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養就是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家長,請不要搞錯富養的真正含義

2019-07-23     木小暖同學

朋友琪琪媽媽和我抱怨,孩子爸爸太慣孩子了。

原來琪琪爸爸堅持「女兒富養」原則,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玩具不管多貴都給女兒買,前幾天又花了好幾千買了一套娃娃給女兒,結果孩子新鮮了幾天就丟在一邊不玩了。

其實琪琪家裡也不算是特別富裕的家庭,但是孩子爸爸認為,就一個孩子,只要在能力範圍之內,富養不是問題。

現在崇尚富養孩子的家庭比比皆是:流行的電子產品,名牌的衣服鞋子,各種昂貴高端的興趣班,只要是投資在孩子身上,花錢如流水,眼都不眨。

曾經看過一篇《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文章中做高管的媽媽,月薪三萬多,卻吐槽養不起孩子。

這位高管媽媽算了一筆帳:

美國遊學,10天20000元;

請阿姨照顧女兒,5000元;

鋼琴課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語、奧數、作文3科培訓班6000元;

光這幾項就要35000元。

這位媽媽說,「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實;不花吧,對不起孩子更不踏實!」

南京師範大學酈波教授說:「這是一個全民富二代的時代。我們指責富二代的行為失當,但是其實,我們都是富二代的踐行者。」

明明月薪幾千,也要咬牙給孩子買幾百塊的電話手錶,名牌衣服,上千塊的手機、ipad。

明明是工薪階層,卻節衣縮食報最高端的興趣班,報國外的夏令營,上昂貴的私立學校。

只要花在孩子身上,不論是否合理,統統滿足。為了讓孩子更好,拚命地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不讓孩子落後於他人。

為了養活「四腳吞金獸」,富養孩子的父母,卯足了勁把自己刷成了印鈔機。

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的,他們認為我提供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孩子就能學到最好的,那麼將來才會更出息。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富養的孩子真的達到父母期望嗎?

有一期《變形記》中,主人公劉思琦的父母認為:女兒就是要富養。於是給女兒零花錢每個月要幾萬塊,從小媽媽給穿衣服、姑姑給剪趾甲,二姨姥喂飯,甚至還有專門的司機,保鏢,有專職陪玩。

16歲的劉思琦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公主一樣的富足生活。可是她毫無生活自理能力,花錢如流水,最多的一天花了11萬。劉思琦的名言是:你有錢你不花幹啥?

物質上的富養將孩子養成了一個只會花錢的廢物!

1. 物質上的富養會導致孩子產生錯誤的價值觀

重慶12歲的小學生,把父親的養老錢21萬揮霍一空。這位父親老來得子,對孩子十分溺愛。兒子才小學六年級,每天帶著同學胡吃海喝,擺闊氣。他說自己很享受這種被別人叫「大哥」的感覺。

美國15歲少女蔻拉特過著奢靡的生活,品牌包、鞋子、衣服、化妝品堆滿屋子。她說:「從前想要什麼,媽媽就會買給我,我就是這樣被養大的,我只知道這種生活方式!」她被錯誤的方式疼愛著,沒有朋友,連高中課程都是透過網絡完成。她說如果少了物質生活,自己一點價值也沒有。

被富養的孩子,對金錢沒什麼概念,他只知道我什麼都可以擁有。對他們來說,想要的一切得到的都比較容易。因此他們從不懂的珍惜已經擁有的,而是心安理得的享受。他們不知道錢是來之不易的,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不懂得勞動的重要性。

富養的孩子,長大後容易變成啃老族,一旦發現自己的能力無法滿足自己的消費水平,就會更加依賴父母。說白了就是生活的蛀蟲。

2. 物質上的富養會導致孩子不懂得感恩

2011年4月1日,汪佳晶在浦東國際機場連捅母親九刀。

汪佳晶在日本留學5年期間,從未打過工,學費和生活費都靠母親每月7000人民幣的收入來支付。後因母親四處舉債實在拿不出錢,與母親發生爭執,汪佳晶從日本趕回,在機場對著接機的母親連刺9刀。

普通家庭,父母節衣縮食也要把孩子養成「富二代」,換來的是卻是孩子的自私和虛榮。孩子習慣了自己的要求被滿足,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知道感恩父母,認為一切都是應得的。

他們習慣了揮霍無度的生活,一旦父母無法滿足自己的願望,就接受不了,心生怨念。

富養,養出了一隻白眼狼。

3、物質上的富養會導致孩子好高騖遠

富養的孩子,起點會比較高,看的比較遠,但是因為從小生活條件比較好,也容易變得好高騖遠。

富養的孩子往往給自己設立過高的目標。因為在富養的滋養之下,之前的一切都是父母提供的,而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勞動,所以他們的吃苦精神和能力都會不足。於是,就會出現"高目標"與"低能力"的衝突,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

一旦目標實現不了,孩子很容易被打擊,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棄!

豐子愷先生說過:「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無錢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最好的富養,不是富養孩子的物質生活,是讓孩子有豐盈的內心、獨立的人格、開闊的眼界、獨到的見解、卓越的能力。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在順境是滿足,穩定,在逆境時冷靜,堅持。

1、真正的富養,是富養孩子的精神世界

畢淑敏曾說:「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資。」

古今中外的優秀之人,他的見識和眼界都來源於閱讀。

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曾在網絡上發布過他的書單,他每年基本都讀五十本書。

股神巴菲特曾說過他從不看電視劇,除了工作,基本時間都用來讀書。

而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說:在我認識的成功人士中,沒有一個不是堅持閱讀的人,他本人更是被稱為「長著兩條腿的圖書館」。

Facebook的創辦人扎克伯格說:「讀書讓我明智,讓我深入地探討身邊的事,而且書中的見解,比當下多數的媒體報道都要深刻。平時我要多花時間看書,而不是只看新聞。」

閱讀能開拓孩子的視野,拓寬知識面,開拓思維、提高智力發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等,閱讀可以令人優雅、充實,使人豁達而睿智。

閱讀不僅僅是知識攝取的過程,更是一次心靈洗禮和滋潤的過程,你讀過的一本本書終將累計成你內心的高度,沉澱為你思想的深度。

2、真正的富養,是富養孩子的體能

2018年,石家莊二中學子孫齊陽以621分的高考成績,被中國地質大學錄取,卻突患重病,不幸去世,最終沒能去自己心儀的大學看一眼。多麼可惜。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個健康的體魄是孩子努力學習、快樂生活的基礎。

中國青少年體質一直呈現持續下降趨勢,最典型的就是肥胖人群和近視人群逐年上升。日本青少年研究對中、日、美三國初中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問卷調查表明:中國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初中生比例為8%,遠低於日本65%、美國63%的水平。

《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行為調查》顯示:在休息和節假日的空閒時間,學生最喜歡做的事是上網聊天和打遊戲、看電視,出去運動的不足三成。

而體質不健康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過去20年里,我國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水平持續下降,心理和溝通障礙、網癮和自殺問題逐年增多。

我們給孩子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條件,報了無數的培訓班時,是不是應該想一想,沒有健康的身體,孩子拿什麼去拼未來?

所以鼓勵孩子走出去,多跑,多跳,每天最少保證1-2小時的運動時間。擁有健康的體魄才更有精力去好好學習,為未來拼搏!

3、真正的富養,是富養孩子各種能力

富養孩子,讓孩子有強大的內心,懂得寬容、學會感恩、堅強樂觀、冷靜睿智......這些優秀的品質來自哪裡?

知乎上看到一句話:真正的富養,是一種言傳身教。

孩子在成長中會慢慢形成自身的價值觀,這一切都來自於父母。

父母知恩圖報,孩子便學會了感恩。

父母懂得認錯,敢於承擔,孩子便學會了擔當和責任。

父母孝順父母,幫助他人,孩子便學會了尊老愛幼和關愛。

父母勤勞,孩子便學會了自理和自立。

父母心胸寬廣豁達,孩子便學會了開朗和寬容

父母不懼困難,孩子便學會了樂觀和勇氣。

父母善於管理自己的情緒,孩子便提高了情商。

充足的陪伴,使孩子擁有安全感;不缺失的愛,使孩子擁有自信心;尊重和理解,使孩子擁有獨立的人格。

在孩子的教育中,你就是孩子最好的導師和榜樣。

讓孩子明白唯有精神的富足、體魄的健康、意志的堅強,以及能力的成長,才能成為夢想中的模樣!

張怡筠曾說:父母親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給予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你想起你的父母時,你的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真正的樂趣和自由。

所以「富養」並不是滿足孩子的所有物質要求,而是富在內心,富在健康,富在能力,富在精神的強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RdOZGwBUcHTFCnfhGx4.html