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兵被喂毒牛肉:美西戰爭中的疑案

2019-06-25     讀懂本星球

「他們作證說這些牛肉聞起來就像一具屍體。但是,倘若不吃下這些噁心的東西,美國大兵們也不可能戰勝西班牙軍隊——這簡直就是一場噩夢。」

這是一段摘錄於百年前刊物中關於美國「毒牛肉事件」報道的句子。

在1898年爆發的美西戰爭期間,許多美國士兵都因為食用了質量不過關的牛肉罐頭而死亡。這件轟動了當時美國社會的食品醜聞堪稱美國版的「毒牛肉事件」。

一張諷刺軍隊牛肉事件的漫畫


1.牛肉罐頭引發的命案

19世紀末,經歷了經濟快速發展後的美國終於躋身入帝國主義俱樂部,並開始了海外擴張的腳步。

但當時美國環顧四周,卻發現周邊富饒的土地早已被各資本主義老牌國家瓜分完畢。苦惱於無肉可分的美國將矛頭率先指向當時已垂垂老矣的西班牙,這個暮年帝國手中只留有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三塊土地,而其中作為甘蔗、煙草出口大國的古巴則受到了美國的青睞。

古巴的農業結構

即便是弱肉強食,也要師出有名。由於缺少對西班牙開戰的藉口,所以最初美國主要通過入駐企業、投資等商業手段試圖擠占西班牙在古巴的利益。

但很快,一場爆發在西班牙殖民軍隊與古巴人之間的騷亂卻讓美國有了可乘之機:1898年1月,對當地自由派政府抱有不滿的西班牙殖民軍隊在古巴的哈瓦那發生騷亂,西班牙士兵們砸了古巴當地的三家報社,只因這些報社都曾批評過西班牙前任總督維勒。

古巴首府哈瓦那的老城區由西班牙殖民者設計,至今仍然保留著濃重的西班牙風情

這本身只是一件影響不大的衝突事件,但卻成為美西戰爭的導火索,得知訊息的美國很快就以保護駐古巴美籍人士為由,派遣艦艇「緬因」號氣勢洶洶直奔古巴哈瓦那港口。

但離奇的是,這艘艦艇竟在次月就因不明原因而爆炸沉沒。這次事件激起了美國媒體界與民眾的怒氣,躺著中槍的西班牙在一夜之間就被背上「背信棄義「的罵名。

沉沒的「緬因」號戰艦

美國國內民情激憤、到處都在宣揚「美國需要一場戰爭」。在民心所向之下,美西兩國終於對彼此宣戰。

儘管美國軍方對此次戰爭勢在必得,但參與這場戰爭的士兵們卻吃盡了苦頭。古巴天氣炎熱,軍方卻只向士兵提供冬季制服。士兵不得不身套厚厚的軍服,在熱帶雨林中一個又一個的沼澤中徜徉而過,汗水與泥漿的混合物填充進他們的衣服、包裹著他們的身體。

一張描繪美西戰爭時期作戰場面的繪畫

更坑爹的是,由於古巴天氣炎熱,軍方提供的牛肉罐頭很快發酵。據說當時的士兵打開蓋子,裡面充斥著「粘狀的、散發著刺鼻氣味的綠色物體」。

但由於食物短缺,士兵們不得不就著烈酒乾了手中的陳年爛肉。而他們中的很多人還是因為食物中毒而臥床不起,有些甚至因得不到及時治療而喪命。

戰後,美國軍隊的腐敗罐頭事件很快經由媒體在國內被曝光,國內一時間輿論四起。

工人將肉類半成品運送到沒有冷藏設備的倉庫


2.真相大白

據戰後統計,美軍在此次戰爭中共死亡3289名士兵。但因為作戰而死的只有332名,剩下的2957名無一例外都是病死的。至於病死的原因,則大多源於腐敗罐頭引起的食物中毒。

因為食品安全問題而無辜喪命的幾千名士兵引發了美國國內的民憤,當時媒體界都紛紛諷刺道:「美軍最大的敵人不是西班牙,而是牛肉罐頭。」

而更驚人的是:這些爛罐頭並非什么小作坊的成品,它們都是由美國「三巨頭」食品公司Morris&Company、Swift&Company、Armor&Company所製造。

Swift Co在芝加哥的香腸加工工廠

據說在訂製這批軍用罐頭時,軍方就要求這些公司盡一切可能大量、快速地生產食物。而廠商為了追求速度、控制成本,便將混合了筋和脂肪的牛雜碎以及臨近過期的老肉攪碎以製成軍糧。

一些工廠甚至還用五年前中日甲午戰爭時期的「陳年老罐頭」魚目混珠、塗改掉保質期限並重新投入市場銷售。

一張諷刺工廠用「垃圾肉」製作罐頭的漫畫圖片

為了掩蓋肉的腐爛味道,商家不得不在罐頭裡添加大量的香辛調料。這麼做的一個考慮是:哪怕肉本身難以下咽,但放在其他燉菜里煮一煮,還是勉勉強強可以吃的嘛(順帶還能增添風味)。

但悲傷的是,美軍在這場戰爭中,完全沒有配備鍋勺等做飯器具。於是許多士兵都不得不「干吃」掉腐肉與大量的調味料。這麼做的結果是,赤痢和黃熱病在士兵間流行,許多人都因為發熱嘔吐而病死。

由於毒牛肉事件在美國國內甚囂塵上,迫於輿論壓力的時任總統麥金萊不得不組織特別委員會來查明事件真相。

一家加工肉類的工廠照片,照片中不但肉類被直接堆放在不潔的案板上,工人也是直接徒手分割肉類


3.軍民博弈

在特別委員會組織的公聽會上,委員會邀請了在美西戰爭中擔任司令官的尼爾森·邁爾斯將軍提供證詞。

事實上早在開戰前,這位將軍就已向軍方提議:與其向士兵提供經過冷凍和防腐處理的美國本土罐頭,不如直接在當地購買新鮮的食品。但由於軍方與國內大企業早早便締結契約,因此這項提議並未被採納。

《美國軍隊烹飪指南》:展示了1896年以後百年間美國軍隊烹飪方式的演變

在這場公聽會上,尼爾森·邁爾斯描述:「美西戰爭中的軍用罐頭裡面已經完全腐爛,更甚者甚至還能看見蛆蟲。」

另外還有一位軍醫作證:「根據抽樣結果,我們在罐頭冷藏肉中檢測出了硼酸和水楊酸。」

硼酸和水楊酸都是帶有少量毒性的物質,被認為是在罐頭出品前被作為食品防腐劑被注入肉中的。

這兩段證詞再次引發輿論譁然,媒體界開始組織針對軍方和美國政府的批判運動、矛頭直指直接參與這場事件的美國軍方。

尼爾森·邁爾斯:曾參與過南北戰爭、北美印第安戰爭和美西戰爭的「國民英雄」

隨後,邁爾斯將軍又向媒體提供了一封來自軍隊外科醫生的信,上面寫道:

「據我檢查,從美國運出的大部分肉都被注射過這些藥物。很顯然,這些藥物是被濫用以延長肉類保質期的。」

「肉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問題,只是聞著像被注入甲醛的屍體。不過當這些食物煮熟後,它的味道與分解的硼酸非常相似。」

這封信表明不僅是美西戰爭中的罐頭、甚至所有從美國出口的罐頭都有品質問題,這讓委員會不得不擴大調查。

當時的美國食品工廠里,工人們會將肉放在化學物質中用大棍攪拌

在這場圍繞食品安全的戰火愈演愈烈的情況下,曾負責監管軍隊後勤的查爾斯派屈克·伊根站出來反擊邁爾斯少校,稱他「是一個大騙子」,並侮辱他道:「我們希望少校的謊言能和野營地廁所里的大便一樣被扔回少校的喉嚨。」

伊根對邁爾斯少校的攻擊極其刻薄,但這位毒舌的戰友最後卻因褻瀆了另一位高層人士而被送上軍事法庭、並被逐出軍隊。

儘管社會輿論已然倒向邁爾斯少校一邊,委員會卻始終以找不到邁爾斯少校供詞的證據為由始終保持中立態度。

最終,美國軍隊牛肉事件因缺少證據而被宣布廢案,轟動美國社會的毒牛肉事件便就此草草而終。

但這起醜聞並沒有就此被掩蓋。

受這次軍隊牛肉事件影響,美國現實主義小說家厄普頓·辛克萊寫成了《屠場》一書,並在1906年出版。

在這部小說中,辛克萊生動描繪了大量屠宰場中發生的噁心場景:包括病畜的宰殺、操作工人的骯髒不堪、在廠房四處亂竄的老鼠等。這部小說轟動了當時的美國社會乃至政界,以至辛克萊自嘲道:

「我想打動公眾的心,卻不料擊中了他們的胃。」

厄普頓·辛克萊:美國現實主義小說家,「社會醜事揭發派」(muckraker)作家

據說某日,時任美國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在早餐時間閱讀這本小說。當他吃到一半時,突然大叫一聲:「我中毒了。」隨即把吃了一半的香腸統統扔出窗外……

事實上在被《屠場》噁心到後,羅斯福一度懷疑小說內容只是誇大描寫。但經過多方調查,再加上幾年前的美西戰爭之痛,這位新上任的美國總統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於是在《屠場》出版同年,美國政府正式頒布了食品和藥品純潔性法案,開始對黑心工廠進行制裁。

此法案不僅嚴格禁止了食品廠商貼假標籤、在生產線上摻假等行為,同時還限制了食品中使用添加劑的劑量。

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成立於1906年,是美國從事食品與藥品管理的最高執法機關

至此,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管體系終於被確立,生產劣質偽制食物的黑心廠商終於被訴諸於法。但令人惋惜的是,那些死於食品中毒的無辜士兵卻再無可能看到這一幕。

沒有冷藏和殺菌設備的肉類儲藏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d8wAGwBmyVoG_1Zmvf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