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成長牽動著很多人的心,除了親爹親媽,遠房親戚,還有樓下大媽,鄰居大爺……
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育兒經,雖然是對孩子的關心,但有些可能並不科學,甚至是「謠言」。
爸爸媽媽必須擦亮雙眼,學習並掌握科學的育兒知識,才能不掉坑兒。
01、腦袋越大寶寶腦子發育越好?
頭圍大小和身高、體重一樣,都有一個正常的範圍。
頭大不代表大腦發育發達,頭小也不代表大腦發育滯後。
頭圍大小主要和家族遺傳有關,和大腦發育無關。
02、順產的寶寶智商更高?
大腦的智力發育影響最大的是先天遺傳,由基因決定。
另外,後天的營養物質、教育程度等也會對智力發育產生積極影響。
但,沒有一項研究表明,分娩方式和寶寶智力發育有關係。
03、頭上幾個旋兒和寶寶聰明程度有關?
頭上的旋兒是毛髮生長的方向,每個人的頭旋都有差異,沒有特別的意義。
幾個頭旋和寶寶是否聰明不相干。
04、滿月不剃胎髮長大不好找對象?
寶寶頭髮的好壞主要取決於遺傳、營養及身體健康狀況等多種因素,和剃胎髮沒有關係。
通常,1歲左右進入換髮期最晚不超過2歲開始,寶寶稀疏、發黃的胎髮被烏黑、濃密的頭髮所取代。
所以,胎髮完全沒有必要剃。
而且,好不好找對象也不是只看頭髮,你說呢?
05、寶寶不能剪指甲會泄氣?
氣?什麼氣?難道是放屁?……
寶寶指甲該剪還是要剪的,不然很容易抓傷臉頰、皮膚。
給寶寶剪指甲時,注意和指甲線空出一點距離,不要剪得太深。
儘量剪成有角度和弧形,剪完用指甲銼修整鋒利的邊緣。
06、寶寶照鏡子會做噩夢?
照鏡子並不影響寶寶睡得香甜,不照鏡子也不代表寶寶就不會做噩夢。
寶寶睡不安穩時,可能是自身不舒服,尿了拉了、肚子餓了、環境太吵或太冷太熱等有關。
07、新生兒捏鼻樑鼻子才能高?
新生寶寶一般鼻樑都是塌的,隨著生長發育逐漸高挺起來。
而且,鼻樑高矮主要受父母遺傳因素影響,不是捏一捏就能變高。
寶寶皮膚脆弱,家長一用力就可能對鼻粘膜造成傷害。
捏鼻子,還可能會使鼻腔分泌物通過耳咽管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08、女寶從小側睡否則子宮會後位?
有數據統計,20%的女性有子宮後位,這大多數是先天性的,和睡姿無關。
美國兒科協會(AAP)建議,健康的寶寶要儘量保持仰臥(背部平躺)。
這種睡姿對小寶寶最為安全,可減少「嬰兒猝死綜合徵」的風險,而且還能避免腮腺擠壓和口水外流。
情況允許時,儘量把寶寶翻過來保持仰睡。
09、寶寶眉毛剃掉重新長出的黑?
寶寶眉毛長得是否黑、濃密和刮不刮沒有關係。
寶寶皮膚嬌嫩,大人一個手抖就可能給寶寶帶來破損甚至感染,不建議刮眉毛。
一般2、3歲眉毛就會比較有型。
10、新生寶寶不能照相會把魂兒照沒?
新生寶寶膽子才沒那么小,照相什麼的根本不害怕。
就算是偶爾使用一下閃光燈,照射時間非常短,也不必擔心會損害寶寶眼睛。
更不會把「魂兒」照沒啦~
11、寶寶不用洗臉母乳擦擦就行?
寶寶雖小,但也要乾淨的好伐?為啥不給娃洗臉!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塗抹在臉上,很容易滋生大量的細菌。
母乳中大量的蛋白質、脂肪還會堵塞寶寶的毛孔,影響皮膚代謝,長此以往易出現皮脂腺炎和毛囊炎,使皮膚出現紅疹、長痘痘等問題。
同時,蛋白質還存在致敏的可能,不利於皮膚健康。
12、月子裡寶寶要穿襪子否則以後腳跟會裂?
月子裡寶寶穿不穿襪子,主要和環境有關係。
如果是環境比較冷,為了保暖當然可以穿;但如果是大夏天,讓小腳丫涼快一下又何妨。
成年人腳後跟乾裂主要是皮膚乾燥造成的,和小時候穿不穿襪子扯不上關係。
13、新生寶寶要吃米糊母乳吃不飽?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母乳充足的情況下,吃母乳是最好的。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也明確說明,6個月內的寶寶應堅持純母乳喂養,同時順應喂養,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
14、寶寶身上有青色胎記是沒去胎毒?
胎記主要因為皮膚組織在發育時發生了異常的增生,從而導致的皮膚表面出現形狀和顏色的異常。
西醫根本沒有胎毒的說法,純粹是廣大勞苦人民臆想出來的詞彙。
胎記就是胎記,和什麼毒無關。
15、寶寶吃手是沒吃飽?
寶寶吃手的原因主要是生理反應(覓食反應),自我安慰或緩解長牙期的牙癢和疼痛等。
寶寶吃手可不是訴說沒吃飽。
16、抱起來搖晃寶寶會使寶寶易睡?
抱著搖晃寶寶,寶寶可能不是睡著了,而是被你搖暈了。
大力無聲的搖晃,寶寶在沒有外部損傷跡象的情況下會造成頭或腦的損傷。
不當的方式劇烈搖晃寶寶,或長時間多次快速搖晃寶寶等,會引起「嬰兒搖晃綜合徵」。
安全著想,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大力的搖晃寶寶,並且告訴其他照顧寶寶的人。
如果在寶寶哭鬧時,習慣性的抱著寶寶輕輕的來回走動、輕搖哄睡是可以的。
17、吃核桃可以補大腦?
核桃中的亞麻酸,並不能直接被大腦利用,只是提供所需營養,不是吃了孩子就會變聰明,不吃就不聰明。
而且大腦發育需要多種營養元素,不是只有核桃一種食物就能補充的。
18、收費疫苗都是騙錢的沒有必要打?
我國的疫苗分為兩種,一類是免費的,強制性的,都得打;二類是自費的,可自願選擇打或不打。
很多人盲目以為一類比較重要,二類收費沒必要打,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之所以疫苗分兩類,主要是我國人口眾多,二類疫苗價格太貴,承擔不起大的費用支出,只能公民自己出錢打二類疫苗。
無論一類還是二類疫苗,主要目的都是預防疾病,條件允許時,都應接種。
19、6個月必須斷夜奶否則影響以後睡眠?
夜奶要喂多久,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主要根據大人和寶寶的具體情況來調整。
6個月是否斷夜奶,對寶寶以後的睡眠沒有直接影響。
20、輔食做的越爛越好消化?
寶寶滿6月齡起(180天),開始添加輔食。輔食性狀由稀到稠、量由少到多。
從泥糊狀(米粉、紅肉泥、菜泥),半固體(爛糊面、紅肉末、軟碎菜),固體(水果粒、菜粒、紅薯塊)逐漸過渡。
寶寶輔食性狀根據月齡增長逐漸變化,而不是越爛越好。
過於精細的輔食,會影響寶寶的咀嚼能力,影響口腔肌肉的發育等。
21、枕禿、夜裡睡不踏實、出汗多是缺鈣?
這些寶寶缺鈣的表現,都是假的。
枕禿是嬰兒頭枕部與枕頭或床面局部摩擦過多導致的。
睡不安穩是寶寶處於快速生長發育階段,胃腸道不適、長牙、溫度變化、情感需求等各種原因都會導致睡覺不安穩,大多與缺鈣無關。
出汗多和寶寶自主神經功能發育不完善的生理特點有關,隨月齡增加會逐漸改善。而且還可能是寶寶鋪、穿、蓋,太多所致。
22、寶寶越早走路越好?
確切的說,寶寶越早走路越不好!
過早干預寶寶走路,會使還沒準備好的身體提前接受站立和學步帶來的壓力,但寶寶的脊柱、下肢難以承受全身的重量,長此以往,可能會出現腿部異常的現象。
大多數寶寶在10~12個月開始嘗試自己走路,但直到1周歲以後寶寶才能走穩,不需要幫助自己站起的熟練走路。
寶寶發育特點各不相同,只要生長發育健康,早點、晚點又如何。
23、趴著睡的孩子更聰明?
趴著睡還是仰著睡只是寶寶的習慣而已,和聰明真的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但建議健康的寶寶儘量保持仰臥(背部平躺),減少「嬰兒猝死綜合徵」發生的風險。
24、穿紙尿褲影響男寶以後的生殖功能?
紙尿褲對男寶的影響除了避免隨處拉尿外,真的沒有什麼不良影響。
如果真影響生殖功能的話,那生產紙尿褲的廠家早倒閉了。
這個鍋,紙尿褲真的背不動!
25、語言發育慢的是貴人?
「貴人話語遲」不過是一種沒有意義的說辭,說話早晚跟貴不貴人無關。
一般,寶寶之間會有4~6個月的語言發育差異。
對於說話晚的寶寶,家長要儘量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說話時,放慢語速、吐字清晰。
避免和同齡孩子比較語言能力,1~2歲大的寶寶,語言發育的差異程度極大。
26、避免出現耐藥性寶寶生病別用藥?
寶寶各器官發育不完善,免疫系統也不成熟,很多疾病不吃藥無法自愈。
所以,寶寶生病還是應該吃藥,但注意遵從醫囑,不要自行購買使用,尤其是一些抗生素類藥物。
27、「蠟燭包」預防寶寶以後羅圈腿?
「蠟燭包」不僅不能預防羅圈腿,還存在髖關節脫位的風險,一定不要再包裹寶寶。
首先,導致羅圈腿的原因是發育性因素缺乏維生素D,過早站立或學步及遺傳因素有關。
和是否「蠟燭包」無關。
28、為了營養均衡寶寶要頻繁換奶粉?
有些人因為擔心奶粉安全,或寶寶腸胃不好、不愛吃等問題,而頻繁更換奶粉,但頻繁換奶實際上不利於寶寶身體發育。
每種奶粉配方成分不同,很容易導致營養攝入不均衡。
而且每種奶粉的氣味、味道都有差異,寶寶腸胃接受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一直在嘗試的話,很容易造成寶寶厭奶,轉奶失敗還易引起腹瀉、便秘等問題。
29、寶寶不吃鹽會沒有力氣?
天然食物和母乳中的鈉完全可滿足寶寶身體對鈉的需要量,1歲內寶寶,只需飲奶量和輔食量正常,就不用擔心缺鈉,更不用擔心沒力氣。
而且,寶寶腎臟發育不完善,過早添加食鹽,且長期食用過量(味重),會造成腎臟功能紊亂,甚至不可逆的腎衰竭。
過早添加食鹽等調味品還會增加日後高血壓的風險。
30、寶寶肚臍形狀向上兜著二胎會生兒子?
對不起,二胎我們不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