,會一臉不耐煩——「別說了,忙著呢,和大家開會呢!」
所以那一刻,一通充滿平常人家溫馨而又有點小甜蜜的電話,似乎都讓我們變得感性而柔軟。
有人覺得老夫老妻了,還要跟對方表達愛意和謝意,顯得太矯情太見外。
可就因為夫妻是最親密的人啊,在婚姻的路上不易,才不能讓無休無止的指責,理所當然的忽略成為常態。
有人則是心裡很感激,嘴上卻不說,不願說不肯說,覺得就算不說對方也能懂。
可事實卻是,不說,對方真的不懂。
及時說聲感謝,是成本最低的投資。
謝謝他為這個家添磚加瓦,謝謝他為自己準備的驚喜;謝謝她做了一桌好吃的菜,謝謝她在自己創業時給與的後盾支持……
收到感謝的另一半,會以更大的熱情投入這段關係,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付出是被認可和看到的。
我愛你,對不起,謝謝你。
這些話很簡單,但它在婚姻里的效力,比想像的超出百倍。
這不是虛偽的客套,而是彼此恩愛的象徵。
對方的付出,及時給予回應。對方的深情,懂得說聲感謝。如此,愛才能更長久、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