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西亞亂局中的土庫曼,是如何成為永久中立國的?

2020-01-07     讀懂本星球


說起永久中立國,朋友們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瑞士、瑞典、奧地利這些著名的歐洲國家。

這些中立國在周邊各大勢力發生衝突和戰爭的時候往往不選邊站隊,也不做騎牆派,而是至少在明面上嚴守不幫助任何一方的中立立場,抽身事外冷眼旁觀。所以,就連當年希特勒統治的納粹德國橫掃歐洲各國,也沒有去攻打瑞士和瑞典。

而且在人們的印象中,這些永久中立國都是已開發國家,你看瑞士多麼發達一小國啊!但是其實中立國中也有欠發達的,就是本文所要講述的主角,中亞五「斯坦」之一的土庫曼。為何這沒啥存在感的國家要做永久中立國呢?

土庫曼首都矗立的「中立柱」,以這種宏偉紀念碑的形式表明永久中立的立場


一、國弱力衰無奈何,周邊動盪難應付

土庫曼是中亞的突厥人後裔土庫曼人建立的國家。它地處東亞五「斯坦」的西南部,相比處於四戰之地的瑞士而言,土庫曼的地理位置要相對安全一些。

因為周圍除了可以憑裏海相通的俄羅斯之外,周圍一圈大都是和自己同呼吸共命運的窮鄰居,強一點的也就是和它沒有多少過節的伊朗,不像瑞士一樣周圍都是富裕且盯著它眼饞的已開發國家。如果說土庫曼周圍有一頭虛弱的老虎(俄羅斯),那麼瑞士周圍就是一群精神的野狼(法國,德國,義大利等)。

論面積,土庫曼49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比中國大部分省份都大。可論及人口,只有500餘萬人口的土庫曼還不如中國的一個普通地級市。這不能怪土庫曼人不能生,實在是這個國家的地理環境實在太差。

它在氣候上屬於全球最乾旱的地區之一,其整個國土80%被沙漠覆蓋,只有東部阿姆河所在的河中地區土地和水資源比較豐富。另外東部裏海沿岸稍微適合人居,因而有一些人氣(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區是荒蕪的沙漠)。

土庫曼夜間燈光遠不如西南側鄰居伊朗(伊朗亮燈在圖中是白色燈光),土國內陸大面積無人沙漠

在這樣的環境下,土庫曼人想要迅速增加人口和發展農業經濟,實在是有些難度,只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才能拿來說道說道。

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城市建成區面積只有60多平方公里

土庫曼地區在19世紀併入沙俄,與其他幾個「斯坦」國一起,成為沙俄在中亞地區的一塊戰略要地。

為什麼沙俄要吃掉這一塊地方?因為占領了這片地帶,就可以進一步實施當年沙俄彼得大帝所定下的南下進軍印度洋的戰略,不然沙俄就只能永遠在歐亞大陸北疆經營。

後來沙俄被推翻,蘇俄建立,也沒有放棄這一片地帶。蘇俄紅軍將中亞地區的人民大起義平息,將其歸入新的紅色政權管轄,並開始有計劃地向中亞各國移民俄羅斯族人過去居住。

在蘇聯時代,中亞五國處於蘇聯統治邊緣地帶。這一塊地帶的尷尬之處在於,既是蘇聯工業原料的生產地,又因為遠離蘇聯統治的核心區域,沒有享受到蘇聯歐洲地區那種發達的工業經濟待遇,可以說是長期窮困。

而蘇聯後期的民族政策失控,不屬於主體民族俄羅斯族的土庫曼人,在東歐劇變後加入了獨立國家國協,同其他獨立國協國家一同推倒了蘇聯這座龐然大物。雖然蘇聯解體,但是俄羅斯聯邦作為蘇聯遺產的主要繼承者,仍然對中亞五國保持了強大的政治和外交影響力,將其視為自家的後院對待。

地方雖不小但人口少,地理環境惡劣,長期受剝削而貧窮,這樣的國家怎麼著也不會有多強的國力,別說干涉別國事務,就是自保都有點難度。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土庫曼在剛獨立時(1991年)GDP只有32億美元,軍隊不超過3萬人,恐怕打個侵略戰爭都會變成衛國戰爭。

在蘇聯解體後,之前侵略阿富汗的蘇軍全部撤出,留下了一個一團亂麻、內戰頻發的阿富汗。阿富汗以塔利班為代表的各大軍閥之間互相征伐,戰火直接燒到了剛剛獨立的土庫曼的邊境。

除了東南鄰國的戰火紛飛,還有東方的塔吉克反政府武裝與政府軍的長期衝突。當時,影響中亞地區幾十年的蘇式意識形態因蘇聯解體而消散,中亞各國舊的宗教文化迅速開始填補思想真空。

其中某派別在得到了阿富汗軍閥等勢力的支持後,在各個斯坦國家興風作浪,在塔吉克直接引爆了內戰。在土庫曼也形成了針對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的反對勢力。

正是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下,採取嚴格的中立政策,搞好與周邊國家的關係,是國力弱小無力抵抗外部勢力的土庫曼最現實且無奈的選擇。


二、俄美大國施影響,瑞士中立樹典範

90年代蘇聯剛剛解體後,在葉爾欽的統治下,俄羅斯舉國上下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玩的團團轉,「休克療法」讓俄羅斯國內盧布貶值成廢紙,震懾全球的核力量阻止不了國內經濟的崩潰,大批大批的先進武器和工業設備被白菜價賣給他國。

俄羅斯實施「休克療法」後真實工資和退休金變化

在這樣糟糕的局面下,葉爾欽仍舊保持倒向西方的國策,輕視中亞國家,把它們當成自己的原料生產地和勢力範圍。由於在舊的蘇聯體系下,俄羅斯和中亞五國的經濟是高度綁定的,「休克療法」讓中亞國家的經濟也遭受到了很大的破壞。

反觀歐洲的瑞士,中立政策使自己避免捲入大國之間的爭鬥,從而在保障民族獨立的同時還能憑藉其國際會議中心和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的便利,成為經濟文化都十分發達的國家,其他瑞典和奧地利等中立國在當時也是繁榮富裕的代表。

土國總統尼亞佐夫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認為既然我們國小力弱,俄羅斯這位大哥也靠不住,那麼為了保障我們國家的獨立、安全和發展,我們也應當採取中立政策,悶聲發一波大財,還能提高土庫曼的國際地位。

從當時的國際局勢來看,亞洲地區的確缺乏一個向瑞士這樣可以調和衝突雙方矛盾的比較合適的場所,塔吉克和阿富汗之間因宗教極端勢力產生的衝突也需要第三方斡旋化解,而尼亞佐夫很想讓土庫曼承擔這樣一個角色。

而在歷史上,土庫曼與其他幾個斯坦國家以及阿富汗的關係處理的都還算融洽,唯一有領土爭端的國家是隔裏海相望的亞塞拜然,但兩者也沒有產生嚴重衝突。這就為土庫曼負擔永久中立國的責任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作為當時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也希望將土庫曼進行西方式的民主化改造。可土庫曼畢竟在俄羅斯的後院,南邊又是一直與美國不登對的伊朗(參見近期美伊關係熱點),想要硬來是不現實的。且土庫曼與美國的關係在蘇聯解體後維持的還不錯,美國也沒有動手的藉口。

正是在國際上的關係都處理好了的情況下,尼亞佐夫提出的永久中立政策在聯合國得到了廣泛認同。從1992年7月開始,尼亞佐夫反覆向聯合國和國際社會闡述和主張自己的中立政策,指出作為中立國家,土庫曼可以像瑞士和奧地利一樣,為國際間的政治軍事衝突提供溝通和解的渠道,成為亞洲地區的瑞士

在取得了周邊各伊斯蘭國家的認同後,尼亞佐夫進一步推動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他非伊斯蘭世界國家的外交溝通,爭取它們的支持。尼亞佐夫甚至推動將中立政策寫入了本國憲法。經過一系列的努力,1995年12月,土庫曼正式被聯合國承認為第7個永久中立國。

那麼問題來了,瑞士當年可是吃了很多虧才搞的永久中立,現在土庫曼為何這麼順利就實施了呢?這就是第三個重要因素——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的強人政治。


三、威權領導拍板定,獨善其身保距離

在前蘇聯的高壓政治影響下,每一個加盟共和國都具有威權政治的土壤。除了像波羅的海三國這種主動倒向西方,採取政治民主化的國家之外,其他國家在獨立後多多少少都有威權統治的成分存在。

中亞尤其嚴重。

尼亞佐夫就是這麼一個奉行威權統治的領導人。蘇聯時代,他就是土庫曼的黨第一書記,在領導土庫曼獨立後,繼續兼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武裝力量總司令和民主黨主席等多個領導職位,可以無限制行使國家元首全權的權力。

土群眾簇擁著尼亞佐夫巨幅畫像

在國內政治中,尼亞佐夫就是當代版史達林,另外他還驅逐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族,政治上十分要強,可以說他是土庫曼的「無冕之王」。國內也有反對他奉行中立政策的力量,但都影響不了他的決策。

土首都矗立的「中立柱」頂端,是尼亞佐夫的雕像,突顯出土國中立政策的主要制定者為尼亞佐夫

尼亞佐夫的高明之處在於,他與所有的外國都保持著一種「有益但有限」的聯繫,對任何國家,無論是美俄中等世界大國,還是周邊的地區小國,基本上保持一種「握握手,非親舊」的態度,學習瑞士的那種獨身世外。

這種政策就和其他幾個「斯坦」國相區別了。

塔吉克由於建國之初就面臨內戰威脅,所以在政治和國防上比較依賴俄羅斯,俄軍可以直接進入塔吉克的國土。

哈薩克由於國土過於靠近俄羅斯,受俄羅斯控制的程度較深。烏茲別克在經貿上與獨立國協國家保持緊密聯繫,對西方保持戒懼。

吉爾吉斯開始時也想保持中立,但它不想放棄與任何一個大國的親密關係,同時讓俄美兩國駐軍,最後導致中立政策破產。

可以說正是在尼亞佐夫這位優秀的「操盤手」的帶領下,土庫曼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國家民族的獨立,提高了自己的國際地位與價值,迎來了一段經濟快速發展的窗口期。


四、中立外交國策續,繼任領導求創新

在尼亞佐夫時代,土庫曼的中立政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不加入任何政治軍事集團,拒絕集體安全組織、北約和上合組織的邀約,只參加不結盟運動和一些經貿文化交流方面的條約;

二是在美俄等大國之間靈活機動,避免其過度干涉本國事務;

三是主動成為調停周邊各國爭端的中介方,多次組織塔吉克與阿富汗勢力的和平談判,最終幫助促成了阿塔衝突和塔吉克內戰的結束。

但是總得說來,尼亞佐夫的中立政策是比較孤立的,除了主動參與調停周邊勢力的爭端之外,不去給自己惹別的事情。

土庫曼首都隨處可見的尼亞佐夫雕像

但是在2006年尼亞佐夫去世後,繼任的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對前任的中立政策做了些許調整,加強了與俄羅斯和伊朗等國的聯繫。

當時土庫曼面臨西方關於其內政狀況的指責和攻擊,國內經濟也出現問題,為此被迫在國際事務上更偏向於俄羅斯,其與他國的經貿合作也受到了俄羅斯的大國式的干預。而伊朗等國作為非西方勢力,也是土庫曼天然的國際朋友。

土庫曼在這20餘年的中立政策下,經濟發展也較為迅速,GDP從建國初期的32億美元發展到2018年的407.61億美元,工農業水平也大幅提升。

2007年,聯合國還在土首都阿什哈巴德建立了預防性外交中亞中心,肯定了其國際爭端解決中心的地位。不得不說,土庫曼學習瑞士等國的積極中立政策,是在自保的基礎上發展自身經濟的最佳途徑。

總的來說,土庫曼的永久中立國地位得到了維持,但是繼任領導鑒於之前的國策讓土庫曼有陷於孤立和封閉狀態的危險,力圖多加強一下與其他國家的聯繫和交流。然而受限於國力和俄羅斯後院的地理位置,想要實現完全的獨立自主還是不太現實。

土庫曼為紀念中立國策實施20周年,在「中立柱」前放煙花

(文/鐵騎如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XSngm8BMH2_cNUgxfB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