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VS濫用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調現象

2020-04-09     智鴻生物

抗生素大家都不陌生,自從它誕生以來已經將無數病人從感染中解救出來。

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抗生素不具備選擇性,在殺死病原菌的同時,也將腸道內的有益菌一同殺死了。而且,由於多品種、大劑量地使用抗生素,衍生出了許多具有耐藥性的細菌。


所謂的菌群失調現象,一般是指從過去的常在有益菌占優勢的狀態,變為有害菌占優勢的狀態。它原本的意思是指由於生活習慣、飲食生活等原因引起的有害菌增加的狀態,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是,由於抗生素所引起的菌群失調現象。



濫用抗生素對腸道的影響

抗生素就是用於治療各種細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藥物。重複使用一種抗生素會使致病菌產生抗藥性。我們在使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同時,也使細菌的耐藥能力增強,最終對這種抗生素不再敏感。如今的「超級細菌」就是濫用抗生素的結果。

抗生素過量使用還會抑制體內的有益菌生長,使腸道菌群失衡,從而引發疾病。抗生素能改變腸道細菌種類和數量的平衡狀態,使某些致病性細菌過度生長繁殖。抗生素代謝產生的毒素會損傷大腸表面,導致腸腔表面輕度的發炎,引發腹瀉、腹痛和發熱等。

1

濫用抗生素容易導致陰道炎

抗生素是人們治療疾病使用最多的藥物,很多女性一旦患病就吃大量的抗生素,殊不知這樣會引發陰道炎,使病情雪上加霜。

正常情況下,陰道有兩層天然的屏障能防止細菌入侵。但是,當陰道的兩層自然防禦功能遭到破壞,或者在疲勞、生病等情況下,會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細菌等致病菌有可能乘虛而入,如果此時再使用抗生素,會引起體內菌群紊亂,引發陰道炎症。此外,幼女及絕經後婦女由於雌性激素缺乏,陰道上皮薄弱,細胞內糖原含量減少,陰道ph高達7左右,故陰道抵抗力低下,比青春期及育齡婦女易受感染。因此,女性朋友不要擅自濫用抗生素,以免引發陰道炎,即使要用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2

肝臟損害


有慢性肝炎或肝功能異常的病人宜避免使用或慎用在肝內代謝、具有腸肝循環及對肝臟有害的抗生素,如氯黴素、林可黴素、四環素、利福平及紅黴素等。

3

腎臟損害

患有腎臟疾病的病人應慎用或禁用兩性黴素及氨基甙類抗生素等。

4

造血系統損害

第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派酮及拉氧頭孢等可導致維生素K缺乏,引起凝血功能障礙;許多抗生素若長期大量使用,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礙,如氯黴素等。

5

神經系統損害


神經系統損害包括中樞神經系統、聽力障礙、視力減退、周圍神經病變以及神經肌肉傳導阻滯等.氨基甙類抗生素可誘發聽力障礙和神經傳導阻滯,而乙胺丁醇則可引起視力減退。

6

胃腸道反應

常見的胃腸道反應有食欲不振、胃部不適、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如金黴素、強力黴素、二甲四環素、紅黴素類藥物對胃腸道反應較重,而四環素類和利福平等若長期服用可致胃潰瘍。

7

過敏反應


抗生素引起的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一種抗原抗體相互作用而致,如青黴素和鏈黴素引起的過敏反應,使用前須進行皮膚過敏試驗。

8

後遺效應

指停藥後的後遺生物效應,如氨基甙類抗生素對聽力的影響已引起重視。

9

二重感染

如果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可引起體內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K族的缺乏症,還可以引起菌群失調症,如偽膜性腸炎、急性出血性腸炎或真菌感染等。

10

抗生素引起的藥物熱

在臨床上並非少見,許多感染性疾病在感染初期經過抗生素治療後,雖然感染得到控制,但發熱仍然得不到控制時,應考慮是否是藥物引起的。

益生菌不能替代藥品,症狀嚴重時請及時到醫院治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SXeZXEBfwtFQPkdn-7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