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伊朗在敘分歧日漸凸顯,地區局勢添新變數

2019-12-02     中國網觀點中國

李瑩瑩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助理研究員

在敘利亞陷入內戰泥潭,阿薩德政府生存面臨考驗之時,俄羅斯和伊朗向敘伸出援手,共同協助敘政府對抗反對派武裝。伊朗向敘派遣了數萬名武裝分子,俄提供空中支援和後勤保障,雙方與敘政府軍合力作戰,逐步從叛軍手中奪回數個戰略要地,有力扭轉了戰局。

對俄、伊兩國來說,失去敘利亞這一盟友的代價過高,因此近年來雙方展開了一系列有效協作,重塑了地區安全秩序。如今,隨著阿薩德政權地位日益鞏固,雙方的戰略分歧和利益矛盾開始逐漸浮出水面,給敘戰後的地緣政治形勢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

首先,雙方對敘利亞未來國家形態的構想不同。

俄希望通過重塑中央權威、重組國家機構、對核心部門人員進行「洗牌」等方式改造敘政府。7月,敘政府對安全機構高層進行大規模人事調整,重新任命國家安全局、情報總局、空軍情報局、刑事安全局和政治安全局等五個核心部門的領導。他們在近幾年無一例外地都與俄軍方保持著密切的戰略合作。8月,敘老虎部隊更名為第25特戰師,隸屬於國防部。老虎部隊戰功赫赫,且其領導人蘇海爾·哈桑准將和敘國防部長阿里·阿尤布都是親俄人士,將該部隊納入國家核心編制正合俄心意。

伊朗則試圖滲透敘國家內部,將隸屬於伊斯蘭革命衛隊的民兵組織、當地盟友等納入敘國家機構。伊朗對俄戰略有清醒認識,更多地希望自下而上建立起在當地社區的影響力。此前,伊朗已通過類似手段在伊拉克、黎巴嫩和葉門建立起了根深蒂固的親伊朗勢力。

敘利亞庫爾德族婦女遠在遠處看著科巴尼遭受空襲

其次,雙方對敘在自身地區戰略中的定位不同。

俄將敘視為重返中東的戰略支點,意欲成為地區國家之間的「調停人」,提高自身影響力。當前,俄正加緊與地區國家協調,幫助敘重返阿拉伯陣營。在美國收縮地區力量的背景下,俄在敘取得的成功為其樹立了一個可靠形象。地區國家紛紛向俄伸出橄欖枝,希望加深與俄在政治、經濟、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與俄相比,伊朗對戰後敘利亞的規划算不上野心勃勃,但卻更加激進。伊朗在敘內戰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付出了高昂代價,僅恢復戰前影響力顯然無法使其得到滿足。伊朗希望敘繼續充當其構建「什葉派新月地帶」的門戶,以對抗沙特主導的遜尼派陣營;同時也意圖將敘打造成為對抗以色列的前沿陣地。當前,伊朗和真主黨投入重金在敘西南部地區重建勢力,伊以雙方的衝突料將持續下去,這不符合俄的戰略利益。

第三,雙方在敘經濟領域的競爭也在加劇。

俄、伊雙方都將其對敘政權的支持作為劃定各自「勢力範圍」的手段,以確保自身在敘的長期利益。在敘重建問題上,雙方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

俄已從敘政府獲得了巨大的特權和讓步。4月,俄敘兩國領導人簽署協議,俄租下敘塔爾圖斯港口49年使用權。俄在採礦、石油勘探和製造業等領域也在逐步擴大俄國有及私營企業的存在。此外,俄還鼓勵更多國家在不損害敘中央權威的前提下參與敘重建進程,以最大化其在敘成果。

伊朗一方面希望繼續深化與敘政府的合作,一方面通過擴大對敘偏遠地區的投資在敘構建影響力網絡。2月,在阿薩德訪問德黑蘭期間,雙方達成了一系列工業、軍事和能源協議,包括建設發電廠、伊朗海軍租借拉塔基亞港口等。在阿勒頗和代爾祖爾周圍的農村地區,伊朗不僅大力支持當地農業、畜牧業發展,還修建了學校、醫療中心,提供電力設施等。伊斯蘭革命衛隊也在當地建立了有影響力的地方防禦部隊,支持盟友滲透到當地的商業、交通和石油貿易中。

未來一段時間,俄伊雙方的不信任可能會進一步暴露出來。他們向來不是天然的合作夥伴,而是在共同盟友面臨生存威脅時進行了短暫的協作。當前,敘利亞國內勢力盤根交錯,但大勢已定,敘政府表示控制了全國90%多的領土。尤其是在離伊朗較近的中部和南部地區,整體戰局基本趨於穩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參戰的主要國家及其代理人已進入爭奪戰後「勢力範圍」的新階段。圍繞敘戰後國家形態、戰略地位和經濟利益等問題,俄伊之間的拉鋸戰才剛開始。(責任編輯:唐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jiFyG4BMH2_cNUgFnl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