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深圳二模高分作文點評7篇,高考突破50+必讀!

2021-05-21   簡單高中生

原標題:2021年深圳二模高分作文點評7篇,高考突破50+必讀!

本文作者:葛福安團隊

2021年深圳市高三二模高分作文點評

作文題目:

01.吾輩風華正茂,敢與(於)追求不同

(標題點評:標題中「吾輩」與「不同」緊扣徵文主題,凸顯了文章核心觀點)

李大釗先生曾言,「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家庭」,而毛澤東亦曾屹立在湘江橘子州(洲)頭,道,「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兩者無一不是提到青年。青年正值春日萬物生機之時,青年敢於標新立異,突破陳規陳說,追求不同。吾以為吾輩當敢於爭先,追求不同。 (本段由李大釗與毛澤東對青年、青春的觀點寫起,然後拋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吾輩當敢於爭先,追求不同」。作為首段,語言簡練,觀點明確,值得借鑑。)

憶往昔,久矣,仍有青年追求不同。言旭華君 (「某某君」使用不當),立誓從醫,考取歸來,研修之際,敵寇入侵,正當青年,敢於不同, (多個四字短語連用,語言簡潔,富有氣勢)轉而念想,毅然決然投志報效祖國,學習西方堅船利炮,身行祖國十餘載,奮戰科研第一線。眾人不解,兄弟謾罵。曾言虧欠小家報大家。此乃青年立誓敢於爭先。嗚呼,吾輩之楷模哉!料想若無旭華,祖國之核潛艇何以興起。正因其年少不同,吾國今日亦如青年風華正茂。 (本段對黃旭華事例的論證較為充分,敘議結合。突出了黃旭華因敢於爭先、為國奉獻而不同的特點)

提及至此,吾願吾輩,取其精神,薪火相傳,勇於突破,敢於創新,方能成就事業,為國爭光。 (本段是對上一段的補充,點出了黃旭華的精神對於當代青年的意義)

悉聞周總理幼時讀書時,師問諸位為何讀書,眾生喧譁,起坐轟然而笑,或曰為求取功名,或曰為高官厚祿,僅一人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眾生寂,無人吵鬧。師訝,此人乃周總理。何哉,能使其卓於他人,其必曰青年敢於追求不同。 (本段選擇的是周總理的事例,選材具有典型性。將周總理與同輩的表現相對比,凸顯其不同之處)

每每憶起,涕泗橫流。吾覺吾輩當如此,習前人之語,擺脫束縛,張揚青年個性。 (本段是對於第四段的增補,加入了對周總理的評價,寫出了這一事例對當代青年的意義,再次深化觀點)

魯迅先生言:「此後若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此乃敢不同也。尼采曰:「誰終將聲震人間,必先出自緘默。我的時代還未到來,有的人死後方生。」此亦為敢不同也。 (用魯迅與尼采富有哲思的話語進一步對何為不同進行闡釋)誠然前人之述備矣,還看今朝吾輩亦如何前行,願諸位允吾稍作闡述。不可為井底之蛙,不可孤芳自賞,自怨自艾,此非風華正茂新青年之姿態,此乃豬腸雞肚之狀。 (該句從何不可為寫起,較為深刻)吾以為其一不趨不同,不焦不躁,是青年理應做到;其二,內求個性發展,敢於不同,外求勇立潮頭,敢於爭先;其三,追求自身理想,同時成就中華夢。 (「不可孤芳自賞」、「內求個性發展」「外求勇立潮頭」等內容是對材料中偉人話語的回應,處理靈活)風華正茂之際,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旗。助我東方之雄獅長嘯,耀我中華,劍指翰空。 (本段重點論述當代青年如何做到敢不同,從三個方面來談自己的看法,層層深入,最後提出要成就中華夢,扛起民族復興大旗,彰顯了大格局)

吾輩俯身恭聽前人囑託,正當此時,敢與世界爭鋒,風華正茂,追求不同,方能追求卓越,為己,為民族,為國家。 (收束段簡短有力,再次強化觀點)

【點評】

一、文本可取之處:

本文最大的亮點是凸顯主題,緊扣寫作重點。標題「吾輩風華正茂,敢於追求不同」圍繞主題詞展開。開篇便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吾輩當敢於爭先,追求不同」這一中心論點。2-3段從新青年應勇於突破、敢於創新、為國爭光的角度對中心論點進行了具體的闡釋;4-5段從擺脫束縛、張揚個性的角度對中心論點進行了闡釋。第6段進一步針對當代青年如何「敢不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使文章更具有時代意義。全文從「往昔」到「今朝」,從「前輩經歷與話語」到「新青年應有的姿態」,始終扣住主題詞展開內容。

其次,考生善於圍繞觀點進行「定向」闡述。本文選用了黃旭華和周總理兩人的事例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在運用素材的過程中,考生能夠根據自己觀點的指向和方向對素材進行「定向」轉述。在對周總理一例展開過程中,側重寫其與同輩的不同之處,並闡明正是這種不同才使得他如此卓越。同時考生在事例結束後能夠恰當地增補語句,點出前輩的話語與故事對當代青年做「敢不同」之人有何啟示,恰當的增補起到了點石成金的效果。

二、本文明顯不足:

可以肯定的是,該考生具備一定的語言功底,有較強的語言駕馭能力,但表現文辭優美典雅的意圖過強,使得文章中個別語句在表達上存在不恰當的問題。例如第二段「言旭華君」,通常「某某君」用來表示對同輩人的稱呼,不宜用來稱呼黃旭華院士。同時,文章中只有倒數第二段中的個別語句回應材料中的偉人話語,對材料的回應也有待加強。

(點評人:深圳市第七高級中學 張伊凡)

02. 勇敢不平庸,爭做新青年

(標題好,「新青年」、「敢不同」兩者兼顧,主題詞「新青年」突出,以「不平庸」 作「不同」 替換,合理變形。)

1916年,陳獨秀在《新青年》一文中號召青年做「斬盡滌絕做官發財思想,圖個性發展、貢獻於群」的新青年;1719年,毛澤東疾呼「我們不呼,誰呼?我們不幹,誰干?」如今,領袖 (網文避諱稱呼)寄語青年,走出狹小天地,放飛青春夢想。 (歸納提煉引材料,開門見山扣主題)偉人的語迴蕩在我們耳邊,我們誠然應 (標誌詞,表明青年應然的態度)打破陋習,擺脫束縛,勇敢不平庸,爭做新 (漏寫「新」)青年。 (開頭段模式:引—議—亮,中心論點呼應標題,緊扣主題。)

勇敢不平庸,爭做新青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勇氣。 (分論點一)正如魯訊所言,「不必理會他們,你且走你的路」, (漏寫逗號)同學們,如今社會上存在著太多太多的束縛,活在條框里,稜角被磨平,我們不再張揚個性、只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但這怎行? (引用的魯迅語應當放在這裡,在說明當代青年隨波逐流的現狀後,更符合邏輯。)詩人艾略特曾說:「每個人都是天上一顆星星,發著自己獨有的光。」正是這獨有的光,獨有的個性,獨有的想法與態度,才讓我們成為自己,找到在天空獨有的位置。我們誠然應當守住這份勇氣,敢不平庸,做新青年。 (分論點模式:亮—引—議—結,其中,「引—議」分為「反—正」兩個層次,先從反面議論說明青年甘於平庸的現狀,再從正面立論,新青年應當勇敢發出自己的光亮。)

勇敢不平庸,爭做新青年更 (結合三個論點的設置,這裡的「更」建議換成「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 (分論點二)同學們,平庸之中永遠無法誕生人才,而如今的中國需要太多的人才。敢於不平庸,敢於特立獨行、挑戰權威,敢於打破陋習、擺脫束縛,去奔跑、追尋、超越;去挑戰、去磨練、去克服 (這一整句有同向詞堆砌之嫌)。已經被他人走得平坦坦蕩的路固然不壞,可你能看見的不過是他人所見、重複枯燥的風景。何不探索另一條道路、奔向另一種可能?也許艱難險阻,但別忘記,玉汝於成,山峰上的景色一定非同凡響! (分論點模式:亮—議,這一主體段出現的重大問題是分論點和主體論述不匹配,緊跟著「中國需要太多的人才」後應當是中國何以需要人才的現實狀況和重要性分析,以此闡釋「不平庸」是青年人選擇的責任擔當,落腳到本段的中心論點上,而不是大談特談「高險出勝景」。)

勇敢不平庸,爭做新青年更是一種高尚、值得追尋的情趣。 (分論點三)「何隨他人看青山,我心自有桃花開」,詩人但丁正是因為敢於擺脫束縛,向傳統老舊的藝術形式發起挑戰,才流芳百世,名聲赫赫。中國女排更是如此,因為她們能勇敢更新自我,張揚個性,勇敢不平庸,才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在女排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分論點模式:亮—引—舉。這一主體段缺少必要的「議」, 勾連分論點和例子的關聯,確實也沒有體現,這一段的分論點落腳在「高尚的情趣」,理應舉那些不汲汲於富貴功名、世俗成就的出世之輩,而作者舉的例子恰恰相反,反而歸結到「聲名赫赫、輝煌戰績、功留史冊」,南轅北轍。)

新青年,敢不同。站立在時代的交叉路口,展現在面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物是人非,斗轉星移,已是幾度秋。 (突然的抒情句略增幾分傷感,和文章整體的浩然正氣不符。既是「百年未有之變局」,緊承其後的應展現時代賦予青年使命感相關的慷慨自白)《碎琉璃》中說,「時代是一把篩子,篩得多數人顛沛流離,篩得少數人出類拔萃。」吾輩青年當敢不同,更敢出類拔萃。燃起難能可貴的勇氣,抗起義不容辭的責任,奔赴值得追導的意義 (結尾三個分句鏗鏘有力,出彩吸睛),成為有益於國家民族的「新青年」。

【點評】

本文可取之處:

總體來說, 本文結構規整(符合考場作文「1+3+1」的五段範式),句式工整,書寫齊整,卷面乾淨。尤其是標題、開頭段、結尾段比較成功,這也是本文險獲56高分的主要原因。作者也具備較好的語言駕馭功底,豐富的名句名言積澱和一定的素材調配,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本文明顯不足:

從順序上看, 本文的三個主體段在邏輯上欠妥,勇氣當先,其次應該是情趣,最後才應當上升為責任擔當;從主體段的架構上看,第一個主體段比較規範,後兩個主體段有明顯的「蛇尾」之感;從分論點的內容上看,對關鍵詞缺乏剖析,對材料缺乏挖掘,對現實缺乏闡發。另外,關於標點符號的規範性問題,作者在逗號的書寫上有些隨意,以至於「,」和「、」不好辨別,作者在引用名言時,對於引用部分語句的情況,逗號應寫在引號後面尚不清晰。

(點評人:龍城高級中學 段伶俐)

03. 擔民族重任,發時代新聲

(標題依據動賓結構組合內容,是典型「人民日報」式議論文標題形式,合規合矩;又利用對偶技巧,「民族重任」對「時代新聲」,契合材料,簡潔幹練又美觀大氣。「民族重任」之「重」略顯壓抑,不如將「重」直接換成「大」,即「擔民族大任,發時代新聲」,更有颯爽氣魄)

陳獨秀曾立於新潮 (頭),發出時代號召;毛澤東曾大聲疾呼,立社會國家為己任;而如今,領袖 (網文避諱稱呼)的話語也鼓勵著新時代的我們。時代不乏青年, 新青年,我們應不斷更新自我,發出時代新聲。 (首段由陳獨秀到毛澤東再到領袖(網文避諱稱呼),形成一個排比句,既起到蓄勢效果,又利用所給材料進行了精鍊轉述,最後提出本文中心觀點,照應標題,一氣呵成,快速立論,很是流暢。)

「新」青年,「新」在何處?能抓住時代與國家的迫切需要,擺脫舊有思想的束縛奔走在時代最前線。 (利用設問,推引出分論點一)近代內憂外患,正是存亡之時。一大批先進知識青年上街奔走,為宣傳先進思想,改變社會拯救民族而奮鬥。或許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但他們永不停步。「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引用魯迅雜文集《熱風》中的名言),先輩們將自身奉獻,將無數不同的聲音彙集,發出了時代強音,點亮了革命道路 (「點亮道路」與後文重複,改為「點燃了革命火把」),也點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時代發展,但「新」的精神,我們永遠傳承。 (論證模式:設問+論點+例證+引證+結論,本分論段亮點一是恰到好處地利用了魯迅的名言:時代新青年便是「唯一的光」,亮點二是語言流暢自如,「發出了……點燃了……點亮了」排比蓄勢,綿密豐富。如能夠舉出些在近代的代人物則更好,也可聯繫當下有為青年,將近代與當下相結合,內容便更豐富飽滿)

「新」青年,如何不同? (利用設問,推引出分論點二)不同並不意味著一味求異,相反,新青年的不同 (不同,表示特殊含義,需要加引號,即「不同」)是建立於復興中華民族,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同 (同,是特殊象徵義,需要加引號,即「同」)之上的。這便要求我們既要有出色的個人能力,又要有大義的時代擔當。紮實的學習是基礎,心中的責任是必備。然而,還需勇氣之柴,將這把火燃得更旺。 (運用比喻修辭,將「勇氣」比作燃火之柴,氣貫長虹)作為時代的新青年,我們要敢於打破陋習束縛,敢於站出為時代發聲。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才稱得上是時代新青年。 (本段亮點一是見解獨到:作者沒有大肆談論如何不同,而是強調「敢不同」之「不同」是基於「同」,這一點比較深刻,青年們可以綻放不同風采,但應永葆為了華夏民族之崛起而「不同」的初心。亮點二是採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辦法」的思路,先抑後揚,先強調「不同」要基於「同」,然後再號召要有勇氣,最後歸納總結再次扣題)

而隨著民族與國家的不斷向前,我們需要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們站出來,敢不同。 (分論點三)但如今社會上不利於新青年的事件層出不窮。網絡給予了人們自由言論的天地,然而其背後的輿論力量也在無形中擊破了發聲的膽量。 (揆諸當下有思考,但是「發新聲」所指代內容可以多元化解讀,而此處內容只側重網絡發聲,略顯片面)新鮮事物與思想的交流,卻被極端思想詆毀。阻擋前進的力量是強大的,但只要意識堅定,保持清醒,心中的明火便經久不息,時代的新聲永不會被淹沒。 (此分論應提及如何在當下踐行「擔大任,發新聲」,但是所給具體舉措較少,論述較空洞,可以增添當下熱點素材)

「我的國家依然是五嶽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滾滾向東,民族的意志永遠向前。」 (這是余光中《歡呼哈雷》一詩中的結尾,用在此處甚佳,有一種能夠感染讀者的力量)讓我們以自身開始,從此刻開始,敢於不同,敢於發聲,讓我們的校園滿溢新聲,讓我們的時代滿溢新風,我們的民族終將不斷向前。同學們,新青年們,讓我們出發,成為這時代新聲的最強音。 (讓我們……讓我們……讓我們……排比句式收束全篇,發出號召,氣宇昂揚,滿富正能量)

【點評】

一、本文可取之處:

文章標題新穎大氣,中心觀點明確,行文語言流暢,邏輯結構清晰,這些都很優秀。

二、本文明顯不足:

第一,論證的結構上,作者根據「新青年,敢不同」這一主題,拆分出「新」與「不同」作為分論段各自的論證重心,看起來確實思路清晰,但卻忽略了「新」與「不同」之間的聯繫。主題拆分法確定分論點不易偏離主題,但結構的新穎性與思考的深刻性可能都會因此打折扣。

第二,在材料的組織上,本論部分缺少相關素材的匹配應用,說理較多。比如分論點一,既然提到了近代革命志士,應該將涉及的主要人物列舉出來,分論點二可以利用當下熱點素材去論證「敢不同」的必要性,這樣論證語言會更有說服力和真實性,「虛實」結合,才能更彰顯議論文論證魅力。

第三,思想的深刻性與獨特性可以進一步強化。在分論點一處談及「新」時,可以強調「新」應是承繼優秀傳統之「新」,而不是一味標新之「新」,新有偽「新」、真「新」;有愚「新」、慧「新」;有私「新」、為國「新」等等。

總之,這是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卷面整潔,不存在絲毫塗抹現象,小作者書寫優美,論述流暢,「引論—本論—結論」清晰嚴謹,在緊張的考場環境之中能寫得如此規範也很難得!祝君高考操翰成章、妙筆生花!

(點評人:石岩公學 唐光英)

04. 活出自我,與時代共振

(「活出自我」扣徵文主題中的「敢不同」,「與時代共振」扣材料中領袖(網文避諱稱呼)的寄語,標題見主題,作為中心論點,既貼合材料,又高度概括全文內容)

「我們生活在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狄更斯《雙城記》開篇語,引出下文對網絡時代的評價)一百年前的這句名言一語言中。如今時代網際網路的紛繁複雜讓許多的年輕人迷失了自我。在這個網絡溝通的年代,我們可以輕易地找到自己的圈子,從而沉迷其中,越陷越深而聽不進其他的言論。只縮在自己的圈子之中會被困在這一方天地之中,漸漸地,我們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只會人云亦云,被這個圈子帶著走。一個沒有個性的人,終將被這個時代吞噬而不留下任何印跡。身為被寄予厚望的「新青年」我們應該活出自己的個性。 (點出「新青年」的身份,根據「網際網路容易使人迷失」這一特點反面論證「沒有個性的人終將被時代吞噬」,為下文寫「活出個性」張本)

活出個性要「敢想、敢做、敢當」。 (分論點一)青年是最有活力的一群人,因為他們有理想,有信念,敢於追逐自己的夢想。沒有理想就如同走夜路沒有光,會失去方向,在路途之中迷失自我。 (結合青年特徵,談分論點中的「敢想」)要敢做,毛澤東在《湘江評論》上大聲疾呼「天下者,我們的天下;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幹,誰干?」天下都是有勇氣、有謀劃的人創造的,只會紙上談兵而不腳踏實地地干實事是空中樓閣,廢紙雕花(是)站不住腳的。 (結合材料中毛澤東的話,談分論點中的「敢做」)我們這一代要的已經不是在井岡山上舉大旗的熱血,那這樣就說明不用有敢於實踐的精神了嗎?不是的。日積月累的學習,增長知識也實為一種實幹。這是一個倉廩足而知禮儀的時代,我們有幸活在這個精神抖擻的時代,無數人類歷史的產品 (「產品」改為「遺產」)如同禮物一樣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業去發展,我們有選擇的權利。正因如此,我們活出了自己的個性。 (作為第一個主體段落,談「活出個性」的方式,層次清楚,與材料結合較好,但對於為什麼「敢想、敢做、敢當」能夠「活出個性」,本段並未闡釋)

這一個個個體,有更強的主體性,現今社會如此多元,我們有許多方式選擇,可以活出個性,但更重要的是與時代共振。 (分論點二,扣材料「在祖國的萬里長空放飛青春夢想」,強調個人夢想與祖國發展應統一)不是要捨棄自我的個性而是將「小我」融入「大我」,將個人的興趣愛好 (「興趣愛好」改為「夢想追求」)與國家的發展相結合。無數年輕人將傳統的活成現代的,如李子柒在田間的生活視頻很好地展現了中國傳統農耕生活與現代科技的融合。將經典的活成大眾的,故宮文創產品深受廣大人民喜愛,不正是背後有那樣一群(熱)愛國家經典的人(和)願意大膽實踐自己想法的人嗎?他們都付之於行動,將個人愛好與國家發展融合,既提升了自我,又為華夏民族的復興力量源源不斷地注入自己的力量。 (「李子柒」和「故宮文創產品」兩例典型生動,是全文亮點,又照應上一段「敢於實踐的精神」,上下勾連,結構嚴謹)

「斬盡滌絕做官發財思想,內圖個性之發展,外圖貢獻於其群」, (結尾用這一句話來收束非常合適,既指向個人,又指向國家,涵蓋上文論述的兩個方向)正是這樣一種 (「種」改為「群」)敢做,打破已有的束縛,不斷更新自我,張揚個性的新青年精神 (刪去「精神」),在未來的時代之中,成為時代新人擔當大任。新時代的大橋沐浴七彩,你在橋上,既是觀眾,更是主角。 (結尾一句點出青年的雙重身份,富含詩意和哲學色彩)

【點評】

一、本文可取之處:

本文結構謹嚴,從反面批駁到正面論述,從個人個性到國家民族,層次豐富,有條理有變化。結合材料意識強烈,充分體現「刺蝟在材料里打滾」的理念,而且不是點到即止,而是深入材料內部分析討論。主題鮮明,主旨句(標題)照應兩個主體段落,文章內容一目了然。

二、本文明顯不足:

本文著眼於新青年「活出個性」(即「敢不同」)的方式方法, 但這種「不同」並未表現出來,解決問題應是在充分分析問題的基礎之上的,如果能夠引入大部分人的價值選擇,例如「做官發財」和「孤芳自賞」,與新青年對比分析就好了。此外,語言表達不夠流暢,文采也尚需磨練。

(點評人:深圳科學高中 劉芳)

05. 內新外異,求新存異

(標題緊扣「新」、「異」二字,簡明清晰工整)

1916年陳獨秀的號召;1919年毛澤東的疾呼;如今新時代領袖 (網文避諱稱呼)的寄語。在不同的時代中,不同的偉人們都在用他們自己的聲音向那個時代的青年們吶喊!呼籲舉國青年於己有(進), (原文此處缺一字,為和後面的「於國有為」相對應,補充為「於己有進」),於國有為。我們是新時代青年,身處萬象更新之時代,要爭取做到「內新外異,求新存異」。 (開篇扣材料,精提煉,開宗明義亮觀點)

也許許多人會疑惑,當代青年們要新要異、要不同。那麼何為新、何為異、如何新、如何異呢? (設問為議論張本)

時代青年們要個性新,要思想新,更要做(作)為新。 (闡釋此文中「新」的具體內涵)個性思想之新,是每個時代共同的呼籲,是各個青年一致的目標。陳獨秀在《新青年》中便號召青年們「斬盡滌絕做官發財思想,內圖個性之發展,外圖貢獻於其群」,要求更新掉青年們身上的利益至上的惡性。求取個性思想之新也並非近代的熱潮,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家各派便要求學徒們更新他們的內在思想,各種新異思想的勃發形成百家爭鳴之局面,揚起了當時舉國的思想文化熱潮。新時代的我們也可效法古人,更新出 (「出」字可以去掉)自己的內在性質,揚起外在的各種新奇做(作)為和貢獻。 (舉例論證,古今貫通,思想文化有源。)內在個性思想的變新是起點,利用新的思想成為於國有益的青年是終點。 (很有亮點的句子,大氣有高度。)我們要大膽打破陋習,更新自我,形成思想啟蒙時代的繁盛之態,寫(就)新時代未來的嶄新畫卷。 (本段論述求「新」,從個性、思想、行為三層次涉筆。較簡,如果想讓論述更豐富具體,可以嘗試再舉一例,若將個性思想合為一體,從個性思想新以及行為新兩方面入手,也許會集中充實些。)

除了做到個性思維新,貢獻做(作)為新,新青年們更要做到不同舊時代的異。這種異是建立在新之上的。表現在擺脫了陳舊的束縛,區別於大流的主體。 (對「異」的內涵進行闡述,先定位,再論述,有釐清概念的意識,非常好)《湘江評論》中毛澤東疾呼「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幹,誰干?」是的,在當時的「萬賴 (萬籟)俱寂」的環境下,大部們 (分)人民都默不作聲地承受外來列強的入侵。而正因有了如同毛澤東一般異類 (「異類」)的存在——他們不選擇沉默——才掀得起壓在中國 (頭)上的巨大石頭。如今新時代,規避大流,做一名異於社會 (一般人)的思想創新、能力創新的青年,卻是大部分青年 (可將「大部分」換成「很多人」,避免表達語言上的絕對化)做不到的,為此,讓我們走出孤芳自賞的狹小天地,更新自我思想,做出異於常人的大做(作)為,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異人吧!

(本段論述重「異」,引用題中材料,如果補充一些新時代中青年敢於求「異」的概括性例子,會使論證更充分,也能很好展現作者的積累。)

先內新,後外異,更新自我,張揚個性,已 (應)成為新時代新青年們孜孜不倦的奮鬥目標,只有新青年們實驗 (實現)內新外異,求新存異,新時代才能有一片新異的繁華盛景。讓我們 (勇做時代新青年),敢於不同,為國奉獻! (總結回扣標題,強調觀點,升華意義。)

【點評】

一、本文可取之處:

本文的最大亮點是立意準確,筆力緊湊,邏輯分明。緊緊環扣核心詞「新」、「異」寫作,書寫娟秀整潔,結構嚴整清晰,有觀點,有深度。特別亮眼的是作者對材料的處理方式超出了大多數同學的「簡單列舉引入論述式」。概括言簡意賅,如開篇三句的精簡之語;引用恰當自如,如第三段對陳獨秀話語的引用,「述」「析」有度,自然融合;轉換遊刃有餘,如對領袖(網文避諱稱呼)的不要孤芳自賞之語轉換為論述的結論和有力的倡議,非常漂亮。充分展示了作者嚴密的邏輯和貫通的文思以及良好的寫作功底。

另外,整篇文章語言乾淨利落。如「繁盛之態」「嶄新畫卷」「萬籟俱寂」「繁華盛景」等詞句體現了作者較高的語言修養。

總而言之,這是一篇立意準確、很有特點的考場佳作。

二、本文明顯不足:

本文在說理上較為充分, 但在舉例論證方面做得不夠,文中僅有百家爭鳴這一材料外事例,顯得單薄,沒法充分展現「新」「異」之具體體現和其價值意義。特別是沒有列舉當下新時代新青年「新」「異」的例子,文章的論述情味和現實意義還沒充分展現出來。

另外,個別句子要注意語言表達的邏輯嚴密性。

(點評人:深圳市光明區光明中學 王蓉)

06. 青年借新風,破縛爭不同

(標題鮮明地點明關鍵詞「新青年」、「敢不同」,新在「新風」,不同在「破縛」。審題精準,標題即立意,可見才思敏捷。)

泱泱中華,上下千年,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群青年, (病句,改為「每一個時代都有一群青年」)每一位青年,肩上扛的都是他們的使命,他們是火,燒盡陋俗舊章,更是後浪,載時代之船起航。 (一水一火暗喻新青年,生動形象。)

回望歷史,百年前也是個繁華的盛世, (此句主語是誰?是百年前的中國,還是歷史?)繁在精神,華在靈魂。民族危機的壓迫之下 (病句,改為「在民族危機的壓迫之下」),是青年們站了出來。 (論點一)那是高舉德、賽先生的陳獨秀在振臂高呼,是學堂之上的周總理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呼應材料)。青年們站了出來,他們站在五四運動的朝頭上,借著新文化的新風,要打破那些束縛,他們不願如古人寄情山水,狐芳自賞,他們要衝上萬里蒼空,拼搏,做時代的先鋒,做借風向前奔跑的追夢者。

顯然,他們做到了 (富有氣勢,承接上文)。魯迅先生消 (削)筆尖化作刀刃,以笑和幽默卻飽含諷刺的語風,刺醒了那個時代更多的人。毛澤東不願做所謂的沉默的大多數,幾次前去北大學習馬克思主義,他不僅疾呼天下:「我們不幹,誰干?」更是以身示範前去湖南考查農民 (若指明「《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論證將更有說服力)。這是新青年(後文也有此句,可見該考生行文的語言意識與結構意識),仰望星夜之時也腳踏實地,勇借時代潮流,靠行動,靠實踐爭破束縛。 (論證模式:論點+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結論。此段雖有語病瑕疵,但勝在用「青年們站了出來」一句,聲情並茂地以百年前的青年們為例,呼應標題之「借新風」、「破縛」。)

蒼茫百年,彈指揮間,昔日的青年已變成了偉人,國家也掙開了縛束,破繭重生。但似乎那些青年也變了,似乎又沒變。他們要掙的束縛變了,但似乎也沒變。 (過渡段,由「昔日的青年」到今日的青年,青年與束縛「變了,似乎又沒變」這一觀點,設下懸念,引發讀者的思考。)

青年們變了,科學, (、)民主普及,(、)義務教育推廣,每一位青年都受到過現代化教育,相比以往,除了熱血,更有智慧;青年們變了,沉默的大多數變成了刺眼的大多數,黑髮黃膚的健兒們在不同領域大現光彩,不再是東亞病夫! (論點二,運用「青年們變了」引領兩個句子,增強文章氣勢。)新青年不再需要拋頭灑血,不再需要「我以我血濺軒轅。」但他沒有一刻停下。他是亞運會電競比賽上為國爭光的簡自豪,她是在視頻軟體上揚我文化的李子柒。他們變得更有力,更敢打破陋習,擔當時代大任,這是新青年。 (論證模式:論點+正面論證+結論,巧用「……變了」「……不再需要」「……是」三個句式串起文段,增強文段氣勢,引證貼切,簡自豪、李子柒等事例富有時代感和青年感。)

他們沒變,骨中流的仍是炎黃的血,心中所學仍是華夏的道,站在前人的肩上,新青年更新,藉助前人的思想,新青年更上一層樓。他們還是那群先天下而憂的人。 (論證過渡段所提及的新青年「沒變」。)黃文秀多年身居鄉村,同吃同住,歷經艱苦,只為扶貧。 (只引一例,論證較弱。)他們還是那群點醒天下的人。遙言四起的時代,無數不知姓名的新青年耐心的為人民科普。路沒變,風口還在,時代的新風吹著我們新青年向前 (論證過渡段提及的束縛「沒變」,無例證,論證缺少說服力。);人沒變,新青年老了仍有下一批新青年;魂沒丟,新青年更新自我,勇擔後浪職責。 (論證模式:論點+道理論證+舉例論證+結論,呼應過渡段,富有結構感,但是可能由於考場因素,導致論證較弱。)

都說:「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我們不同,我們借這新風,帶更多中國人破舊俗,迎新的時代。 (呼應標題,也足見標題的靈感源於此句。)新青年,更敢為天下先,做祖國最有力的推動器! (結合國家,談新青年的立場,比喻生動。)

【點評】

一、本文可取之處

立意深遠,標題即立意,新青年之新在於「借新風」,不同在於「破束縛」,進而論證「青年也變了,似乎又沒變。他們要掙的束縛變了,但似乎也沒變」,有歷史縱深感;結構鮮明,今昔青年前後照應;語言巧用排比句式,氣勢十足,富有感染力;卷面整潔舒朗。這是一篇考場上不可多得的文才並茂的作文。

二、本文不足之處

開篇即病句,不妥!另外,標點偶有誤用。此文的論證部分,論證今日之青年「不變」只引黃文秀一例,說服力不足;論證過渡段觀點束縛「似乎也沒變」,匆匆一句,未能有效地支撐過渡段的論點,可見考場上提出此論點時,未能深思熟慮,使得文章最後論證的嚴密度不高。

(點評人:西鄉中學 鍾琳)

07. 新青年,敢不同,創未來

(標題在緊扣主題詞的基礎上加入「創未來」三字,表達了對新青年的期許和敢不同的時代意義。標題清晰地體現主題,但規範有餘而新穎不足,建議可採用對仗形式,將主題詞融入其中構成標題)

青年之於個人是新時代的弄潮兒,青年之於社會是時代不可缺失的精神符號,青年之於國家是時代的頂樑柱。故吾輩青年應爭做時代新青年!敢於不同,創就未來。 (開篇運用三個判斷句,從個人、社會、國家三個層面闡述青年的時代定位,句式整齊富有氣勢。本段將新青年之「新」落腳到新時代,自然引出中心論點呼應標題。開頭最忌冗長,本文開頭言簡意賅直入主題,對新青年定位準確,詞約義豐。)

吾輩青年應該圖個性發展,大膽打破陋習,超越束縛,張揚自我。(論點一)當我們站在歷史的節點上回顧歷史,我們聽到了青年陳獨秀於《新青年》下的號召時代青年圖個性的回聲 (為求句式整齊此處可改為嘹亮回聲,與後文壯志豪情更對仗);我們看到了青年毛澤東於湘江頭寫下為國為社會的壯志豪情。而現如今,時代洪流過,青年依舊在。我輩青年要以個性發展為目標,銘記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新自我,打破自我,以全新青年形象成為國家民族的未來。 (本段從個人層面闡述新青年之不同。中心論點引領之下,分論點直接置於段首,清晰明確。緊扣材料,追憶歷史由古及今,旨在從陳獨秀、毛澤東的號召中總結精神汲取力量,鼓勵時代新青年張揚個性更新自我。言語間體現青年精神的一脈相承。此處如果能對材料中所涉及到兩則名言有合理引用則錦上添花。)

領袖 (網文避諱稱呼)曾說過:「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引用領袖(網文避諱稱呼)名言,增加論證說服力,並自然過渡到關於國家層面的論述之中。)新青年是國家未來之新。吾輩青年應當樹立廣闊視野,厚植家國情懷 (論點二)。中國青年勇於擔當,肩負一代又一代的使命,每一個時代都需要青年。君可見18歲戰士陳祥榮,保家衛國,寧願忠骨埋高原,絕不失國土一寸,在巍巍崑崙寫下了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豪情;君可見,中國青年曹原廣袤視野 (視野廣闊),以石墨烯為代表登上時代雜誌《自然》。( 只愛故鄉一方土,不戀他國萬兩金,在《自然》雜誌上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只為中國力量。)(舉例論證,事例典型緊貼熱點,語言生動優美精鍊傳神)每一個青年都是時代的擔當,以曹原為代表的中國新青年,勇於擔當為社會為國家在踐行,中國偉大復興夢。而我輩青年應爭做新時代,不被自己的小天地所束縛。應拓寬視野,面向時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以中國未來為己任,厚植家國情懷。 (從個體引申到群體,議論透徹,總結到位,首尾呼應,大氣磅礴。)

中國夢亦是青年夢,中國青年是時代擔當,吾輩新青年應去除發財做官思想擺脫傳統束縛, (此處建議直接引用陳獨秀的名言)將中國夢至於個人之上 (論點三)。新時代的青年要有遠大的夢想,有敢於創未來之心,以創新思維創新的時代,用來日的功名成就,為腳下踏過的崎嶇和泥濘做最佳的演繹。 (圍繞標題中「創未來」一詞展開論述,表達對青年人的展望和期許,使得前文的呼籲更具深遠意義。)在時代的洪流下,青年黃文秀為中國脫貧做貢獻,而我輩青年應為國為民,將夢想付於實踐,應用到人民群眾中,為中國偉大復興夢做貢獻。 (孤證難立,建議增加一個例子,兩個例子構成對仗句,論證更充分。)

龍踞虎盤今勝昔,鳳雛請於老鳳聲。 (詩句做結,又增亮點)吾輩青年因心懷奉獻精神,敢於不同,努力成為中國民族復興的時代新人,以單槍匹馬之氣魄, (單槍匹馬建議換成敢不同,再次點題。)於時代中弄潮而行,你我之夢,中國之夢,同學們讓我們爭做新青年,做不同青年照亮自己未來的人生之夢。 (行文至此,如果引用材料中領袖(網文避諱稱呼)的寄語表達呼籲,緊扣材料的同時又充滿氣勢,豈不美哉。)

【點評】

一、本文可取之處:

(一) 本文結構清晰,布局合理。開篇提出中心論點後,分論點緊密圍繞主題詞展開,沒有旁枝末節,層層遞進,絲絲入扣。提出分論點後,分析透徹,論證充分,既有精妙的說理,更有動情的呼籲。全文詳略得當,既有展開論證,又適時總結,收放自如實乃考場佳作。

(二) 本文是規範寫作的代表。一些高分作文往往行文汪洋恣肆才氣縱橫,學生高山仰止,想模仿卻心有餘力不足。本文穩紮穩打,以規範取勝。標題緊扣關鍵詞,開篇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分論點置於段首,清晰明確。過渡句適時而出,論證首尾呼應,結尾總結升華。寫作目標明確,值得學生學習。

(三) 本文論證手法豐富,語言生動典雅。舉例論證,事例典型新穎,展現出作者豐富的積累,引用論證恰到好處。句式靈活,整散結合,優美傳神,富有氣勢。

二、美中不足之處:

(一) 全文對材料的運用顯然不夠充分,多數材料只是化用,並未直接引用,領袖(網文避諱稱呼)的寄語在文章中也沒有提及。建議在分論點的論述過程中適時引入材料,既可以證明分論點的來源又可以充當文章的論據。

(二)相較於「新青年」這一關鍵詞,「 敢不同」這個關鍵詞在全文出現次數略顯不足,可在文章多次提及,更凸顯對主題詞的充分把握。

(點評人:深圳實驗學校高中部孫金秋)

更多精彩文章

重磅!今年高考不公布試題和答案!

全了!27所軍校近年錄取線出爐!考上全免費,畢業包分配!

支持早戀,定娃娃親,壟斷親家……北京頂尖名校這群家長的做法,著實大開眼界!

圖片:攝圖網;本文作者:葛福安團隊獨家授權語文月刊發布。歡迎收藏及轉發到朋友圈

學習交流

可以加小簡老師微信:jiushixiaojian

(複製搜索就可以啦)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簡單高中生,加 星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